海大國際學術合作 喜獲新夥伴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產學研連線】台灣海洋大學推展國際學術合作,迎接未來智慧共榮新趨勢,更於3月17日與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JIT)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該校許泰文校長與紐澤西理工學院Dr. Teik C. Lim校長代表簽署,協議強化兩校間海事、海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師生與研究人員的交流,同時透過兩校智慧運輸、港埠及海洋工程的學術基礎,加以產業的合作與投入,建立兩校長期互訪、互助的協作平台。

▲海大與NJIT協議,強化兩校間海事、海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師生與研究人員的交流;圖為許泰文校長(左)與紐澤西理工學院Dr. Teik C. Lim校長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紐澤西理工學院是美國前50大國立大學之一,1年挹注逾1.6億美元投入研究,獲卡內基分類(Carnegie Classification)為研究最高等級R1;其在工程、資訊科學、電子系統、遊戲設計等領域的影響力,在Money、Fortune、Quacquarelli Symonds、College Factual的評選上,皆名列全美前茅。紐澤西理工學院獲富比世評選為全美提升學生社經地位第1名之大學,同時獲PayScale等機構評選為投資報酬率頂尖的大學。為鼓勵新創產業發展,紐澤西理工學院創設11萬平方英尺的新創空間VentureLink,是該州最大的育成基地。

這次簽約的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參訪團成員,包括校長Dr. Teik C. Lim及夫人Mrs. Gina Lim、副學術事務長Dr. Edwin Hou、NJIT校友知名財務工程公司CEO Mr. Jordan Hu;同為NJIT校友的海大航運管理學系主任蔡豐明教授也一起接待參訪團,雙方更期待透過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立,連結海大在台灣累積深厚的海運海事學術與產業互動底蘊,藉由國際化的科學合作,共同引領國際迎接智慧運輸的新時代。

▲海大與NJIT,將建立智慧運輸、港埠及海洋工程等領域的長期互訪互助協作平台(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海洋大學於參訪會中,向紐澤西理工學院訪問團一行,分享海大產學合作的成果,除以科研技術支援台灣各大產業實踐環保與能源升級,同時鼓勵以學術導引產業投入,相關成果日前更受到總統接見肯定。紐澤西理工學院訪問團一行會後參訪振動與噪音工程研究中心,向他們展現海大以工程技術與專業服務,提升各產業的永續發展。


節能E管家 輕鬆達到省荷包

(台北內科週報第561期/2023年1月5日-2023年1月11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為達到2050年淨零碳排目標,善用數據節電,你我都能成為環保尖兵!如何實現目標?多年來,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深耕於能源數據蒐集與分析,建立「交換式能源數據治理平台」,研發「節能E管家」服務,導入各公私立部門,其中,家戶住宅整體節電率最高可達9%,成為社區節電的好幫手。

根據資策會團隊研究顯示,家戶用電每次開燈會比正常使用多增加40%的用電量,與其開開關關,不如掌握用電數據才是節能減碳的關鍵手段。緣此,資策會數轉院運用科技賦能,聚焦「智慧能源」之高附加價值轉型技術,研發出「主動式節能服務」,以電表數據為基礎,進行用電分析,所衍生包括日常用電追蹤、家庭能源記事本及管理用電工具等3項服務。其目的是,希望透過簡單的APP介面,協助用戶了解日常用電情況,並引導用戶改變用電行為,從社區做起,共同落實節能減碳。

▲節能E管家可以從APP看到每月家庭電器的用電流向(照片係資訊工業策進會提供)。

其中,頗受社區消費者好評、並助攻新北市政府獲得行政院第5屆政府服務獎-數位創新加值的「節能E管家」系統,其技術支援的幕後功臣就是資策會數轉院的研發團隊,目前已協助新北市政府導入141個社區進行實證。

資策會數轉院洪永杰副主任表示,研發團隊早在3年前,即蒐集台電智慧電表所量測到的功率及總瓩小時等資訊,運用非侵入式電力解析技術,用以辨識家庭主要電器(如冷氣、冰箱、洗衣機、電視等)各時段開啟、關閉狀況及耗電情形。值得一提的是,此一技術曾獲得2020年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獎」,已協助包括新北市政府、台電、信義房屋等公私部門導入,深獲好評。

資策會數轉院希望從家戶用電習慣著手,進而建立建築節能生態系服務,包括揭露既有建築的能源效率、建築開發新案導入節能E管家系統、對物業管理業者提供能源管理服務、提醒既有設備汰換保修等,自詡成為社區節能規劃師,協助建築綠能產業邁向低碳轉型,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盡一份心。


創新低碳吊扇 榮獲全球能源獎

(台北內科週報第556期/2022年12月1日-2022年1月7日)

【ESG促進平台】全球規模最大、素有環保界奧斯卡獎之稱的全球能源獎(Energy Globe Award),日前公布2022年全球能源國家獎(National Energy Globe Award)得獎名單,工研院以「創新低碳吊扇技術」脫穎而出,勇奪全球能源國家獎台灣冠軍。

全球能源獎(Energy Globe Award)係於1999年設立,2000年於奧地利舉辦第1屆,之後,由奧地利能源環球基金會每年主辦,合作夥伴包括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UNIDO)、全球商會平台(Global Chamber Platform)等,近年來每年超過180個國家參賽,累計超過2萬5,000個參賽專案,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環保獎項,堪稱環保界的奧斯卡。

此次,更是工研院繼2020年以「節能設備資訊APP智慧服務方案」獲該獎評選為全球能源獎「空氣」類別中、全球最優秀的4大方案之後,連續3年榮獲全球能源獎獎項,充分展現出工研院於淨零排放領域的創新科技能量。

▲奧地利能源環球基金會主辦的全球能源獎,工研院榮獲2022年台灣冠軍,日前於奧地利商務辦事處進行頒獎表揚;圖左起為工研院綠能所王漢英所長、能源局節能組羅蕙琪副組長,及奧地利商務辦事處代表Hermann Ortner(照片係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面對國際低碳能源風潮興起,想要降低碳排放,可從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做起。例如:有企業就透過綠建築拓展節能,相較原先節省電力達3分之1。除了建築的改變,提升空調效率也是節能減碳的關鍵,目前隨著極端氣候來臨,室內空調相關設備需求也急遽上升。每年吊扇銷售量全球超過兩億套,龐大的用電量也對地球環境造成巨大的負擔。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王漢英所長表示,工研院研發的「創新低碳吊扇」,以永磁無刷馬達結合特殊的機翼型扇葉設計,能在低轉速的情況下維持極高的能源效率,耗電不到傳統吊扇的一半。若能成功推動每年2%低碳吊扇逐步進入市場,2050年全球可節電375億度電,將對全球節能減碳具有重大貢獻。

▲工研院榮獲全球能源獎的「創新低碳吊扇」,已在台灣國中小等場域進行節電示範,每年可減少碳排6成以上(照片係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王漢英進一步指出,除了創新的節能設計外,工研院創新低碳吊扇產品技術也將促成全球首例碳標籤的吊扇家電產品,更是此次獲得評審青睞主因之1。工研院研發團隊從產品設計的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與回收等5項生命週期而計算碳排放,除採用可回收材質製造及超高效率設計外,在製程上也透過自動化組裝與品管技術,降低生產製造時間及用電量,進而達成低碳排的吊扇產品,可做為未來家電類相關產品的經典範例。

在台灣,工研院創新低碳吊扇,已有國中小學等場域進行節電示範,每年可減少碳排6成以上,並結合台灣吊扇領導品牌(如領航者、阿波羅等)行銷國內外近3萬套,未來低碳吊扇商品設計技術,更可應用到其他風扇種類,如家電應用的電風扇、冷氣機、除濕機及清淨機等散熱風扇與通風扇等產品。

全球能源獎鼓勵各國提出解決環境與能源問題之創新專案,也號召更多企業投入綠色商品研發,去年得獎者包含德國西門子歌美颯再生能源公司(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的再生能源的電熱儲能(Electric Thermal Energy Storage;ETES)系統以及盎格魯比利時公司(Anglo Belgian Corporation)的氫雙燃料發動機。


敲響世界之愛和平鐘

(曾季隆/撰文)

【特別報導】和平,是普世所追求的,儘管全球正面臨危機四伏的空前挑戰,戰爭衝突、經濟危機、人權迫害頻傳,天災人禍不斷,但6月裡仍舉行許多重要國際會議,包括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由聯合國召開的Stockholm+50國際會議(6/2-6/3),在土耳其伊斯坦堡舉行第25屆歐亞經濟高峰會(6/7-6/9),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辦的2022年國際宗教自由高峰會(IRF Summit)(6/28-6/30),尤其這3場重要的國際會議期間,特別由太極門、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舉辦「世界之愛和平鐘」鳴鐘儀典,共計有24位世界領袖鳴鐘。前突尼西亞H.E. Moncef Marzouki總統鳴鐘後表示,世界非常需要像太極門推動的倡導活動,和平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重要的。

2022年聯合國召集斯德哥爾摩+50(Stockholm+50)國際會議,主題為「一個健康的星球,促進所有人的繁榮——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機會」(A Healthy Planet for the Prosperity of All–Our Responsibility, Our Opportunity),由瑞典和肯亞共同主辦,自6月2日展開為期兩天的會議,包含4次全體會議、3場領導人對話、數百場會外活動和網路研討會等,凝聚全球各界的力量;其中,在相關活動中有兩場特別以「良心」為主題,由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AWC)3個組織共同舉辦。

▲前羅馬尼亞總統H.E.Emil Constantinescu鳴鐘(照片係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在這多場世界之愛和平鐘鳴鐘儀典,共計10國11位貴賓鳴鐘,包括聯合國環境署官員、各國環境部長等;剛果民主共和國副總理兼環境部長H.E. Eve Bazaiba Masudi鳴鐘並許願:「為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和平、愛與安全。」

現年89歲的前聯合國環境署處長Aldo Manos博士鳴鐘,他表示:「我知道和平是我們最重要的目標,但我們也知道這是最困難的目標,所以這需要我們所有的承諾、精力和信念,我非常榮幸今天受邀來到這裡。」他更強調著說:「良心是環保的本質。」50年前,他是全球首度召開地球高峰會時的元老,現在受邀重返瑞典參加斯德哥爾摩+50,鼓勵年輕人勇敢超越夢想,2072年再回到斯德哥爾摩+100會議。

▲IRF Summit 2022聯合主席Brownback大使和Swett博士鳴鐘後,與洪道子博士(中)開心舉手,將一起推動愛與和平理念(照片係美聯社拍攝;由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前聯合國環境署環境政策執行司H.E. Donald Kaniaru司長鳴鐘,並許願:「和平是生活和發展的基礎,它是人類相互理解的基礎。與自然融為一體,正是人類的希望。因此,為了我們的幸福,我們都應該認同它。」

20多年來,洪道子博士帶領世界之愛親善文化訪問團,遍訪世界五大洲101個國家,在全球積極推動愛、良心的和平文化。這群志工請假、自力、自費前往,以民間力量促進國際文化交流,同行攜帶重達240公斤的世界之愛和平鐘,期盼和平伴隨鐘聲傳布出去,為萬物生靈祈福,祈願地球生態恢復。

▲第25屆歐亞經濟高峰會聚集40多國數百位貴賓。太極門掌門人洪道子博士第2排中應邀前往。(照片係美聯社拍攝;由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提供)。

迄今為止,來自128個國家、423位有影響力的領導人,包括49位國家元首、7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鳴鐘。鳴鐘者也以具體行動實踐其和平心願,包括塞內加爾瓦德總統、多明尼加費南德斯總統、聖多美普林西比梅尼士總統鳴鐘並許下和平心願,之後調停鄰國紛爭或和平解決國內政變,使人民免於戰爭之苦,實現他們對安定世界與永續發展的承諾。

值此天災人禍頻傳的年代,洪道子博士倡導用愛、良心的和平文化,不只影響各國領導者,也在全球形成善的蝴蝶效應,其長期推動多項宣言連署活動,截至目前為止,全球已有199國、超過33萬人士連署「良心時代運動宣言暨國際良心日宣言」;來自190國、超過373萬人支持「世界公民人權和平宣言」全球網路連署,呼籲大家上網瀏覽與連署。期盼早日達到「人人有良心,天下皆太平;人人有快樂,家家皆幸福」的和平境界!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精英中的精英

(曾季隆/撰文)

【典範人物專訪】多年來,在國內外為推動台灣淨零排放而努力的無任所大使、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來,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雖已75歲了,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何況去年10月獲得國內26家企業與單位(中鋼公司、台積公司、信義房屋、玉山金控、台泥公司、中華電信、日月光投控、亞泥公司、新光金控、中鼎集團、台新金控、鴻海精密等)推選為新近成立的「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理事長,也當仁不讓挑起帶領的重責大任。

即使對數10年來台灣環保工作參與極富經驗,且在國際間也為台灣在永續發展事務爭得能見度的簡又新理事長來說,這個擔子一樣的不輕,相信他帶著審慎以對的心態,將這份付託視為福慧雙修的任務,也必須喚起國人共同努力達成。

▲簡又新董事長在「2021永續生活實驗室獎」致詞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固然,發起成立「台灣淨零排放協會」的企業和單位,總計營收占2020年我國GDP比值超過4成,可是面對「淨零排放」的目標,仍然是項艱巨的挑戰!據聯合國表示,未來10年將會是能源與碳中和轉型的關鍵,也意味著減少石油燃料的使用、電動車發展、使用再生能源等將會是不可或缺的發展面向。以該會27個成員的排放量合計約占我國排放近20%,在這關鍵時刻成立,顯示他們邁向淨零排放決心,並具相當代表性。

成立之後,將依循該會組織架構建立6大委員會:「國際合作委員會」推動政策技術國際交流、「技術服務委員會」執行技術資訊與輔導、「政策法規委員會」協助專業團體政策交流、「永續金融委員會」啟動金融之資訊與促成、「淨零教育委員會」經營「台灣淨零研訓中心」推行知識研發與傳授、「會員出版委員會」號召擴增參與淨零承諾組織,期許成為全民淨零排放有關知識與技術之交流與教育的平台,協助企業與其他組織及國民達成淨零排放與台灣碳中和目標,推動淨零排放知識、技術、綠色金融及碳權資源有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以結合眾人之力邁向淨零排放願景。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董事長、王彬墀副執行長一行,至台灣證券交易所拜會許璋瑤董事長(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回首35年來,簡又新博士說:「台灣的環保工作真是蓽路藍縷,危機暗藏。早在民國76年環保署剛成立時,台灣正處於『環保烽火』年代,『垃圾戰爭』頻傳,許多大型環保抗爭及『自力救濟』案件層出不窮,屢屢造成政府與民間關係緊張,社會動盪不安。上任前夕,蔣故總統在總統府召見時,語氣中充滿對台灣環境惡化的憂心與期待,如今記憶猶新。有幸,在環保署成立初期,凝聚了一批年輕、高學歷、充滿熱情與使命感的環保尖兵。從組織建立、政策擬定、法規制定、環保工程建設、教育宣導到稽察取締,一路過關斬將,無畏當時內外交迫的困難與挑戰,以迅速且與國際同步的理念和做法,積極克服各種棘手的問題,扭轉了台灣環境急速惡化的趨勢與宿命。」

如今,簡又新博士身兼兩個重要NGO的董事長,仍和當年一樣帶著一群年輕朋友衝鋒陷陣,所不同的是,再不是應付抗爭,也再不是做著簡單的環保教育工作,而是要更深化探討如何使每個人都變成永續發展的1份子,這是多麼不容易啊!可是感於時代在進步,人又如何能夠固步自封呢?未來,任何企業都要帶頭致力於發展環境保護、經濟成長及社會公平3大策略,並達成相對目標,以真正落實永續發展。

以跨領域的半生經歷,簡又新悠遊於早年的環保、近年的永續發展,以及外交關係,曾是第1任環保署署長,並擔任過外交部長和駐英代表的他,現在更是身兼無任所大使和重要的兩個NGO的董事長職位,每年樂在相關活動之中,世人也看到他不斷的精進與發展,似乎是歲月沒催他老化。

▲2021永續生活實驗室獎頒發後,與會貴賓暨全體學員合影;圖第1排中為簡又新大使(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簡又新指出,聯合國在訂定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 Goals, SDGs)時,雖強調企業參與的重要性,但同時更要求社會其他利害關係人擔負起應盡之責任與義務。永續發展單靠一己之力是無法達成的,須志同道合的夥伴方能促成永續發展邁向坦途。尤其當前台灣在外交的處境艱難,在國際折衝深受其苦的簡又新博士,卻運用地球永續發展目標,不只為國家建立很好關係,而且也贏得國際友人的敬重。

積35年來的努力,簡又新博士不卑不亢,總是以學識和以理服人,也構築他為台灣在國際打拼的不二法門。當前,更是不辭勞心勞力,和國人一起迎向2030、2050年的挑戰與機會。他曾說:「人之所以可貴,是能為自己安排1種生活的方式,界定1種生命的意義,而為自己選擇1條路,有機會去創造前程。」實為年輕人的最佳典範!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