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日本館山市 走向國際共榮

(台北內科週報第564期/2023年1月30日-2023年2月5日)

【產學研連線】日本千葉縣館山市與基隆市,同為富含人文與海洋文化的城市,館山市森正一市長(Mori Shouichi)、石井敬之議長(Ishii Takayuki)於1月31日帶領觀光協會會長、入境協議會會長、館山市觀光港務課團隊等府會成員前來訪問台灣海洋大學,雙方舉行地方創生合作簽約儀式,並將建立資訊與研究的交流平台,促進觀光、文化、農業、漁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未來也將透過產業實務與語言長時間的培訓,促使雙邊的合作效能最大化。

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與蔬菜水果的館山市,保有當地的鄉村風貌,以觀光結合地產地銷、推動外國人訪日等帶動人流,更是推行移住定居、企業招攬、新工作方式及城鎮創新等營造人口回流發展的利基,值得作為台灣漁村活化的參考案例。

▲海大莊季高副校長(右)曾訪問館山市,對物產直賣所等創生行銷留下深刻印象(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過去,台灣海洋大學長期與館山市維持良好互動,莊季高副校長、張文哲研發長更曾於2019年訪問館山市,見證館山市推行在地創生歷程,也對當地物產直賣所、博物館等創生行銷留下深刻印象。

日前,海大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作為教育部台日聯盟6大USR中心之1,長期實踐社會責任計畫,在漁港活化、長照、在地青年成長都頗有建樹。而館山市緊鄰海洋,環境與海大所在的基隆市相仿。海大要透過師生蹲點、交換、研修等途徑,以海大招牌的海洋海事相關專業研究成果為利器,貫徹合作約定。

▲許泰文校長(第1排右3)與館山市森正一市長與石井敬之議長帶領的府會參訪團合影(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森正一市長指出,館山市位在房總半島最南方、三面環海,雖設有東京海洋大學實習場,引入青年從事養殖等研究,但仍面臨人口外移及老化之挑戰;他有11年半市議員經驗,期間就曾參與擬定地方發展策略,其中,海洋作為館山市最大的魅力所在,借鏡海大推動海洋創生經驗,實有必要。

海大深耕地方,尤其近10年持續推行USR,積極實踐大學社會責任,培育學用合一人才。目前協助基隆八斗子、和平島、馬祖、新北市貢寮區、宜蘭等場域營造新產業生態系,也與基隆市政府、海洋科技博物館等機構合作,共同型塑區域發展願景。2022年11月,更協助國家發展委員會落實推行「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於海大設立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引領8縣市地方政府、民間團體成長共好,青年返鄉創生讓在地產業發展遍地開花。


淬鍊數位人才 吸引高手參賽

(台北內科週報第555期/2022年11月24日-2022年11月30日)

【產學研連線】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培育數位科技人才已成為國家產業維持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為帶動產業轉型與升級,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委託資訊工業策進會辦理「2022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競賽」,以產業出題、人才解題方式進行,吸引全台超過50組數位科技好手組隊參與提案競賽,並於台北資訊展「數位發展部主題館」舉辦頒獎典禮,公布15組獲獎團隊,由「海盛科技」建構AI魚群辨識,採用多特徵辨識避免個體色彩多變性、半監督式自我標註學習流程等技術實證,導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榮獲金獎肯定,獲得與企業簽署MOU機會與獎金50萬元的獎勵。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呂正華署長指出,數位人才不足是現階段企業面臨最大的挑戰,數位發展部將從「數位人才淬鍊」與「數位與特殊人才技術發展」兩個面向,著手培育數位人才,並由數位發展署以「韌性(Resilience)、整合(Integration)、安全(Security)與賦權(Empowerment)」的「R、I、S、E」路線為主軸,促進數位人才培養,讓台灣數位產業能如同太陽躍升,進而照耀我國經濟與產業的發展前景。

▲在「2022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競賽」頒獎典禮,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平台經濟組許福添組長(第1排左4)與出題單位、獲獎團隊合影(照片係資訊工業策進會提供)。

「2022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競賽」,係串聯地方政府和企業資源,聚焦數位科技、數位雙生、跨業應用等領域,邀請出題單位六福村主題遊樂園、海洋科技博物館、台灣橫浜八景島(Xpark)、遠雄海洋公園、众社企、味榮食品工業等公司出題,廣徵數位科技人才,以新興技術共同創新解決難題。

參賽團隊在兩個月內通過構想初選和實證決選,前3名依序為「海盛科技」、「超智諮詢公司」、「NCKU AIEE」,此外,亦選出兩名佳作的團隊,分別為酷手科技公司、松簡數位科技,以及10組評審獎等,總計15個獎項,總獎金額高達新台幣170萬元,並提供參賽者落地實證的場域和機會。

數位發展部數位產業署平台經濟組許福添組長表示,「競賽活動中,匯聚出題單位與解題團隊,由產業進行經驗分享,激發團隊的解決方案構想,讓創新應用得以落地實證,進而快速接軌國際市場。產業與團隊的互動合作,將促成我國產業加速轉型升級,也讓擁有創新能力的數位人才得以發光發熱,共創雙贏。」

▲「2022數位科技解決方案競賽」頒獎典禮中,「海盛科技」團隊採用半監督式自我標註學習流程等技術實證,榮獲金獎肯定(照片係資訊工業策進會提供)。

水下AI技術 開啟海洋復育新局

(台北內科週報第555期/2022年11月24日-2022年11月30日)

【ESG促進平台】珊瑚礁的復育,是高唱永續發展時代,頗值得重視的1個領域,而AI人工智慧應用已是領先科技趨勢,台灣海洋大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電機工程學系李東霖助理教授與資訊工程學系蔡宇軒助理教授,帶領學生與台灣智能資訊公司合作組成台灣智能海洋No.1團隊,發展水下AI技術進行海洋生態調查,克服水下複雜多變的環境,協助海洋科技博物館建立珊瑚礁復育指標物種的魚類資料庫,為生態復育開啟新局。

日前,在數位發展部AIGO計畫所舉辦的111年度全國性的解題賽,海大的該團隊從全國229案中脫穎而出,獲得優等獎及新台幣30萬元的獎金。

▲海大團隊針對東北角生態成功收集與標註出大量驗證資料的情景(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台灣智能海洋No.1團隊,係由李東霖老師與蔡宇軒老師擔任隊長與副隊長,學生分別為電機系大3的李宇倫、胡育綺、碩士班的吳星和及資工系碩士班的張耿瑋。師生長期研究海洋人工智慧技術,透過這次海科館提供的課題,與海科館魚類研究員陳麗淑主任和志工花費大量的時間與心力,針對東北角的潮境公園與附近珊瑚復育的狀況成功收集,並標註出大量驗證資料,也讓參與的學生獲得了許多訓練,增強AI技術實力。

多年來,海大專注於海洋領域相關研究,人工智慧中心也有需多老師開始將人工智慧研究導入海洋,李東霖老師也期許為海洋人工智慧扶植更多新創人才,讓台灣海洋人工智慧發展有更進一步的突破。

▲即時辨識水下影像自動化分析(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過去,魚群數量與族群的生態調查,僅能透過潛水員實際下水計算,耗時又耗力。目前水下AI的這套系統,可以偵測及辨識近岸的魚種,全天候即時的自動化分析主要魚種,並且紀錄數量,讓生態研究員瞭解附近的海洋生態變化,該團隊也耗費了許多心力建立出東北角10多萬筆的物種資料庫,未來也可以提供台灣或國際學者做進一步研究。

蔡宇軒老師表示,現在AI應用研究的範圍非常廣泛,但相對於天上和路上,海洋還有許多發展空間,特別是在水下的部分,如何讓電腦學習到有智慧,還有許多研究可以做,海洋大學也特別容易取得這些題材,未來學生也會有較多這方面的出路。

李東霖老師則指出,台灣是海島國家,海洋資源相當重要,但目前在人工智慧導入海洋領域發展還很慢,透過這次研究希望能夠讓政府與民眾看見台灣的海洋復育的相關技術發展前景,願意投入更多資源在海洋保育的領域,也期望帶動更多資通訊人才投入智慧海洋的技術研究。

▲台灣智能海洋No.1團隊,榮獲AIGO全國性解題賽優等獎(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產政學合作 積極推動地方創生

(台北內科週報第555期/2022年11月24日-2022年11月30日)

【逐夢築夢】夢想,帶動人類的進步。多年來,人口集中於都會區,導致地方經濟的愈形沒落,國家發展委員會師法日本,更加以積極推動地方創生,已有相當績效。台灣海洋大學協助國發會落實推行「加速推動地方創生計畫」,強化地方事業體整合發展並順利對接各部會資源,並於11月22日舉辦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揭牌儀式。

許泰文校長表示,海大持續落實大學社會責任,並培育學用合一人才,近10年來推行USR與承接教育部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已累積相當多的能量,期望藉由海大團隊的力量協助各地方創新創業,透過多元化的輔導資源及諮詢服務,讓青年返鄉創生,並加速在地產業發展,讓地方創生的量能持續提昇。

▲國發會呂登元副處長,期許北區輔導中心活用海大經驗創造成果(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北區輔導中心涵蓋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市、基隆市、新竹縣、金門縣、連江縣,包含離島地區等8縣市,國發會呂登元副處長於會中致詞時表示,國發會在北中南東區都有設立輔導中心,就是希望能用在地經驗,更接地氣的提供輔導量能,期許北區輔導中心將海大多年來執行USR的力量拓展到北區及離島地區等8縣市,串連北區19處青年培力工作站、5處公有空間整備活化,透過綿密的輔導網路,帶動地方創生新的風潮,讓地方政府、民間團體一起成長,創造更多成果。

海大整合全校資源,共同投入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目前成果除深入基隆八斗子、和平島、馬祖、新北市貢寮區、宜蘭等區域,協助場域達成永續經營的新產業生態系,也與基隆產業發展處有許多合作,協助基隆港轉型為國際郵輪停泊旗艦港,讓高中端、社區居民認識海洋產業培育人才,並與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海洋科學教育及海洋資源與能源教育,共同型塑區域發展願景。

▲國發會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於海大揭牌,與會人士合影(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另方面,在執行教育部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計畫期間,服務中彰投以北地區,發展新經濟、新商業模式,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成果豐碩,培育超過12位地創規劃師,盤點12個鄉鎮49議題、131擬定建議對策,輔導超過60家地創團隊,建構6個縣市地方生態圈。

該計畫主持人張文哲研發長表示,感謝中衛發展中心及資誠永續和海洋大學一同合作,讓業界能量一起加入進來,在各自專長上相輔相成,加速地方創生產業發展,並推動國內及國際市場,也期許北區輔導中心在海大與北區8縣市的合作基礎上,能儘速接軌,追上去年啟動的另外3區輔導中心,為北區8縣市導入資源,逐步改善地方發展體質,並強化地方創生永續商業模式。

▲國發會地方創生北區輔導中心於海大揭牌(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