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圓負碳家具的夢

(曾季隆/撰文)

【特稿】1場很難得的「國產材家具設計展」,即將在3月26日下午揭開序幕,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再度宣示,「負碳家具」與「生活藝術」兼顧,圓每1位願意為地球永續發展而付出者的夢。

樹木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收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並釋出氧氣,在光合作用轉換成碳水化合物時,這些養分會被分配到樹木的各部位,也就是把碳固定住來形成木質部的材料,作為人類生活所需的日用品的最佳天然材料。換言之,木材是樹木作為地球最佳的空氣濾清器的副產品,因此,使用木製品即是將碳鎖定在居家之中,特別是使用國產木材,減少了材料長途運輸的碳足跡,且在製造過程中重視降低碳排量。因此,產品製造過程的碳排放量減去產品木材的固碳量為負數,即謂之「負碳家具」。

▲繼「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再度舉辦「亦在.瑞奇貝拉—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圖係攝於「藝在‧有情」開展儀式,右1為策展人陳殿禮教授(照片係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提供)。

現今全球因疫情與戰火的雙重影響,木材的進口受到極大的影響,價格亦不斷飆升之際,加上目前國產木材自給率尚不及1%,以及面對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淨零排放Net Zero已視為全人類共同責任,將無法閃躲此一浪潮。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2020年與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在2021年針對台灣獎勵造林樹種的針闊葉樹種進行研發,並透過產學合作單位有道礼設計與在地家具通路品牌-瑞奇貝拉家具,將合作舉辦「亦在.瑞奇貝拉—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

經由產、政、學3方通力合作,應用已認證的國產木材,取得完整產銷履歷證與溯源管理制度,不但減少木材運輸旅程碳排放,同時產品上均標示有產品的固碳量,以推動「負碳家具」的理念,並響應碳中和與環保永續目標,吸引大眾關注碳排放與環境永續發展問題。

▲桃喜.桌椅;固碳量:約28.03kg(照片係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提供)。

這次展出圍繞兩大主題:「負碳家具」與「生活藝術」,兼顧環保與藝術,所有展品皆使用台灣國產木材,結合傳統匠師技藝,以木材自然邊的形式呈現「3分天成7分人—天人共創」的家具。

從藝術策展的角度,將瑞奇貝拉門市展場提升成為藝術的層次;展場陳設有國際技能競賽「painting&decorating」國際裁判陳協建老師的空間漆作藝術與北科大陳殿禮團隊的家具藝術相互呼應,佐以木質藝術與福花藝術等創作,讓每位來賓能夠感受到生活的藝術。

「亦在.瑞奇貝拉—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開幕儀式將於3月26日在瑞奇貝拉門市舉行(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63巷18號),展期自3月26日至4月11日,營業時間為每日11時至19時30分;展覽期間特別展出以台灣國產材台灣杉木、桃花心木製作的藝術家具作品,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藝在有情志減碳

(曾季隆/撰文)

【展覽快報】「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不同於一般的家具設計展,特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攜手籌畫,是以台灣在地木材為主軸,首推「負碳家具」,響應碳中和與環保永續目標,吸引大眾關注碳排放與環境永續發展問題。

目前全球已有130多個國家宣示205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目標,氣候議題成為全球列強的最大公約數,淨零排放Net Zero已被視為全人類共同責任,從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協議、巴黎氣候協定到馬德里會議等國際重要會議中不斷的被提醒與強化,在全球追求碳中和的浪潮中,身為地球村1員的台灣,將無法閃躲此一浪潮,而全球已有30多種的碳稅和碳交易機制,來促使企業努力減碳降低成本,特別是歐盟及各國政府紛紛提出中長期減碳願景,並擬定徵收碳關稅,而此一趨勢對於長期仰賴出口的台灣產業將面臨無比的壓力,因應低碳轉型將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係針對獎勵造林樹種的針闊葉樹種設計研發成果,透過國內在地家具通路品牌「有情門設計家具」,在其新南門市(台北市新生南路1段114號)舉辦,此次展出的21件展品上均標示有固碳量,商品皆使用經國產木材認證的國產木材,取得完整產銷屨歷證及溯源管理制度,透過產、政、學3方通力合作,是以台灣在地木材為主軸,首推「負碳家具」,響應碳中和與環保永續之目標,吸引大眾關注碳排放與環境永續發展問題。

▲林務局林華慶局長(左)在開幕儀式中致詞情景。

讓人刮目相看的是,台北科技大學不僅以工程教育見長,也是國內最早設立木藝教育的學府,1912年創校時即有「木工科」,2013年成立木藝中心,推廣與時俱進的木工技藝與生活美學。

策展人、北科大木藝中心主任陳殿禮教授指出,此次展覽圍繞兩大主題,1是「負碳家具」;2是「生活藝術」。所有展品皆使用台灣國產木材,並結合傳統匠師技藝,以木材自然邊的形式呈現「三分天成七分人—天人共創」的家具,並以藝術策展的角度,將有情門新南門市展場提升成為藝術展廊,透過國際技能競賽「painting&decorating」國際裁判陳協建老師的空間漆作藝術與策展人陳殿禮的家具藝術相互呼應,佐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孫翼華教授的木質藝術與福花藝術藝師的創作等,讓來參觀的每1位來賓,都能夠以視覺、知覺地方式感受生活的藝術。

「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開幕儀式,即將於12月17日在有情門新南門市舉行,展期自12月17日至21日,營業時間為每日12時至21時;展覽期間特別展出以台灣國產材台灣杉木、桃花心木製作的藝術家具作品,歡迎大眾蒞臨參觀。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陳亦純帶領華盟 為企業加油

(曾季隆/撰文)

【人物專訪】2022年,是「中華華人講師聯盟」創立的第16年,改制為社團則是第12屆,曾任第3屆會長的台大保險經紀人公司陳亦純董事長,於12月8日再度接下領導的棒子,榮任第12屆理事長,足見他在台灣此時此刻內外交迫之際,依然勇於任事,帶領華盟數以百計的精英,為企業加油!

陳亦純理事長說:「今年時逢疫情威脅,相當多的民眾雖面臨生活與工作的困境,但疫情也造成數位時代加速來到,舊思維不足應付新變局,理論無法解決實務的需要,因此身為啟迪人心,激勵和協助民眾成長的講師群就更為重要。」

▲良機集團張廣博董事長(左2)親自向陳亦純理事長(右1)道賀,並於交接典禮後合影(照片係中華華人講師聯盟提供)。

華盟,不只結合教育訓練輔導精英的力量,而且具有加乘作用,以群策群力的組織發揮最大影響力,這就是成員推舉陳亦純董事長為領導人的目的,他本身早已是跨國知名講師,深富企業經營實務經驗,更難得的是,肯付出、肯提攜後輩!

就任新職之時,陳亦純理事長表示,「台灣的人口日減,尤其離婚數和結婚相當、毛小孩多於真小孩、貧富更懸殊、兩岸的緊張狀態未停…。可是機會也出現了,數位營銷降臨、線上學習從空中而來、無國界、無疆域的時代也來了、元宇宙的時代即將不遠,這都是華盟講師要為企業界協力的事情。我們是華人地區規模和活動力最強大的華人講師聯盟,便需有新的行動和作為!」

▲陳亦純理事長深富企業經營實務經驗,更難得的是,肯付出、肯提攜後輩(照片係中華華人講師聯盟提供)。

在陳理事長的心目中,從獲悉大家要推舉他再度承擔的時候,還沒有接任之前,他便已做好萬全準備了,既迎向新機遇,又創造更好的機會,他計畫帶領夥伴創新局,其規畫如下:

一、效益性的行動化和數位化:迎接轉機,創造新機不是口號,是行動!華盟規畫出整年的線上和線下培訓課程,對象是有心要成為講師和要提升自我能力的人或企業組織。

二、擴大講師陣容:任何團隊都必須有經濟規模,人力少,無法作出成果來,華盟今後除了增加會員,還要招募線上會員。

三、商業模式連結化:所謂商業模式就是要多贏,華盟要講師贏、學員贏、企業贏,以及參與的協力廠商也要贏。比如收取會員的年費,除了支應每月的聚會和學習外,還提供線上直播培訓班,視頻錄製;視頻由廠商包裝後行銷還可得分潤,講白的就是「加倍奉還」。

四、國際化:華盟和大馬直接直播連結、視頻節目合作,還要與大陸的各地影音公司合作,行銷華盟為會員所製作的成果。

五、願景明確化:1個已經有多年歷史和具規模的團隊,必須有自己的會館,提出籌設會館的願景,讓會員對自己更有榮耀感,對服務社會也更能付出心力!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華盟展現教育訓練輔導精英的力量(照片係中華華人講師聯盟提供)。

展現企業家精神 胡景淵獲肯定

(曾季隆/撰文)

【特稿】經營事業有成的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胡景淵理事長,自107年就任後,延續前任理事長的努力,以企業家精神和理念,積極投入各項活動,拉近校友間的情感,而且每年除配合母校辦理1年1次盛大「櫻花季校友回娘家」活動,邀請校友一起賞櫻敘舊,並自掏腰包提供禮品與贊助自產豆花,提升校友參與意願,獲得極大的迴響之外,去年也邀請校友總會會友免費參訪台南1日遊,與崑山科大校友總會進行交流。

胡景淵理事長最讓校友讚譽的是,他不只在事業有成仍不忘成長與上進,目前利用時間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同時對旅外校友也很關懷和加強聯繫,曾自費參與香港校友會、澳門校友會的會員大會活動,也積極與返台的校友互動,尤其108年1月,與暨大管理學院陳建良院長一起接待香港分會來訪,他也致贈每人1份禮品當伴手禮表示歡迎之意。

為讓校友總會與各系友會能有更深的互動,胡理事長於108年10月更宴請系所友會長,並邀請陳建良院長蒞臨,王又興副理事長亦代表公行系出席,共有中文系吳佩宸會長、外文系葉俞均、社工系、公行系、國企系、成教所、新興產業博班等7個系所8人到場,席間,胡理事長與各會長討論校友會務的推展及總會與各系所友會合作事宜,建立了很融洽的友誼和關係。

▲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捐助30萬元給母校設立「全校弱勢學生獎助學金」,由暨南國際大學蔡金田學生事務長右2代表接受;胡景淵理事長左2及王又興左1、林坤燦右1兩位副理事長代表總會捐贈(照片係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提供)。

3年來,胡理事長的付出,獲得大家支持,在日前的校友會員大會上一致推舉他連任,在盛情之下,他也樂於繼續為校友服務,他表示,「未來,將接續的會務發展方向如下:一、找回更多校友加入與鼓勵新進畢業學生參加校友會;二、協助母校發展境外招生及參與各項活動;三、贊助清寒弱勢學生就學獎助金;四、積極與海外校友會聯繫各項參訪、招生事項;五、廣蒐各方不同意見,以建構校友會未來願景;同時,期望大家一起努力,共同讓校友總會發揮最大效能,協助母校明天會更好。」

11月27日在台中葳格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110年度會員大會」,不只校友齊聚一堂,而且完成第4屆理監事改選,由胡景淵董事長續任理事長,也安排亞洲光學林泰朗總經理進行專題演講,更捐助新台幣30萬元給暨大設立「全校弱勢學生獎助學金」,實在深具意義!

第4屆由胡景淵理事長續任,副理事長為王又興、林坤燦,常務理事為吳尚謙、陳美惠,理事分別為周淑秋、林宏泰、邱建豪、施皇羽、陳杰煌、陳偉平、楊尹維、蔡肇洋、賴鴻池與戴念國等。此外常務監事由李金池當選,監事分別為王時慶、林上棋、李政鍠及蕭志豐等人。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第4屆理監事當選人合影;圖右5為胡景淵理事長(照片係暨南國際大學校友總會提供)。

馬修台東之旅

【人物報導】在遊山玩水之際,馬修有一些想法,從台東旅遊歸來,他將這想法寫出來和廣博學習平台的朋友分享,原稿刊登如下:

馬修和朋友討論關於「競爭」議題,他分享著表示,獨自開在南迴公路上時,一邊看海一邊看山,腦海出現「競爭、優勢」這兩形容詞,在同社區的小學和中學會相互競爭嗎?沉靜山巒和海澎湃洋需要競爭嗎?

在動物界中,老鷹和海豚是兩種不同物種,若教導其相互競爭是「妄師」,因為天空和海洋是兩個不同環境空間,因為海豚沒有翅膀不會在藍天飛翔,老鷹更不會憋氣潛水。若在森林中激勵猴子和兔子相互競爭,也是種「妄師」;兔子在敏捷無法爬樹,香蕉和蘿蔔是兩種截然不同植物和食物。

當競爭是以「匱乏和掠奪」為核心,盲目的競爭將使生命陷入「空轉與消耗」,檢視和瞭解階段與需求的不同,做好市場區隔,提高層級重新定義,賦予新義就能整合分工,發揮各自特色產生正向效應,進而相互的分工與互補。

這次台東的短旅行,馬修有許多的體悟與發現,例如,台東有許多的民宿,猶如「群雄爭霸」般,若是能「找出自己專屬的特色」,就毋須盲目競爭,具體「定位」後只需「持續優化」自己的「核心優勢」,甚至不需要透過削價來競爭。待在台東3天,入住3家不同的旅舍,馬修有不同的感受。

▲馬修到台東旅遊,悟出「不爭」才能躍升(照片係曾順義提供)。

第1晚到太麻里時,天色已經晚了,就近找了1家旅館入住,沒有什麼特色,只是方便之故,環境也乾淨,但不會想住下去,因為在大馬路旁邊,晚上卡車經過除了聲音還會震動,沒有很好的休息品質,印象就不好,也找不出獨特的特色。換言之,若用心瞭解客戶實質需求,讓馬路貨車聲音半夜時,不影響房客休息,就會成為1種特色。

在台東市區有家「鐵花108民宿」,提供蔬食家常的餐食,對外縣市來遊覽的蔬食者是種便利,還有現煮的美食享受。何況,老闆娘有虔誠的信仰,聽上人的話做有益眾生的事業與志業,同時也是1種「淨業」,更有「蔬食餐飲」服務,房客用餐還有優惠,並提供舒適住宿服務,所提供的早餐也是現做的,美味蔬食漢堡,提供健康的蔬食更是1種特色

其次,有家「途中青年旅舍」提供簡易舒適的休息空間,在宜花東共有7家旅舍,能提供環半島的朋友休息,在公共的交誼廳可以認識來自各地各領域,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在互相激盪中發想創意。

此外,在小野柳和水往上流,附近有家靠海民宿「那界17」,它面海的視野很舒適,在頂樓用餐,吹海風、聽海浪聲,敞開雙臂像是擁抱大海,每間房間都有不同風格,空間寬敞還有客廳般空間,成了1家人凝聚情感的補給站,每次都能住不同的房間。

總之,找到自己核心立足的點,比盲目的追求競爭重要,我們邁向1個豐盛與融合的時代,需深思和注意,遠離那些教導競爭的人,那只是1種的心靈控制,讓心靈轉向盲目匱乏、掠奪,而沒有知覺;讓生命的環境充滿了~紛爭批判;讓我們的生命充滿了~焦慮不安;讓我們的關係充滿了~猜忌隔閡。

是否在這樣的循環中,停滯、內耗、衝突、阻隘了前進?或許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靜下步調聽聽自己內在聲音;或許需要暫時放下紛擾與干擾,遠離當前的環境,暫時抽離現在位置、從新檢視、從新發現、回歸生命本質。記得道德經中,提到1個重要的生命智慧:「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亦即上等的生命用智慧面對環境的變動,而躍升;底層的人總是好於爭,而內耗衰退!

▲台東到了,馬修展開美好旅程(照片係曾順義提供)。

產銷人發財 樣樣有靠山支援

(曾季隆/撰文)

【本報專訪】創立智泉資訊公司的李鳳珠總經理,具有30年以上的專業經歷,致力於協助中小企業穩定持續成長,在不同階段給予最大協助之後,如今更想深化服務範圍,她除了打造「51 ERP智泉平台」外,也同時整合各種不同資源,進行跨業合作,創建「企業褓母」品牌,使各專業領域可以聯手起來,產生更大的力量來協助企業發展,從此,企業在產銷人發財各方面,樣樣有靠山支援!

李鳳珠總經理說:「藉由和不同領域的專業夥伴1次次腦力激盪,我們確立了團隊理念,即『我來安內,你來攘外』,同時,大家結合起來提供企業解決問題的策略」,於是,經過相互溝通與研商,「企業褓母」團隊便成軍了!

怎樣定位「企業褓母」的組織與服務型態,是首先要完成的工作,李鳳珠表示,「要將不同的專業人士,整合為1個團隊並不容易,我們由成員專業切入,每位夥伴分享自己產業九宮格、企業參訪等,再透過彼此協助鏈接資源與人脈、創意發想、產業合作,以達到溝通整合的目的。對外,則持續舉辦專業講座,與企業密切接觸,以協助企業解決問題」。

目前,「企業褓母」團隊成員,包括鄭吉聰會計師、簡大為律師、銀行金融專家沈毓霖、保險專業朱瑩珊、醫療保險許玉慧、生命產業王震芳、企業組織重塑專家余施德、企業管理詹家和顧問、門禁考勤馬乘龍、培訓平台與課程郭愛珠,還有智泉資訊公司ERP系統服務。

▲李鳳珠總經理(左1)和幾位企業褓姆夥伴(照片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結合專業精英而成軍的整個「企業褓母」團隊,它的聲勢果然不一樣,李總經理表示,「我們分工合作,分別依照相關性組成:『企業人資褓母』、『企業營運褓母』及『資產活化與傳承』,以發揮整體戰力」。

對於服務的方式,她舉個例子說,12月8日曾舉辦「從學生實習合作談企業策略性人才招募」線上講座,首先,余施德老師帶大家理解少子化衝擊下,企業招募該如何適應新世代轉變?透過評測工具與專家協助企業覓得好人才,辨別新世代特質、價值觀等,再輔以適宜帶領、培育與融合,達到青銀共創的良好氛圍。

隨後,詹家和顧問分享「實習」是雙贏的事,企業藉以儲備公司可用人才。他在大學任教20年的資歷,和一般勞資顧問不同,希望企業能超前部署與學校建立實習關係,但需留意權利與義務以建立整體實習制度,並將其整合至策略性人才招募內,以共創產學雙贏為目的。

「企業褓母」團隊透過講座的舉辦,李鳳珠總經理表示,除培養團隊合作默契外,更寶貴的是,與企業能多些互動,並傾聽企業需求,例如,提到公司最近在人事這塊有做1個變革,且需要大量招募,需與學校建構「實習」合作等方面,也開啟了後續合作的機會。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企業褓姆團隊展現人才濟濟的盛況(照片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維護健康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曾季隆/撰文)

【特稿】日前,由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與台灣科技大學校友總會合辦的演講,邀請國內7所公私立大學校務顧問柯遠烈教授主講,主題為「千里之程,始於足下,萬般莫若實踐急」。

主辦單位表示,柯教授畢生致力於教育志業,擅長於整合產政學的資源,協助各個領域的發展。他主要闡述關於大健康產業如何登頂振翅?利人助己的事業又該如何藉由感動來推展?演講內容震撼人心!

總會長賴正國博士,於會中發表總會明年度的大計劃「大健康學院巨擘講座」,由各大學校長、醫院院長、企業領袖等高層次的主講者擔綱,於明年二月開課,現在報名還有優惠。歡迎有興趣了解的朋友逕向總會洽詢,電話(02)2712-0601!

▲柯遠烈教授講授情景(照片係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提供)。

會中,並邀請視障的演奏者廖庭皓表演苦練多年的曲目令人動容,與會貴賓無不驚嘆!演奏曲目包括:拉丁舞曲、鼓聲若響、淚光閃閃、高山青、何日君再來、雨夜花、期待再相會等耳熟能詳的歌曲。

當天與會貴賓,包括美國蒙大拿州亞太商務代表王美美、立法院黃中科參事、台灣人工智能產業協會理事長林立傑博士、彫塑巨擘王秀杞大師、國畫名家邢萬齡、老松國小林明助校長、碧湖國小藍惠美校長、博愛國小周瑞雲前校長、坪林國小劉鳳儀前校長、流行歌曲之父(期待再相會原創人)黃仁清老師伉儷、藝術家鍾安妮、國際藝術家王迎春、實踐大學陳宏美前教授、文創達人李麗華、太極棒協會1行10人,以及全場百餘位貴賓蒞臨歡聚,包括學術教育界、藝術文創界、企業團體界、醫療保健界的重量級貴賓雲集,會中,眾巨星逐一登場致詞,精采紛呈,齊享柯教授所精心準備、豐盛的心靈盛宴。

欣逢這場盛會,多所學校與貴賓紛紛提供珍貴的紀念品,致贈與會的貴賓,包括台灣戲曲學院、東華大學、長榮大學、彫塑大師王秀杞、王迎春藝術家、陳宏美教授、華展資訊科技有限公司、東和基金會等單位,為講座增添了不少光彩。

在盛會結束前,注重健康療癒的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邀請流行歌曲之父黃仁清老師伉儷上台,為與會貴賓再次獻唱經典歌曲:期待再相會,全場感動起立合唱,更為這場講座畫下完美的符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大家參與這場盛會,全體起立鼓掌,十分熱烈!圖第1排中為賴正國總會長,右1是陳建達副總會長(照片係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提供)。

百年咖啡史 王杉財細說從頭

(曾季隆/撰文)

【特稿】人生的機遇常令人難料,曾經大學同期畢業,沒想到數10年後,卻仍能相見歡;台灣白金環球扶輪社創社的劉漢仲社長(CP),是理範全球時尚技學院創辦人王杉財博士淡江大學的同屆校友,就是讓人稱羡的好例子。

環球社依循國際扶輪規章所成立的地區性社會團體,以增進職業交流與提供社會服務為宗旨,劉社長在創社不到兩年的期間,已聚集超過100位的年輕人入社,足見他在產業界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因為疫情延宕多時的列行聚會,在日前特邀王杉財院長以開辦《咖啡共和國》為題,講述台灣咖啡精彩百年的進化史。他說,台灣植栽咖啡進入精品化的重要轉捩點,是2009年名為「阿里山熱帶舞曲」,奪得SCAA(美國精品咖啡協會)世界性的兩次第11名,並打破台灣本土咖啡不出國門的界線,也啟動了咖啡農角逐世界杯的原動力。這位被戲稱為「世界11哥」李高明的效應,連續地引發台灣出現7位世界咖啡賽事的7項冠軍。

▲環球扶輪社創社劉漢仲社長(左)頒贈環球扶輪社友錦旗給王杉財博士(中),以表感謝之意(照片係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提供)。

當天,王院長娓娓道來,這7位冠軍分別是:李雅婷2009年世界盃虹吸大賽冠軍;陳志煌2013年的北歐咖啡烘焙賽冠軍;劉邦禹2014年世界盃咖啡杯測大賽冠軍;賴昱權2014年的WCE世界盃咖啡烘豆大賽冠軍;吳則霖2016年WBC世界盃BARISTA大賽冠軍;王策2017年WCE世界盃沖煮大賽冠軍;楊衣姍2017年WSC世界盃虹吸咖啡冠軍。另方面,他更觀察到台灣推動「6級產業變革」的根本所在,亦即農業依然是中流砥柱。

在這1場交流會中,也邀請到2021年「阿里山咖啡精英交流賽」奪得藝伎組《特等獎》的鄒族原住民石智奎親臨分享,揭開攀向成功的心路歷程。他的「奎咖農莊」奪下杯測86.13分高分,不但打破台灣史上評鑑的最高分,而且咖啡價格3公斤30萬元的媒合價,更創下台灣最高價。然而,卻帶來族人敵視的石智奎,又要面對現實的問題…。

石智奎的恩師蔡彧院長說:「事實上,石智奎的出現,原住民不同族、不同部落找到《共和》的情懷。最後,咖啡技能的學習,打破了彼此的心結,彼此砥礪一起奮進學習,反而結成大融爐的《咖啡共和國》。」

王杉財博士在這場台灣冠軍咖啡品嚐會中,不但介紹很優秀的台灣小農,及咖啡培訓的合作夥伴之外,更重要的是,揭櫫了重要的話題:「造咖啡林為地球減1度C的論述」,何況在《咖啡共和國》的領域中,到處喝得到原住民部落咖啡,是1件多麼幸福的事!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咖啡共和國創辦人王杉財博士(左2),頒授國際咖啡園林神農大師獎章給台灣冠軍咖啡農石智奎(中);環球扶輪社創社劉漢仲社長(左1)與蔡彧院長(右2),及1989年特等獎-台灣高山茶農-石智奎父親(右1)一起見證(照片係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提供)。

王神寶發現 喝咖啡健康密碼

(曾季隆/撰文)

當前的大學研究所教學,再也不是象牙塔式的研究與學習,而是走到現場觀察、探討,尤其由「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結合國內外咖啡產界業師,協力中華科技大學開辦的「咖啡智造產業碩士專班」,更展現進步的一面。令人佩服該校的開創性辦學!這以咖啡為主的學程,實是台灣的首創,招生滿額,並已於今年春季首屆開課。

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王杉財院長,多年來不但推動社會人士學習咖啡技能,享受咖啡的生活品味外,也致力於推廣「咖啡6總產業化」,有心和廣大的咖啡愛好者共創「咖啡共和國」。

王杉財院長表示,產業碩士專班的最大特色,是與領導型企業創辦人的校外研習交流與互動,他說:「有次我們到網路票選婚紗攝影第1名的神馬郡休閒農場,拜訪素有『珈神寶哥』之稱的王神寶老師;王老師在僑光科技大學執教。他觀察到研究生一起探索喝咖啡的健康密碼,深深地被熱情奔放的研究發現所感動。」

談到寶哥對咖啡的熱情,原來是獲得日本老職人翁先生的啟發,在亞洲大學攻讀、繼又在中興大學研究所師承胡淼琳教授,鑽研咖啡食品與生物科技產業,並在自家辦公室建立咖啡實驗室,利用果繩探研咖啡600多種微量元素、發現有益健康的神奇秘碼,著書出版後,更以推廣咖啡為一生的職志!

▲中華科技大學莊朝琪教授(左)致贈王神寶老師感謝狀(照片係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提供)。

這場校外教學,中華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莊朝琪教授特別同行,他也是咖啡智造碩士班開辦主任。訪談中,得悉莊教授是中興大學食科系的系友,對食品科技的分析歸納,都有著「師出同門」的堅持。

「寶哥」提及,研究分析的數據與準確性,有著胡淼琳教授的千萬叮嚀。他簡述一般人對咖啡因的誤解,以為心悸、睡不著都是咖啡因的影響所致,其實那是大眾媒體的誤導…。有次朋友喝了不少咖啡,一整夜都睡不著,大清晨便打電話來質問寶哥的論點。寶哥問他說,喝咖啡時又吃了什麼?答道:「金門貢糖」配咖啡呀!寶哥一聽,笑著回答:「『甜食』配咖啡,當然會睡不著!」

通常,人與人關係的建立,在於「緣份」,王杉財說:「在當時亞洲大學張簡勢坤老師的力薦與安排下,我才有機會認識到人稱『珈神』的寶哥。這幾年來的深度互動、聽課、交流後,果不其然地,令人敬佩他咖啡人生的學養。尤其我們共同為台灣首發『Al智慧烘豆‧初體驗』活動中1整天傾聽、切磋、呼應,以及引經據典、以科學數字解開咖啡神奇密碼,提昇至健康咖啡層次,教導大家調配咖啡及與品嚐99杯杯好咖啡,更是打開大家長期以來『咖啡心悸的心結』,放心享受品味美學。」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中華科技大學咖啡智造產業碩士研究生,專訪王神寶老師(右3);左1為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王杉財院長(照片係理範全球時尚技藝學院提供)。

追求大健康 產學研共襄盛舉

(曾季隆/撰文)

生命的活力,是需要不斷的補充與維護的,由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與台灣科技大學校友總會,所合辦的大健康學院「教師聯誼暨學術發表會」,於11月20日順利召開,計有120位學界、醫界、藝術、商界等各界領袖代表蒞臨會場,包括擔任國內7所大學校務顧問的柯遠烈教授,以及台北教育大學前校長莊淇銘教授、中國醫藥研究所前所長陳介甫教授、台北大學賴賢宗教授、佛光大學黃孔良教授、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邱秀娟教授、林伶俐教授、丁導民教授、大健康學院首席專家吳清忠博士等多位學者和專家之外,還有來自各地的社團領袖、各校的家長聯席會主席、家長會會長的同道先進,大家共聚一堂,以具體行動表現了對於總會的支持。

「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於今年1月成立以來,專注在改善民眾的亞健康狀態,匯聚了40位教職人員、15位行政人員,以及25位由學術界、藝文界、醫療界、企業界的高層次領袖,在大健康學院的體系下所組成的「指導委員會」,並設置了21個專業委員會、17個海外分會,可謂是人才濟濟,菁英薈萃!

近年來,世界各國面對疫情肆虐的嚴峻挑戰,大健康相關的議題更引發全球人民的高度關切。台灣在大健康領域一向具備獨特的優勢,因此,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以「建構一套中華亞健康自癒體系」為核心,在「言之有物、論之有據、易學易行、有效無害」的學術基礎上,關注於健康產業發展的定位、獲利模式的建立,以及中小型工作單位與個人工作室的協助等。

▲賴正國總會長在大健康學院「教師聯誼暨學術發表會」中,向與會人士宣布即將於明年2月舉行「巨擘講座」(照片係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提供)。

為此,該總會將於未來的1年當中,在指導委員會的學術指導下,籌組「中華亞健康體系」智庫,就「傳統醫學的傳承與發展」、「關鍵技術的鞏固與紮根」及「新創企業的扶持與育成」等3大議題,展開各層面的研究與討論,以期能夠讓全世界亞健康的族群、民眾都能獲得低成本、高效益的服務體系,也藉此幫助產業發展與奠定從業人員的獲利基礎。

受到疫情的影響下,該總會克服了各項困難,將各項活動從線下改為線上,從實體改為虛擬,虛實混和之後,搭上目前熱門的「元宇宙」風潮,創造出1種傳遞健康訊息的新模式。這次會議主席賴正國博士特別在會中,感謝總會與大健康學院的全體同仁,這1年來共同的努力與付出。會中,發布了該學院的年度代表大作,這是由10多位大學校長,以及藝文、管理等領域的頂尖大師所組成的「大健康巨擘講座」,也包括2021年的工作報告,及2022年的重點工作與展望。

「大健康巨擘講座」之所以稱之為「巨擘講座」,主要是因為擔綱的主講人,每位都是無可替代的大師,此系列講座即將於明年2月隆重登場。

此後的巨擘講座,與以往的授課型態有相當大的差異,包括大師級的講師陣容,每位講授者都是在學術界、藝文界、醫學界、企業界的大師。這次巨擘講座的主題為:「生命有譜,心中有歌」。不同於以往枯燥無味的單向式授課模式,該講座為雙向互動、講座中結合各類型的藝文氣息,融貫著感動的元素,進入享受模式融入諸位大師人生的規劃與內心成長的歷程,勢必讓參與者感受到大師熱情與風範。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大健康學院「教師聯誼暨學術發表會」的與會者會後大合照(照片係中華亞健康世界總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