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73期/2023年4月10日-2023年4月16日)
【本報社評】5年前,時任台中市副市長的林依瑩,對長照問題的解決提出3大策略,分別是提供跨專業的照顧整合、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以及促進照服員的未來職涯發展。
當時的林依瑩副市長不只具專業身份,而且也有公部門的資源,但時至今日,這3大策略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應是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先談「跨專業的照顧整合」,就不是1件可以立竿見影的工作,然而長照問題的解決還能等多久?其次,「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以今日政府正進行「執政權保衛戰」,在缺水、缺水,甚至缺蛋的問題,政府都聽令發生,也拿不出好策略之下,怎能期待政府來協助?此外,「促進照服員的未來職涯發展」,更難以落實!

日前,欣聞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有為長照的照顧者加油打氣,除了繼續舉辦該會的「112年度優秀居家護理師」表揚,與同時舉辦「112年度優秀長照人員」之外,希望能獲外界支持而辦理「長照孝行獎」(名稱暫定),我們深感她的公益精神,也佩服該會多年來為社會付出心力的貢獻,樂意追隨他們的腳步,盡棉薄之心力!
論到長照的最佳策略,本報同仁的淺見是,凡事求人莫如求己!基於生命的歷程,總是無法避免「生、老、病、死」,若能在過程中,懂得未雨綢繆,將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尤其在超高齡社會即將形成、無法迴避的此刻,只要抱持「預防勝於治療」的心態,我們就能解決一半的長照問題。

顧名思義的「長照」,便是問題在於「長期」上,也就是照顧者不知何時才能卸下重擔?若是,我們在自己體力還行的時候便注意維護最好狀況,讓自己健康老化,這先解決日後需要他人照護的問題。對於目前已發生的長期照護需求問題,則要發揮「共享」精神,藉「時間銀行」的概念,讓大家很便於投入「照護他人即是照護自己」的模式。總之,最好的解決策略便是「視人猶己」,幫助別人也就是解決了自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