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的最佳解決策略

(台北內科週報第573期/2023年4月10日-2023年4月16日)

【本報社評】5年前,時任台中市副市長的林依瑩,對長照問題的解決提出3大策略,分別是提供跨專業的照顧整合、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以及促進照服員的未來職涯發展。

當時的林依瑩副市長不只具專業身份,而且也有公部門的資源,但時至今日,這3大策略是不是最好的策略?應是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先談「跨專業的照顧整合」,就不是1件可以立竿見影的工作,然而長照問題的解決還能等多久?其次,「協助照顧者降低負擔」,以今日政府正進行「執政權保衛戰」,在缺水、缺水,甚至缺蛋的問題,政府都聽令發生,也拿不出好策略之下,怎能期待政府來協助?此外,「促進照服員的未來職涯發展」,更難以落實!

▲曾勤媛理事長(右2)與第1屆台灣卓越優良居家護理師得主合影;依序為陸芙英(左2)係金獎得主、呂郁芳(右1)係銀獎得主、梁詩怡(左1)係銅獎得主(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日前,欣聞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有為長照的照顧者加油打氣,除了繼續舉辦該會的「112年度優秀居家護理師」表揚,與同時舉辦「112年度優秀長照人員」之外,希望能獲外界支持而辦理「長照孝行獎」(名稱暫定),我們深感她的公益精神,也佩服該會多年來為社會付出心力的貢獻,樂意追隨他們的腳步,盡棉薄之心力!

論到長照的最佳策略,本報同仁的淺見是,凡事求人莫如求己!基於生命的歷程,總是無法避免「生、老、病、死」,若能在過程中,懂得未雨綢繆,將可以免除很多不必要的痛苦,尤其在超高齡社會即將形成、無法迴避的此刻,只要抱持「預防勝於治療」的心態,我們就能解決一半的長照問題。

▲去年,曾勤媛理事長(第2排穿紅色上衣者)帶領大家辦好「台灣居護藝術節」;第1排右1為該會邱青萸常務理事協助良多(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顧名思義的「長照」,便是問題在於「長期」上,也就是照顧者不知何時才能卸下重擔?若是,我們在自己體力還行的時候便注意維護最好狀況,讓自己健康老化,這先解決日後需要他人照護的問題。對於目前已發生的長期照護需求問題,則要發揮「共享」精神,藉「時間銀行」的概念,讓大家很便於投入「照護他人即是照護自己」的模式。總之,最好的解決策略便是「視人猶己」,幫助別人也就是解決了自己問題。


走出與眾不同的路

(曾季隆/撰文)

【專訪】2019年創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尤其成立不久,便和國內外一起面對疫情的變化起伏,幸好,包括該會的理、監事,及全體會員,能夠發揮創會宗旨,更承擔了社會責任,以「專業、品質、創新、教育及輔導」為核心,無畏於服務環境的考驗!

最令社會各界刮目相看的是,在9月15日至17日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的「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讓參觀者實際瞭解居家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及多年來對社區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曾勤媛理事長係2006年台北護理健康大學、2020年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的傑出系友,在她的心目中,「護理」的角色有如「妻子」一般,她說:「『護理』在醫療團隊裡,像足了相夫教子維護家庭的『妻子』;她不求回報、不擅作主張、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曾幾何時,我們被招喚到一個個社區裡,讓進不了醫院、診所的人們,在居家就能得到照護!這『居護師』的角色,就像溫暖有力的雙手,讓1個個因病無法就醫的人們,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穩定下來了。」

▲舉辦盛大的「台灣居護藝術節」,展現了居護新風貌,更讓社會看到居護師的貢獻(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護理對社會的重要性,自不在多言,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科學也是藝術!讓大家從『照護』中發掘個案個別性、多元性服務需求,有如多元的藝術生命、生養不息。」

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難能可貴的是,該會藉著異業合作,例如,該會連續3年與台灣受恩公司共同推出不同機構的長照評鑑輔導系統,此外,曾理事長表示,「短短的3年中,感謝本會會員、顧問、理監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全國聯合會、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及吳玉琴、陳靜敏兩位立法委員,指導我們在逆境中讓業務茁壯。」

▲曾勤媛理事長(第2排穿紅色上衣者)帶領大家辦好「台灣居護藝術節」;第1排右1為該會邱青萸常務理事協助良多(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曾勤媛理事長樂於付出,在會內、會外的支持下,她發揮自己最大的心力,讓她引以為榮的,包括參與健保與長照政策研商會議,及主辦「台灣居護藝術節」等等,還有如下多項成果:

一、參與健保居護給付修訂護理人員訪視費及一般材料費、收案條件修正與品質獎勵措施宇指標建議。

二、參與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提議增加精神個案照護項目。

三、參與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之「長照失能醫師意見書」開放「居護所」特約等政策倡議。

四、協助提供居家呼吸照護審查原則。

對於未來發展,曾勤媛理事長說:「我們的短期目標包括如下: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輔導新單位成立;三、協助機構評鑑/督考;四、推展會員漂書築夢館的運用;五、建立居護空中講座;六、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而中長期目標包括如下: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三、媒合社會資源善盡社會責任;四、推動各縣市會員USR產學合作;五、跨業聯盟引進居家及社區智能照護科技。」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居護師強大的後盾

(曾季隆/撰文)

【本報專訪】2019年創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以專業、品質、創新、教育及輔導為核心,該會連續3年與台灣受恩公司共同推出不同機構的長照評鑑輔導系統。尤其是日前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讓參觀者實際瞭解居家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及多年來對社區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曾勤媛理事長係2006年台北護理健康大學、2020年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的傑出系友,在她的心目中,「護理」的角色有如「妻子」一般,她說:「『護理』在醫療團隊裡,像足了相夫教子維護家庭的『妻子』;她不求回報、不擅作主張、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曾幾何時,我們被招喚到一個個社區裡,讓進不了醫院、診所的人們,在居家就能得到照護!這『居護師』的角色,就像溫暖有力的雙手,讓1個個因病無法就醫的人們,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穩定下來了。」

▲曾勤媛理事長(右2)與第1屆台灣卓越優良居家護理師得主合影;依序為陸芙英(左2)係金獎得主、呂郁芳(右1)係銀獎得主、梁詩怡(左1)係銅獎得主(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如何成為居護師堅實的後盾,根據該會會員的回應,「社會變遷、照護環境改變,心念支撐下像極了肉搏戰的『居護環境』,無法讓社區照護環境的發展好好的一代傳一代,所以居護師要勇敢面對處遇及正向改變環境。我們的能力有限,但我們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力量,一雙雙前輩的手(護理、醫療、科技、長照及社區前輩)適時給我們溫暖、堅定的力量和突破的智慧,這些點滴力量慢慢匯集至『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讓協會更像我們在外打拼,累了可以依靠的後頭厝!曾理事長全然扮演著她所不知道,但我們都清楚的最重要軸心。若我們累了、若環境颳風下雨,協會這個『後頭厝』都在!」由此,可以看出曾理事長的帶領,是深入每位會員的心!

對於護理工作的投入和感受,曾勤媛講出居護師的心聲,她說:「我從事護理工作40幾年,第1次在護師節看到來自護理界與跨域單位的祝賀『居家護理師』護師節快樂,每回顧1次祝賀影片,眼眶就溼1次,護理師投入社區服務本是善盡社會責任與貢獻,不覺得辛苦,護理就是我們的本業,我們做我們應該做的事,而是因為感受到溫暖和支持,宛如在艱困的旅程中有盞盞明燈,看顧著我們的腳步,讓我們毫不猶豫的勇往向前行,因為我們知道,可以繼續為民眾與居護師謀得更大福利,並給政府政策倡議、提升全國社區居家健康政策能與國際接軌」。

▲日前,曾勤媛理事長(第2排穿紅色上衣者)帶領大家辦好「台灣居護藝術節」;第1排右1為該會邱青萸常務理事協助良多(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曾理事長心中有願,她表示,「本會的短期目標是: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輔導新單位成立;三、協助機構評鑑/督考;四、推展會員漂書築夢館的運用;五、建立居護空中講座;六、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其次,中長期目標則希望能達成: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三、推動各縣市會員USR產學合作;四、跨業聯盟引進居家與社區智能照護科技。」朝著這些目標,帶領著整個團隊在理監事的支持和指導下,她不怕事情的繁雜與困難,總是充滿信心的向前邁進!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撫慰居護師的心

(曾季隆/撰文)

【本報特稿】居家照護在今日的社會,是愈來愈重要,護理師更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灣護理人力不足,是近年來大家關注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近600萬人,在COVID-19疫情的延燒下更趨於惡化,並突顯了這樣的狀況。

從護理師的角度,這兩年來承受疫情帶來的很大壓力,他們仍然默默的付出,為了能夠讓社會體會到護理師的貢獻,9月15日至17日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的「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令人驚艷的是,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和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在地安老協會、和鄰居家護理所、台中市護理專業聯盟協會共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展覽中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

▲創新的「台灣居護藝術節」,在展場顯得很矚目(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記者會中,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科學也是藝術!為了讓大家從『照顧』中發掘有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變得很有藝術氣息。」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在曾勤媛理事長和跨域團體的熱心推動下,將「護理行為科學與藝術」的觀念帶來不同的思維,也提升護理師扮演的角色境界。活動的過程中,甚至有位長者向該會陳素珍祕書長提出,「你們憑什麼用藝術節,你們是藝術家嗎?」

▲曾勤媛理事長(第2排穿紅色上衣者)帶領大家辦好這場「台灣居護藝術節」;第1排右1為該會邱青萸常務理事協助良多(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陳祕書長便很有耐心的,並保持優雅謙和的微笑看著他回答:「每個個案都有不同的問題,護理是多元化的,我們不會被框住也不會1個模式套用在每1個個案身上,依照不同的需求來制定個案所需,所以您說護理是不是藝術,護理是多元化發展的,我的解釋您能接受嗎?」老先生聽她的說明之後,也以微笑的眼神看著她回答說,「秘書長妳的回應與解說我很滿意,我很認同,護理是藝術,妳們當之無愧」。

當抱著「藝術熱愛真善美」的精神,來看待護理工作時,將使這份工作變得很大的不同。「台灣居護藝術節」雖已閉幕了,但也同時開啟永續的新里程碑。曾勤媛感性地表示,不能只做居家護理,因為社區長輩生活需要有人協助指導與照顧。她並說,「護理人員有個天職,應該做整體性的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師到居家做護理,還要協助長輩適應生活。生活適應不是只有護理師能做,居家服務員也需要參與協助。」

▲結合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2019年創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3年前即有很清楚的定位,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以專業、品質、創新、教育及輔導為核心,該會連續3年與台灣受恩公司共同推出不同機構的長照評鑑輔導系統;尤其是這次大規模舉行的「台灣居護藝術節」,只見現場護理人員齊聚,紛紛提供民眾現場體驗失智失能者彩繪、VR互動、足部護理、遠距照護等等,結合醫療、護理、科學及藝術,讓參觀者實際瞭解居家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及多年來對社區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讓照護不再有壓力

(曾季隆/撰文)

【特別報導】護理師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灣護理人力不足,是近年來大家關注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近600萬人,在COVID-19疫情的延燒下更是惡化並突顯了這個狀況。

從護理師的角度,這兩年來承受疫情帶來的很大壓力,他們仍然默默的付出,日前,「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於台北世貿盛大開幕,護理界跨團體共同齊喊護理守護社區長照的決心,並呼籲政府重視居家護理與政策落實,讓護理不間斷、長照能持續被點亮。

在9月15日的會展上,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一起舉行記者會,向社會呼籲:「看見護理在長照服務的多元角色,重視家庭專科和社區專科護理師,以及居家護理所的社區角色,提供民眾更好的照顧服務」。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理事長(中)、台灣護理學會陳靜敏理事長(左),及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一起舉行記者會(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紀淑靜理事長表示,護理從急性醫療、企業職場、居家照顧等領域發展多元,價值來自民眾的需求,需要政府實質的鼓勵,護理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對於台灣護理師素質的提升,台灣護理學會陳靜敏理事長說,「數據會說話!每年只取40人的國際護理協會(ICN),我們每年都有護理師入選,非常難能可貴,未來更會積極培養公共事務參與能力,為社會帶來正向影響力」,可見和國際的最新發展,台灣不只沒有落後,而且始終都是接軌的。

記者會中,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藝術!為了讓大家從『照顧』中發掘有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變得很藝術。」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結合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自2019年創立至今,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以創新、人才培育、教育及輔導為核心,該會連續兩年推出不同機構的評鑑輔導系統,尤其這次和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共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展覽中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只見現場護理人員齊聚,紛紛提供民眾現場體驗失智失能者彩繪、VR互動、足部護理等,結合醫療、護理、科學與藝術,讓參觀者實際瞭解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多年來對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本文同時刊於9月22日出版的「台北內科週報」,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