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紅海怎樣變藍天

(曾季隆/撰文)

【特稿】兩年前爆發的疫情,迄今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有的人甚至永遠離開了摰愛的家人,現在的就業市場更是在氣候變遷、疫情惡化等多重的衝擊下,隱藏著極大的變數,何況處於前景未明的今天,怎樣選擇和決定,又關係到自己切身的未來!

當此之時,最好的選擇將是「以變制變」,雖然目前不知道「以變」的「變」是什麼,路徑也不明,但是幸好人是萬物之靈,懂得「嚐試」新策略來求變,以就業而言,不管市場怎樣起了大變化,自己仍然可以選擇與改變的權力。

在待業中的人,也許看到1則消息帶給他1個機會,讓他受到鼓舞;在職場紅海中的人,也許覺得不妨發掘自己興趣、開拓「複業」,便可以尋求變以制外在環境的變。

變,當然有風險;不變,難道就沒有風險?只要選擇風險是能夠承受的,那風險將不是風險了。以創業或開拓「複業」而言,都同樣有風險,若能嚐試「微創業」,是不是風險就降得很低了?什麼是「微創業」?也許是你第1次聽到。

去年5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響起特殊的「鳴鑼聲」,2021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也正式啟動。高校教育專家、創投機構代表及優秀專案代表等近100人齊聚一堂,聚焦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協助他們投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詳見2021-12-15「中國青年報」楊柳所撰「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

該文指出,「過去6年,通過徵集優秀大學生初創專案或創意方案,為300個初創專案發放扶持基金550萬元;同時,聘請200多名微創業導師走進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40餘所高校,通過微創業大講堂、微創營、專案路演等系列活動,與上萬人次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並通過視頻直播、雲講堂、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和上千萬人『雲上見』。」類似這樣的大學生行動,就是「微創業」的體驗行動。

要使職場紅海變藍天,最沒風險的做法,便是先發掘自己的興趣,再做個「微創業3個月行動計畫」,然後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讓自己親身投入「市場」實驗戰,正如同學習游泳一般,始終在泳池旁邊練習是學不會的,必須下水才能很快學成。

從「知」到「行」,最聰明的人是「即知即行」,這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明先生發現的,他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那麼,創業之前聽過而且知道「微創業行動」是什麼,就很重要了。這樣,不只大降低創業風險,更能夠讓夢想付之於行動。

所謂「微創業」,它和創業只有1字之差,這個「微」字充滿著玄璣,完全在於想創業的人的定義。懂得界定「微創業」的創業者,必然可以贏在未創業之前。任何人若肯親身來體驗,便享有成功和失敗的樂趣。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成功,使人體會從無到有的美好滋味,而失敗卻能帶來經驗,也是另類的成功,何況成功裡總是隱藏著「失敗因子」,同樣的,失敗裡隱藏著「成功因子」,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享受著那份幸福感,這絕對是只有知行合一的人才有的權利,希望大家來體驗「一人公司」知行家曾執行長安排的體驗活動。

曾執行長已做好準備了,他表示,「在斜槓的時代,盛行跨領域和複業的經營,可是想和做之間,如何變成簡單的事,這就有賴於透過交流進行『互助共學』,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機會學習當老闆,現在機會來了,請不要讓它離您而去!」

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欲知其詳,請將你「微創業行動」構想,並附簡歷,寄信箱至cowell.tw@gmail.com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他將可很快協助你「以變制變」,化紅海為藍天!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前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此問卷(https://forms.gle/Pohv2j96Vz7uHmwp9),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行動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下列的問卷,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微創業行動考一考表單:https://forms.gle/6aTDdqgqP1JeFZfg7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大好前程在這一步

【特稿】在4年前進入大學的人,和4年後的今天即將畢業的人,最大的差異,雖是後者已學得很多智能,也滿懷雄心壯志,但很可能一畢業就發現,怎麼和自己腦裡的想像完全不一樣?其實,不是這些年單單的變化,而是1、20年前便已開始了,剛開始只是點點滴滴的滲透和改變,大部分都感覺不出來,直到現在浮上檯面,再也無法迴避了!

泰勒‧皮爾森(Taylor Pearson)在他2015年寫的「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書中序言說:「科技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累積財富的槓桿點,也就是改變了金錢、意義和自由的定位。近百年的社會和技術發明,帶領我們走向『後就業時期』,同時使得落實創業家精神比起以前更安全、方便、獲利更多。」

是的!就業時代已即將終結,可是取而代之的是什麼?在回答這問題之前,先想想2190年前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給我1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也就是任何時代必須要懂得運用槓桿原理。而如今要取代「就業」的不是「創業」,也不是所謂的「複業」。那麼,究竟能取而代之的是什麼?

▲富貴有道週報曾季隆創辦人(左)和謝聰評共同創辦人(也是BNI台灣地區國家董事),兩人為志同道合的夥伴(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請先再想一想,創業如果和就業一樣容易的話,為什麼新鮮人都以就業為第1志願?很少人選擇創業!如果「斜槓」是人人都做到的話,為什麼斜槓的人無法佔有多數?畢竟,通才並不一定會有絕對的優勢!

如同阿基米德的名言啟發一般,要回答取代「就業」的是什麼,便必須找出「創業」或「複業」的支點,否則怎能夠輕易的創業或開發複業?支點是「這一步」,也正是美好前程的第1步!事實上,無論你是上班族、工作室的人,或是準備創業的人,都必須要找到可以幫你槓桿發揮作用的「支點」。沒有找到這個「支點」之前,怎能支撐起來你日後的大展宏圖?

怎樣找出來這個「支點」呢?首先,所謂的「支點」,只是概念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有那樣的1個點存在。這概念是指出,任何事業或工作都是從簡單開始,「有一才會有二;有二才會有三」。「一二三」和數字的「1、2、3」絕對不同,換言之,前者是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後者只是計算數量之用而已。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左4)在「全球專業實習聯盟平台」(簡稱GIFT平台)主任許恩得教授(左3)的協助下,邀請東海大學國貿系唐運佳、李佳蓉兩位老師,以及企管系謝佩珊老師、吳祉芸老師與景觀系伊志宗老師等,一起研商如何協助社會新鮮人參加「創業實習」,讓他們可以多1個選擇,更能於踏出校門之際就獲取實戰經驗(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以「創業」而言的「一」,就是創業者的初始構想,俗稱「點子」,如何將點子變成事業,當然不是一蹴可幾,必須經過多年的不斷演化,也須接受許許多多的考驗(包括市場和消費者及生產環境等等)。「點子」來自於靈感,擁有它的人才瞭解它的價值。可是它在你的腦子裡,又怎樣能夠和他人共享?沒有辦法讓大眾因它的價值來付錢,怎能進化成為事業呢?欲知其詳,請來聽聽:有成功實證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怎麼說。

創辦2家公司的曾執行長,為因應「共創共享」的新時代,使大家可以「互助共學」,加速知識與人脈的累積力量,特別提供這次難得的機會,開啟有心創業人踏出第一步的大門!凡事從「一」而開始,他即將在廣博勵進會舉辦的「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現身說法,和有心經營複業的上班族,或目前工作室的經營者一起「共享」將近20年的寶貴經歷,大概1人創辦兩家公司、兩份報紙的人不會太多吧!

歡迎利用「廣博創業樂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和他結緣。若有興趣共襄盛舉的朋友,也請洽:許時豪總幹事,聯絡信箱:a84178804@gmail.com;電話:(02)2215-2360。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1FxiFoSRcKa87A67


就從微創業開始

【特稿】任何事情都是學來的,而創業需要從何學習開始?又要到哪裡、向誰學習?有誰肯傳授你當老闆?其實,對於創業這件事,過去是很困難的,現在由於科技快速發展,讓人再也不是企業的螺絲釘了。只要有創業的想法,便可以從最簡單的地方著手。

連辦報的事情,都能在沒錢沒人的情況下,憑著1個人的構想,就能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做起。19年前,雖是從政府獲得50萬元的創業貸款,卻沒兩年就已資金見底,但「窮則變,變則通」,當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曾執行長彷彿逼上梁山一般,抱著破釜沉舟的心志,毅然從零再出發。將近20年的磨練,也讓他悟出創業的難和不難的地方。總歸1句,要從創業最不難之沒著手,即使移山倒海之難,便難不倒有心人!

日前,曾執行長幾經考慮,大家不分老少都面臨疫情反反覆覆以來的困局,亟待突破之際,應將自己很不容易做中學到的「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完整的公之於世。可是,創業畢竟有「難」的地方,更免不了風險的存在。如何才能降低風險,甚至降到零風險。有可能嗎?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有將近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緣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有可能!對每個人來講,「微創業」,將是零風險的嚐試。只要以自己擅長的事項,先規劃1個最小的服務案或商品,再做好行銷計畫,然後善用機會、付出「行動」,便可以運用「共享經濟」的原則,又能實現「互助共學」。至於如何沒錢沒人就可以啟動「微創業行動」?如何布建人際網絡?如何透過媒體推廣自身業務?請來聽聽:有成功實證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怎麼說。

創辦2家公司的曾執行長,為因應「共創共享」的新時代,使大家可以「互助共學」,加速知識與人脈的累積力量,特別提供這次難得的機會,開啟工作室升級的大門!他即將在廣博勵進會舉辦的「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現身說法,和有心求變、求突破的朋友,尤其這兩年畢業的新鮮人,或已經營工作室多年的朋友,一起「共享」將近20年的寶貴經歷,大概1人創辦兩家公司、兩份報紙的人不會太多吧!

歡迎利用「廣博創業樂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和他結緣。若有興趣報名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的朋友,也請洽:許時豪總幹事,聯絡信箱:a84178804@gmail.com;電話:(02)2215-2360。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1FxiFoSRcKa87A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