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莫忘築夢 三人成眾伴你行

(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逐夢築夢】驪歌,即將再次響起,每年的6、7月總是有很多年輕人從大專院校畢業,他們踏出校門之際,既喜又憂!喜的是,終於邁出逐夢的第1步;憂的是,怎樣才能築夢踏實?彷彿,眼前接觸到的,完全和腦中所想的不一樣!那夢,竟然在幾次面試之後,失去了蹤影!

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放棄夢想而去找工作,面對3年來全世界都遭新冠病毒肺炎的侵擾之後,就業市場早已大受破壞,很多行業都接受紓困而力撐著,即將畢業的新鮮人又將如何逐夢、築夢?很可能夢都破碎了,徒呼奈何!可是在此情此際,更需新鮮人以宏觀的角度、放眼未來!何況「窮則變,變則通」,只要知道走和學長姐不同的路徑,也可以闖出另一番景象來!那就是,以創業為就業,學習螞蟻的精神,以小搏大,發揮「一人公司」創新的力量,群策群力打開美好的前程。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螞蟻雖弱小,但天生懂得「各盡所長、各取所需」,利用群體的力量做個體無法做到的事。而創業者在還未踏出第1步之前,心裡難免充滿著既怕又愛的複雜心態。事實上,今天想創業的人已比從前要幸運得多了,既有政府大力鼓吹和提供很多資源,同時,很多學校與民營機構及團體,莫不樂於協助。可是儘管如此,還是讓大多數想圓夢的人裹足不前,只敢將心中的夢深藏起來。那麼,如果有「創新之夢」,1個人怎樣才能創業成功呢?這是大哉問,卻能夠從最小的1步開始。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指出,多年來所倡議的「一人公司」,絕對不是僅靠1個人經營的公司,而企業組織不論規模多大,從結構上看來,總不外產、銷、人、發、財等5個部門(報業則多了1個「言論部」),並且每個部門最基本的就是「1個人」,那麼創業者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開始,例如,是銷售或研發,其他的部分就通通外包,若銷售需要增添人手,也可以找同樣的「一人公司」合作,如此、這般,藉著人際網絡與網際網絡的發達,豈不是可以發揮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指創業和經營),又能省去很多管理的時間、精神(組織系統裡的每個人都落實自主管理),更重要的是,永遠沒有勞資問題,卻能夠抱著「利人就是利己」的理念共創共享。

▲銀青傳承,事無不可成!

過去,在講述「企業組織的解構與創新」的結論時,曾執行長說:「一人公司的組織運作型態有3大特質,1是『分而不散』,雖然各個一人公司各自獨立,但卻依不同需求而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各盡所能』;2是『聚而靈活』,各家聚合在一起即使很壯大,還是非常富有彈性,也就是『各取所需』;3是『競而不爭』,大家由於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彼此只有相互激勵而不會相爭,便能實現『共創共享』的目標」。

有夢不一定最美,逐夢莫忘築夢,才是踏上成功的路。具有21年經營「一人公司」經驗的曾執行長認為,對創業最難的部分便是初始的「人」和「錢」的問題,他說:「人的方面,靠自己和他人結合,就可解決了,至於錢的方面也不是困難到無法解決,正如同沒找到工作還不是要面對沒錢的問題,我們創辦一人公司便是給自己1份工作,靠著它很快便有收入了」。他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要您和他抱著一樣的想法,他很樂意和您與大家共組「螞蟻雄兵」團隊,提供他21年來奮鬥而獲得的資源一起共享!

▲我們逐夢築夢去吧!創業即就業,一人公司可使夢想成真。

學學巴菲特吧!投資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營造「互保網」,先「找到溼的雪」,只要1小團就夠了!然後,藉「一道長長的山坡滾動起來,它愈滾就愈將週邊的資源凝聚起來,也將愈滾愈大、愈滾愈大,超乎任何人的想像!「滾雪球」既已造就了巴菲特,同樣的,即將造就你和我!請記得巴菲特老師的至理名言:「起步應該比別人早」,慢一小步,你滾動的雪球便永遠的落後!

欲知其詳,肯和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串連起來、為自己和3位同學(3人成眾)創造機緣,請趕快和他聯繫,曾執行長的聯絡電話:0952-836186;email:cowell.tw@gmail.com,並告知「你」的姓名、地址及line的I.D就可加入這神奇的創業之旅了(請參考:大家滾雪球 營造神奇人際網絡)。


別在錯誤工作上 多花一分鐘

(台北內科週報第576期/2023年5月1日-2023年5月7日)

(曾季隆/撰文)【以書會友】生命苦短,只能用心於有價值的事情上,豈能在錯誤的工作上浪費自己的生命?投入精神和時間之前,便必須瞭解有何成果產出,因為進行任何工作的目的,就在產出而非投入。這才能有高產出,卻不必大投入!

善用時間之道,並非依靠時間管理就可以達到目的,也不是利用所謂的「10000小時練習」,讓自己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尤其面對跨領域的時代要求,刻意練習的結果,並不能帶來你想要的東西,反而很可能投入大量的心力,卻在過程中失去美好的機會。那麼,怎樣經營自己的人生呢?有兩位作者,就曾在書中提出很高明的見解,令人讀後很快解惑。

1位是,赫赫有名的詹姆斯.阿圖徹(James Altucher),他是成功的創業家、天使投資人、西洋棋大師、播客主持人、脫口秀演員兼多產作家,最重要的是,他寫的「快速致勝:用多元實驗取代1萬小時練習」書中,揭露了1個一般人疏忽的法則,並指出1萬小時刻意練習誤盡蒼生之處!

詹姆斯.阿圖徹認為,與其花費1萬小時刻意練習,卻不一定能夠出類拔萃,倒不如將這心力化成1萬次不同的實驗,何況人生最奇妙的地方,就在「嚐試」與「發現」,也許7、8次或2、30次便看到成果了。

▲詹姆斯.阿圖徹(James Altucher)所寫的「快速致勝:用多元實驗取代1萬小時練習」一書(圖片係取自墊腳石)。

從小到大,總是有很多人阻撓他人去嚐試,詹姆斯.阿圖徹在書中最經典的話,就是這1句:「若有人對你說:『你不能這麼做!』別以為這是最壞的狀況。每個人都在設法馴服內心的惡魔,可能是焦慮或各種壓力。我們每個人的焦慮來自何處,恐懼的起源又是什麼,其實並不重要。人生的困難非我們所能臆測。重要的是要瞭解這一點:在某人告訴你什麼事不能做的時候,要知道他們正試圖把他們自己的目標銘刻在你身上。那是他們的人生待辦事項,是他們的真相,與你無關。你無須遵循他們的目標,不必耗費心力在他們所設定的目標上,你甚至不必去說服他們,因為他們根本聽不進去。他們為你模擬了1個巨大的世界,自己住進去。這個世界有各種可能在他們面前展開,但這些人偏偏只重視你『做不到』的那種可能。」去做你認為最重要的事:嚐試你喜歡而擅長的事!絕對不會不會浪費你自己的生命;連多花1分鐘都不會!

另1位對體察生命、懂得發揮槓桿作用的金川顯教(Akinori Kanagawa),也是有亮麗的人生經歷,和一般人有很大的差異,他是經營顧問、事業開創者、投資人、經營者、作家,1986年出生於日本三重縣,大學在學時即考取會計師證照,曾就職於世界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德勤(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 DTTL)集團的監察法人Tohmatsu(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LC)。

金川顯教在「聰明人都實踐的輸出力法則:用1% 投入做到99.9%產出,徹底翻轉工作與人生」書中,最引起讀友注意的,就是這句話:「想以最快速度獲得成果,就要從產出做起」。他認為,「投入並非工作的成果。光是透過講座努力學習,並不保證就可以把工作做好。畢竟,投入不過是幻想罷了。」每個人真正想要的不是「投入」,而是「產出」!

他指出,「美國知名作家、主編凱文‧凱利(Kevin Kelly)提出『1000名鐵粉』(1000 True Fans)」的理論。這個理論的意思是,只要擁有一千名粉絲,任何工作都能順暢無阻。自己身邊的人、朋友、家人、情人、父母、同事、前輩、後輩等……由交情匪淺的10個人舉薦自己,就能多認識100人。再由這100人向100人舉薦自己,就能動員10000人。」請你想想,「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的「以書會友」,正是協助每位會友實現「快速致勝」與「聰明人先求產出再投入」,凡已參加的朋友趕快嚐試,而還沒參加的朋友,請趕快和創始人、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連結起來(聯絡電話:0952-836186;Email:cowell.tw@gmail.com)。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是本報發行人,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大半生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


怎樣利用Line廣結善緣 實現夢想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逐夢築夢】雖然,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說,「綠能是金錢,綠能是競爭力,綠能更是人類唯一的未來!打造方舟而非製造洪水,不僅是我們的挑戰,更是我們的責任」,但是這世界其實不是他所講的「又熱、又平、又擠」,相反的,地球之可愛、可貴的原因,就是有人類在此生活。如果沒有人類的創造和改變環境,地球早已變得不是樂土了。人,只有1個問題,就是不滿足。怎樣使每個人的不滿足用到好的地方?

安於現狀,是不會使生活有動力的,若只是不滿足其實也無法能夠進步。最能改變人的,還是只有人自己。人,不愧是萬物之靈!有「靈」,讓人知道什麼才能引領前進的腳步,而不會走入歧途。既然,唯有人才能影響人,那人與人相處便決定每個人的成敗。「龍交龍、鳳交鳳」,是說明群聚的法則,似乎「緣」左右著人的交往。

俗語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怎樣廣結善緣、實現夢想?便要懂得運用科技為工具!國際知名的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梵谷曾說:「大事都是由一連串小事匯聚而成。」那麼,如何「匯聚」起來,就是成敗的關鍵了。換言之,能夠發揮「連結」的影響力,必可獲得更好的成果。時下最便利的工具,實非Line莫屬,何況它絕大部分都免費!

曾經撰有「別自個兒用餐」1書的啟斯.法拉利(Keith Ferrazzi)認為,「這年頭,個人與專業的成敗都靠人脈。單打獨鬥不管用,你需要組1支夢幻隊伍,隊員努力達成你的目標,時時刻刻支持你」,而「別以為只靠操縱他人就可以辦到。在社群網路時代,虛偽和欺騙操縱常適得其反,讓自己的人際關係和聲譽一夕瓦解。真正的影響力不是這樣運作,它會隨著時間擴大,將愈來愈多人拉進自己的勢力範圍。真正的影響力不只希望自己達到想要的結果,也要確保自己最重要的人能得償所願」。

率先將報紙載體由紙張改為網路,而將「台北內科週報」賦予新生命,使它成為全世界華文報紙中,最異軍突起的「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曾經很懇切的表示,「怎樣組1支夢幻隊伍,能夠休戚與共連結起來,解決共同的問題?其實關鍵在人機協作!我們利用Line來聯繫和溝通之前,先要使用『無紙報』,將自己需要透過Line傳播的內容經由無紙報替你編輯與製作好,再由你Line給你想結緣的對象,不論是你的熟人或陌生朋友,都可以天涯若比鄰、瞬息交流」。

對每個人而言,往往人生的轉捩點就在遇到生命的貴人,而今,你的貴人究竟在何方?在遇到之前,確實毫無頭緒,可是有因才有緣,因緣俱足便自然而然結緣。為了替你搭建橋樑、結識貴人,廣博勵進會提供1個絕佳的機會,任何人只要參加「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年費只需500元),就附贈至少1次的體驗「廣結善緣」的機會。而機會固然是給有準備的人,但也常常出現奇蹟似的變化,使每個人的生命獲得美好的轉變。

機會,是每個人所追尋的,尤其只須「良機勿失」便能踏上成功之路。可是,如何發覺機會的行蹤?如何辨識是不是機會之神的降臨?卻是考驗著古今中外英雄豪傑的見識與態度。而遭時不遇,常常讓人扼腕;時來運轉,則可青雲直上。撰有「天地裡都是良機」的良機集團張廣博創辦人曾說:「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機會的3大源頭,實在缺一不可!當然在天地之間,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說。生而為人,就要有所作為,不過,一個人無法成事。愈大的事業,愈需要更多人一起推動,才會有機會成功。」

人生總是要懷抱著目標和希望,可是不論要圓夢或解決問題,都需要他人的幫助。而無數的巧合,常常促成貴人來相助,給了自己發展的機會。過去,千里馬只能等待伯樂;即使是和氏璧,也必須有賴於名家的慧眼發現。現在,能否遇到「貴人」,憑的是你是否把握當下的一念?請立刻加入「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參加辦法如附),便有至少1次的體驗「廣結善緣」的機會(請你匯款之後,將後4碼和你Line的ID及姓名、通訊地址、電話,並寄至cowell.tw@gmail.com,很快即可踏上連結貴人的新旅程)。


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參加辦法

創辦人:曾季隆(廣博勵進會執行長、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
主辦單位:身心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代表人:曾季隆執行長)
協辦單位:廣博勵進會(代表人:曾季隆執行長)
訂定日期:民國112年1月10日

一、宗旨:
  抱著「以書為友、以書會友、以友為書」的心態,我們發起「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以動態式學習「天可汗七招定江山」的本事,以改造自己,成為勝利組的一員,從而藉「互助共學」實現人生夢想。

二、定位:
  由喜歡書和結交朋友的人士共同發起、成立的聯誼性學習組織,以無紙報為媒介,將為會友建構效果連結平台。

三、七招:
  一為「察納雅言」、二為「知人善任」、三為「海納百川」、四為「審時度勢」、五為「不計毀譽」、六為「宸衷獨斷」、七為「雄才大略」。

四、會員資格:
  以有心改變自己的個人為主,而不是企業;年滿20歲以上的愛書人,沒有任何限制,但除了發起人(前100位創會會員)之外,需有會員的引薦。

五、組織:
  由發起人共同推舉會長1人、副會長2人,及總幹事1人,副總幹事長2人,來為全體會員服務,皆為榮譽職,沒有任期限制;遇有出缺時,再由過半數以上會員重新推舉之。

六、會費(不包括活動費用):
  每年會費為500元(請匯入下列帳戶:世華銀行 內科分行;帳號:048-03-001210-3;戶名:身心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參加活動則另外酌收費用。

七、會員免費服務:
  在「台北內科週報」(已創刊16年,係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唯一報紙;現為創新的無紙報)交流,完全不另收費。

八、活動型態(酌收費用,如場地費):
  除線上交流之外,還包括下列方式,1、交流會;2、媒合會;3、聯誼與參訪活動。

九、其他若有未盡事宜,將視先後緩急,由會務單位(即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和本會幹部議定後公告之。

十、聯絡方式:
  e-mail:cowell.tw@gmail.com;「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網址:https://lybetter.net/)服務與交流平台。


築夢踏實 SOHO族要懂得找幫手

(台北內科週報第566期/2023年2月13日-2023年2月19日)

【逐夢築夢】人間有夢,鼓舞每個有志的人築夢,可是在逐夢的路上,1個人獨行可以走得快,但只有1群人才能走得遠!夢想的實現,除了靠自己以外,還要有天時、地利及人和。對SOHO族來說,要以一人闖蕩江湖,其困難性當然遠大於一般的上班族群,但是只要克服「人單力薄」的問題,便能夠走得快、又走得遠!

怎樣克服「人單力薄」的問題?就要看身為SOHO族的你的心態,是無大志,還是有強烈的企圖心?若你想在SOHO族闖出名號,或甚至是打出一片江山,便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保有自主性和靈活性。事實上,致勝之道在於「連結」,也就是「用人之長,以補己之短」。懂得找幫手,連結對的人和自己互補起來,那麼,即使是1個人闖蕩江湖,也可隨時一呼四應,發揮強大的競爭力。

對SOHO族來說,空有好的能力也不一定接到很多案子,除非有好的「人際關係」。任何人都明白,人脈優於錢脈,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無往不利,困難的是,想經營人脈卻不知方法,也沒有好的管道,何況現在SOHO族遠比上班還辛苦,收入更是不穩定,怎麼會有心力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今年的2月1日,曾季隆創始人發起成立「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名稱只是凝聚共識的象徵,目的是希望以此為連結更多有心SOHO族、工作室以及中小企業經營者,並「以書會友」發揮每位參與者的潛力,也奉行「互助共學」的精神,一起學習當年唐太宗打江山的功夫。

現在,有個好消息可以增進你的人脈、又不必投入很多的心力。只要將SOHO族、工作室,以及中小企業經營者,藉網路的功能「連結」起來,便可以形成很好的人際網絡,並且為大家所用。有興趣參加的人請於文章下方留言,或是寄Email信箱至cowell.tw@gmail.com,主旨名稱打「書友會參加辦法」,亦或是私訊FB粉絲專頁,很快地您將可以加入這個大家庭!

目前已有7、8位各有所長的專業人士參與,「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在曾季隆創始人(廣博勵進會執行長、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之外,率先加入的7位專業人士,各有所長。

▲陳亦純董事長(右3)曾赴大陸深圳,為績優的平安3課近200人上課,1場課激勵了12人要創下MDRT資格,1人要創造億元保單,化不可能為可能,可見他的功力(檔案照片;原係台大保險經紀公司提供)。

第1位便是台大保險經紀公司陳亦純董事長,他曾榮獲第18屆信望愛頒獎大會頒給「最佳保險成就獎」,此獎是表彰在保險界裡,深具專業經歷,且對社會公益及保險事業卓有貢獻和具影響力的資深人士。

陳亦純董事長自1975年進入保險界以來,論業績,曾經蟬聯11年全省業務冠軍。後來,轉任高階行政主管,擔任業務副總經理,更是帶領團隊開拓廣大市場,創下無數可稱為「奇蹟」的案例。不僅如此,他能行銷還能寫,出版了2、30多本書。

除著書立說之外,陳董事長擔任過世界華人保險大會、亞洲壽險大會、CMF、MDRT等海內外大型講座的講師。多年來,更推廣「保險捐贈」公益活動,讓保險功能更加擴大,也是深受矚目和讚嘆的義行。

▲劉邦寧博士曾榮獲「美國國際財務暨管理協會」(IAAFM)推舉為該會研究院的院士(檔案照片;原係劉邦寧博士提供)。

第2位加入者便是曾歷任國內外社團理事長的劉邦寧博士,早已投入無比的精神與時間,提升自己在金融領域的專業水準。數年前,極為難能可貴的是,他更榮獲「美國國際財務暨管理協會」(IAAFM)推舉為該會研究院的院士,受到國際專業團體的肯定。

第3位是曾在大學任教長達20年,後來為了服務更寬廣的對象而換跑道的詹家和博士,和一般勞資顧問不同的他說:「我轉換跑道進入業界發揮所長、擔任勞資顧問一職,企業與學校都一樣,績效考核、人事薪資制度,員工職涯發展等,對於企業發展扮演至關重要角色。如何能更讓勞資不是彼此互相對立,而是共同成長,一同促進企業發展,一直是我努力的信念」。

近年,詹家和博士更成立「台灣ESG書友會」,結合產學精英的力量,致力於協助產業界推動淨零轉型計畫,卓有成就,他也建議推動ESG企業應該超前部屬,借助專業瞭解相關法令和規範,推動應不可單獨偏重ESG某一方面,顧此失彼,應使3者兼俱達成平衡,形成3者正向善循環,對於企業追尋永續發展將有莫大助益。

▲曾在大學任教長達20年的詹家和博士,也深具產業界關係(檔案照片;原係詹家和博士提供)。

創立智泉資訊公司的李鳳珠總經理,是第4位加入這個大家庭精英,她具有30年以上的專業經歷,致力於協助中小企業穩定持續成長,在不同階段給予最大協助之後,如今更想深化服務範圍,她除了打造「51 ERP智泉平台」外,也同時整合各種不同資源,進行跨業合作,創建「企業褓母」品牌,使各專業領域可以聯手起來,產生更大的力量來協助企業發展,也樂於提供經驗給SOHO族,希望大家在產銷人發財各方面,樣樣有靠山支援!台灣社會在時代的轉變下,尤其是社群媒體發揮的影響力,更令人無法漠視。

▲李鳳珠總經理創建「企業褓母」品牌,使各專業領域可以聯手起來,也樂於提供經驗給SOHO族(檔案照片;原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而第5位加人的李肇軒顧問由於工作所需,加上希望更為精進,便回到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在論文中表示,「資通訊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的普遍、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廣告主透過社群媒體來進行廣告投放以達其行銷目的,而行銷目的不外乎擴大企業影響力、提升品牌認同感與知名度、增加商品銷售流暢度與實質業績。」

▲李肇軒顧問(右1)不斷充實自己,對社群媒體更是擁有多年實務經驗與研究心得(檔案照片;原係李肇軒顧問提供)。

洪玉萍顧問是第6位加入者,她的專長包括財務報表診斷與分析、企業經營與財務管理、目標管理與預算編製、POY教練領導力等方面,同時取得下列國內外的證照:ISO 14067、ISO 14064、創業顧問師、品牌顧問師、勞動部iCAP講師證照、英國TQUK心理諮詢師、英國TQUK桌遊設計認證師(L2)、ESG永續規劃講師、國際策略動態分析師(CIBC)、國際神秘客服務稽核管理師(CSIM)、國際Scrum Alliance敏捷管理師(CSM)、CPC產業顧問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財政部記帳士、國際內部稽核師(CIA)等,更具豐富實務經驗,也樂於和大家交流。

▲洪玉萍顧問獲有國內外多項專業證照,並富實務經驗(照片係洪玉萍顧問提供)。

身為拓齡公司總經理的陳英聰物理治療師,是第7位加入,他從1995年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畢業後,便醉心於徒手治療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他職涯中,接觸許多有需求的民眾,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技術精進的追求,包含學過很棒的神經細胞微循環改善的來自澳洲的動態神經鬆動術Nuro-Dynamic Technique…等,多年來的歷練下,他已累積豐厚經驗,而且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更是做好完善準備。

在不斷研發與實際操練的結果,陳英聰總經理不只完成「拓齡潤節運動」的研發,而且開班授課,對疼痛的療癒作用,實在不負他多年投入的心力,他說:「當大家完成24招潤節運動後,豁然開朗起來,原來自身關節隱藏許多自癒密碼與奧義。透過潤節運動,讓能量瞬間流動的。真不可思議呀!」

▲陳英聰總經理(中)不只完成「拓齡潤節運動」的研發,而且開班授課,對疼痛的療癒作用,實在不負他多年投入的心力(檔案照片;原係拓齡公司提供)。

此外,承接曾季隆創始人case已10多年的許時豪,則是如假包換的SOHO族,他表示,「SOHO族雖然必須承擔的風險最高,像是要有案源、任何細節都必須自己處理、時間的分配、電腦設備的耗損等等,但相反卻是能讓自我成長而快速進步的關鍵。」

如何築夢踏實?許時豪說:「當然最重要的,是來自我對所做的工作熱情,當全心專注投入自己喜愛的工作時,只會發現光陰似箭,每天時間都不夠用。正如吸引力法則所提到:『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大學畢業於商學系,高中時念的是電子科系,許時豪求學期間也沒什麼想法、專長,想說每個領域都去嘗試看看,退伍後因為父親從事報業的關係,於是,歪打正著的踏入了平面媒體,現在他希望能夠踏上網路管理的道路,接觸更寬廣領域的工作。


SOHO族闖蕩江湖 不怕沒有幫手

(台北內科週報第565期/2023年2月6日-2023年2月12日)

【逐夢築夢】人間有夢,鼓舞每個有志的人築夢,可是在逐夢的路上,1個人獨行可以走得快,但只有1群人才能走得遠!夢想的實現,除了靠自己以外,還要有天時、地利及人和。對SOHO族來說,要以一人闖蕩江湖,其困難性當然遠大於一般的上班族群,但是只要克服「人單力薄」的問題,便能夠走得快、又走得遠!

怎樣克服「人單力薄」的問題?就要看身為SOHO族的你的心態,是無大志,還是有強烈的企圖心?若你想在SOHO族闖出名號,或甚至是打出一片江山,便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同時保有自主性和靈活性。事實上,致勝之道在於「連結」,也就是「用人之長,以補己之短」。懂得找幫手,連結對的人和自己互補起來,那麼,即使是1個人闖蕩江湖,也可隨時一呼四應,發揮強大的競爭力。

▲陳亦純董事長(右3)曾赴大陸深圳,為績優的平安3課近200人上課,1場課激勵了12人要創下MDRT資格,1人要創造億元保單,化不可能為可能,可見他的功力(檔案照片;原係台大保險經紀公司提供)。

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你的答案是什麼?對SOHO族來說,是案源重要,還是企畫與執行力重要?這就要看是從怎樣的觀點來看了。如果從客戶的觀點來看,當然是企畫與執行力重要。反過來從SOHO族的觀點看,則是案源重要,空有好的能力也不一定接到很多案子,除非有好的人際關係。

任何人都明白,人脈優於錢脈,擁有好的人際關係可以無往不利,困難的是,想經營人脈卻不知方法,也沒有好的管道,何況現在SOHO族遠比上班還辛苦,收入更是不穩定,豈有心力能經營良好的人際關係。幸好,有個好消息可以增進你的人脈、又不必投入很多的心力。只要將資深、資淺的SOHO族,及中小企業經營者藉網路無遠弗屆的功能,統統「連結」起來,便可以形成很好的人際網絡,並且為大家所用。這樣一來,雞和蛋的問題不是相生相長嗎?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又決定成果,有7、8位各有所長的專業人士,在今年的2月1日,已先發起成立「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希望以此為連結有心闖蕩江湖的英雄好漢,並「以書會友」發揮每位參與者的潛力,也奉行「互助共學」的精神,一起學習當年唐太宗打江山的功夫,而名稱只是凝聚共識的象徵,不是一般成立的讀書會只限於讀什麼書。

▲劉邦寧博士曾榮獲「美國國際財務暨管理協會」(IAAFM)推舉為該會研究院的院士(檔案照片;原係劉邦寧博士提供)。

提起唐太宗的英明,可能歷代帝王能出其右的人不多,他威震四夷,更有「天可汗」的尊稱,日本知名的東洋思想家、具有30多年企業顧問經驗的田口佳史,在所著的「天可汗的領導學」,便曾讚譽的說:「我最希望生活在現代的領導者效法的是,太宗經常聽取『負責規勸君王』的諫議大夫及身邊臣子的直言,不僅沒有發怒,反倒心懷感激地接受,並立刻改正自己的過錯這一點」。

希望快速改善「人單力薄」的SOHO族,在領導別人之前,必須先領導自己。很多書講的領導學,都是領導別人的方法與技巧,其實無法領導自己,談何領導別人?而能領導自己的人,就能本著同理心去瞭解他人,並進一步的去帶領別人。唐太宗之所以能開創史上「貞觀之治」的盛世,完全在於他懂得領導自己為先。

▲曾在大學任教長達20年的詹家和博士,也深具產業界關係(檔案照片;原係詹家和博士提供)。

目前,「天可汗貞觀學書友會」在曾季隆創始人(廣博勵進會執行長、無紙報-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之外,率先加入的7位專業人士,各有所長,第1位便是台大保險經紀公司陳亦純董事長,他曾榮獲第18屆信望愛頒獎大會頒給「最佳保險成就獎」,此獎是表彰在保險界裡,深具專業經歷,且對社會公益及保險事業卓有貢獻和具影響力的資深人士。

陳亦純董事長自1975年進入保險界以來,論業績,曾經蟬聯11年全省業務冠軍。後來,轉任高階行政主管,擔任業務副總經理,更是帶領團隊開拓廣大市場,創下無數可稱為「奇蹟」的案例。不僅如此,他能行銷還能寫,出版了2、30多本書。

除著書立說之外,陳董事長擔任過世界華人保險大會、亞洲壽險大會、CMF、MDRT等海內外大型講座的講師。多年來,更推廣「保險捐贈」公益活動,讓保險功能更加擴大,也是深受矚目和讚嘆的義行。

▲李鳳珠總經理創建「企業褓母」品牌,使各專業領域可以聯手起來,也樂於提供經驗給SOHO族(檔案照片;原係智泉資訊公司提供)。

在社團的參與和付出,更是有口皆碑,過去曾先後擔任中華華人講師聯盟會長、理事長,受到會員的愛戴。他也曾任美商大都會人壽資深副總經理、慶豐人壽副總經理等。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以「寧可微笑生皺紋,莫因嚴肅而蒼老」為座右銘,可以看出他豁達的人生觀。

和1把寶劍一樣,要經過千錘百煉才能造就出來,人的專業也必須費盡心血淬煉。第2位加入者便是曾歷任國內外社團理事長的劉邦寧博士,早已投入無比的精神與時間,提升自己在金融領域的專業水準。數年前,極為難能可貴的是,他更榮獲「美國國際財務暨管理協會」(IAAFM)推舉為該會研究院的院士,受到國際專業團體的肯定。

▲李肇軒顧問(右1)不斷充實自己,對社群媒體更是擁有多年實務經驗與研究心得(檔案照片;原係李肇軒顧問提供)。

第3位是曾在大學任教長達20年,後來為了服務更寬廣的對象而換跑道的詹家和博士,和一般勞資顧問不同的他說:「我轉換跑道進入業界發揮所長、擔任勞資顧問一職,企業與學校都一樣,績效考核、人事薪資制度,員工職涯發展等,對於企業發展扮演至關重要角色。如何能更讓勞資不是彼此互相對立,而是共同成長,一同促進企業發展,一直是我努力的信念」。

近年,詹家和博士更成立「台灣ESG書友會」,結合產學精英的力量,致力於協助產業界推動淨零轉型計畫,卓有成就,他也建議推動ESG企業應該超前部屬,借助專業瞭解相關法令和規範,推動應不可單獨偏重ESG某一方面,顧此失彼,應使3者兼俱達成平衡,形成3者正向善循環,對於企業追尋永續發展將有莫大助益。

創立智泉資訊公司的李鳳珠總經理,是第4位加入這個大家庭精英,她具有30年以上的專業經歷,致力於協助中小企業穩定持續成長,在不同階段給予最大協助之後,如今更想深化服務範圍,她除了打造「51 ERP智泉平台」外,也同時整合各種不同資源,進行跨業合作,創建「企業褓母」品牌,使各專業領域可以聯手起來,產生更大的力量來協助企業發展,也樂於提供經驗給SOHO族,希望大家在產銷人發財各方面,樣樣有靠山支援!

▲洪玉萍顧問獲有國內外多項專業證照,並富實務經驗(照片係洪玉萍顧問提供)。

台灣社會在時代的轉變下,尤其是社群媒體發揮的影響力,更令人無法漠視,而第5位加人的李肇軒顧問由於工作所需,加上希望更為精進,便回到大學獲得碩士學位,他在論文中表示,「資通訊科技的進步、智慧型手機的普遍、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廣告主透過社群媒體來進行廣告投放以達其行銷目的,而行銷目的不外乎擴大企業影響力、提升品牌認同感與知名度、增加商品銷售流暢度與實質業績。」

洪玉萍顧問是第6位加入者,她的專長包括財務報表診斷與分析、企業經營與財務管理、目標管理與預算編製、POY教練領導力等方面,同時取得下列國內外的證照:ISO 14067、ISO 14064、創業顧問師、品牌顧問師、勞動部iCAP講師證照、英國TQUK心理諮詢師、英國TQUK桌遊設計認證師(L2)、ESG永續規劃講師、國際策略動態分析師(CIBC)、國際神秘客服務稽核管理師(CSIM)、國際Scrum Alliance敏捷管理師(CSM)、CPC產業顧問師、國際專案管理師(PMP)、財政部記帳士、國際內部稽核師(CIA)等,更具豐富實務經驗,也樂於和大家交流。

▲陳英聰總經理(中)不只完成「拓齡潤節運動」的研發,而且開班授課,對疼痛的療癒作用,實在不負他多年投入的心力(檔案照片;原係拓齡公司提供)。

身為拓齡公司總經理的陳英聰物理治療師,是第7位加入,他從1995年陽明大學物理治療系畢業後,便醉心於徒手治療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他職涯中,接觸許多有需求的民眾,過程中,不斷的進行技術精進的追求,包含學過很棒的神經細胞微循環改善的來自澳洲的動態神經鬆動術Nuro-Dynamic Technique…等,多年來的歷練下,他已累積豐厚經驗,而且面對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更是做好完善準備。

在不斷研發與實際操練的結果,陳英聰總經理不只完成「拓齡潤節運動」的研發,而且開班授課,對疼痛的療癒作用,實在不負他多年投入的心力,他說:「當大家完成24招潤節運動後,豁然開朗起來,原來自身關節隱藏許多自癒密碼與奧義。透過潤節運動,讓能量瞬間流動的。真不可思議呀!」


歡迎你一起組成超團隊

(曾季隆/撰文)

【特稿】清人李文照曾說,「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生命之計在於勤。」講得很有道理!時間的流逝,雖是大自然不可避免的現象,但是人之可貴,就在於能夠順時、順勢而為,使生命發光與發熱!

在今天,「勤」字有了新定義,那就是善用時間,而不是只知埋頭苦幹。能夠善用時間的人,懂得聰明工作,他不只重視效率,而且更注重成果。任何事情若要獲得最好成果的話,也不一定要投入極大心力。最好方式,便是加入強有力的團隊。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容易嗎?其實,加入團隊還不如共同組成1支最強的隊伍。

任何1支強有力的隊伍,不能或缺的是領導人,而千軍易得卻一將難求,領導人怎樣產生呢?便是最大的問題!在AI時代,必須換個腦袋想,領導人是帶著隊伍前進的人,他必須知道方向、目標、實現的途徑。可是每個人在團隊之外,有自己的目標和需求,要統合起來是不容易的。唯有運用「化繁為簡」,也就是「化整為零」。個體和團隊的關係,不是大家朝1個目標,而是將個人的目標統合起來,變成整體的目標。

很多「理論家」都強調個人是隸屬在團隊之中,可是沒有發揮團隊的力量,有時候反而拖累了個人的才幹。因此,在實務上的個人和團隊要維持「2而1」的關係,也就是既不是個人服從團隊,更不是團隊整合個人。由於時代確實不同了,變中要求不變,同時,不變中必須求變!兩者關係應是如一的,即團隊是個人、個人也是等如團隊;每個人都是自己的領導人,目標則需要大家一起研商再定下來的。那麼,如何才能形成這樣的團隊?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近10年來,始終倡議「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活用著「1+1=1」的神奇公式,就可將個體戶連結起來,形成最強的團隊,再發展成極大的組織,卻仍然維持個體的自由精神。近年,他更進一步將理念付諸實施,開始籌畫「銀青共享創業營」,讓參加的每個人能夠實現自己夢想,又不必冒任何風險。創業,不必從零做起,而可以從自己個人所有的能力當資本做起。例如,上班族剛開始可以不必辭掉工作,只要利用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開始。又如,只要懂得將自己不喜歡做或不擅長做的事委之於外,專做自己喜歡而擅長做的事情,就可以一開始增加收入。

李文照當年的這句話,他所說的「計」是指的什麼?「計」,從字面上看是「計畫」、「計謀」或「計算」;再從內涵來看,無疑的是「思考能力」。既然認同他「一日之計在於晨」,那麼在每1天的早晨就要想想:今天怎樣過得比昨天好?如果認同他「一年之計在於春」,就要在此刻想想:明年怎樣過得比今年好。1年的春天過去了便難再來,1天過去了便失去這1天。想過之後,只要你有一技之長,歡迎你一起來組成1支最強的隊伍。曾執行長聯絡電話:0952-836186;email:cowell.tw@gmail.com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企業打擂台拼營收

【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反應敏捷的企業,儘管目前疫情仍陷於每天3、4萬人確診,可是放眼疫後日期的到來,不能不趕快籌畫以變制變的策略,而且行動必須立刻展開。這也正是廣博勵進會推出前所未見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的動機,希望能鼓舞企業界發揮「互助共學」的精神,採取群策群力的方式,以實現「共創共享」願景,毫無畏懼地向惡劣經營環境挑戰,並扭轉深受影響的業績,使早日能夠否極泰來!

營收,為企業的血脈,若能借重外部人力資源(彼此互相推薦客戶),將可使現金流暢通起來,並實現倍數成長的目標,何況藉著「擂抬賽」活潑有趣的競賽方式,激勵內部人力資源,更可在自助人助下,業績突飛猛進!

像日本小山昇這樣知名的企業家,不只有謀有勇,而且站在第1線非常瞭解市場動態,可以說無人出其右!2015年,天下雜誌出版他所著的「5年營收2倍成長:這樣的經營計畫如何做」,鼓舞了很多經營者的鬥志,很快醒悟「這是不改變就『無法存活』的時代」,也再不會怯於「挑戰全新的事物」,同時,立刻擬定「5年提升兩倍營業額的長期經營計畫」,並作出1系列的決定來實現目標。

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表示,「我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21年了,深知企業遭到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唯有以變制變,才能使危機變成轉機,此次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不是大家打得分出勝負,剛好是大家互相促進參賽夥伴的業績來決賽,既激發內部的鬥魂,提升低迷的業績,又借助其他參賽者的引薦,使每1家的營收都獲得成長」。

你的企業敢來打擂台嗎?向自己去年同期的3個月營收挑戰,同時和其他的44位參賽者競技,究竟誰的營業額提升的比率最高?尤其參賽者相互之間,不只不是玩「零合遊戲」,反而是跨業的「互助共學」,也正是引薦客戶給其他人(可以加兩成計分,以表鼓勵),並向對方學習(異業可以為師啊),以實現「自助助人」與「利人利己」的擂抬賽目的。

這次的擂台賽,是自家和自家比較,便可以發現自己可以改進的空間,何況,經由3個月的同台競賽,以及透過兩報(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行16年的「台北內科週報」與發行7年的「富貴有道週報」)和1網路平台(即「廣博創業樂」)的連結作用,加上私下的相互請益,必能異於去年的單打獨鬥,而產生「突飛猛進」的成果,並奠定今後經營的優越人脈!這是參加任何比賽,所贏不到的「獎品」!

人脈,當然勝於錢脈,不過要拓展人脈卻不開發錢脈難上加難,而「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的參賽辦法,正是讓每位參加打擂台的精英,能以運動員的精神,和其他的經營者互相切磋,共同面對「疫後」的經營環境,無形之間,產生了「革命感情」,彼此互補、互幫,更相互拉抬業績,將建立了堅實的關係。

說到「獎品」,由廣博勵進會主辦、亞太企業顧問公司協辦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備有真正買不到、卻具廣大行銷力與連結效應的「最特別獎品」,即「冠軍給予1次全版的深度報導,並製作PDF版供使用;亞軍則有半版專訪,也製作PDF版供使用;季軍則有3分之1版,及製作PDF版供使用」,詳情請你參考「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報名簡章」。


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報名簡章

主辦單位: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亞太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一、緣起

營收,為企業的血脈,若能借重外部人力資源(彼此互相推薦客戶),將可使現金流暢通起來,並實現倍數成長的目標,何況藉「擂台賽」活潑有趣的競賽方式,激勵內部人力資源,更可在自助人助下,業績突飛猛進!

二、參賽資格

營運滿1年以上的合法企業所推派的代表人。

三、活動內容

(1)宗旨:秉持「互助共學」精神,並結合內外部的人力資本,創造營收的倍數成長。

(2)競賽項目:今年8、9、10的營收(以發票為準)與去(2021)年同期比較的成長倍數(成長率最高者為冠軍)。

(3)競賽辦法:將分3隊,每隊為15家企業為限,透過每月聚會1次,每家簡報業務爭取他人協力(若引薦給任何參賽者的業績均以加權20%計入本身的業績),同時也增進彼此的交流;每月月底將營收總額報至主辦單位(對第3者則不予以公開),經評定後公佈排行榜,以激勵之。

(4)獎勵措施:1、報名後,主辦單位即提供「三合一」實虛整合媒體(即兩報加上1網路平台)為各參賽者報導之用,間接地向台北內湖園區的15萬從業人員推廣;2、鼓勵參賽者相互引薦;3、冠軍給予1次全版的深度報導,並製作pdf版供使用;亞軍則有半版專訪,也製作pdf版供使用;季軍則有3分之1版,及製作pdf版供使用;4、參賽者都可成為廣博勵進會的會員,並免收第1年年費;5、需要加購報紙時,每份僅收5元(含稅),以示優待;6、其他如參加專業講座,也都享有比會員更優惠的收費,以表禮遇之忱。

四、報名費

新台幣6000元(廣博勵進會會員則減收1000元),及贊助公司產品或服務(可按售價計,約10000元;也可折抵現金為6000元)。

五、報名截止日期

111年7月21日中午12時。

六、報名手續

(1)檢具公司設立登記表與公司章程(皆照相版),並寄至:cowell.tw@gmail.com

(2)接到主辦單位通知後,請將報名費6000元匯入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銀行帳戶:111-12-024583(台灣中小企銀東湖分行,總行代號050)。

(3)書面通知匯款後5碼,後續主辦單位會直接洽理。

七、其他未盡事宜

將視實際需要補充之。


為入駐企業營造舞台

(曾季隆/撰文)

【專訪】一般的商務中心,常將本身定位於「房東」或「物業管理」的角色,來提供商務辦公室租賃服務,雖擁有氣派、寬敞、奢華時尚的空間和其他硬體條件,但談到對於創業者的幫助方面,則多數業者仍僅只止於「行政服務」,而非站在「協助」企業發展的角度,更遑論「輔導」了!

這次協辦「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的亞太企管顧問公司許哲毓創辦人,多年來,也經營著亞太商務中心,但和一般同業不同的是,「亞太商務中心」是個以利他理念與富有服務熱忱的優質品牌,為入駐企業營造亮麗舞台,他表示,「任何成功的企業,需要有屬於自己的文化、願景與使命,熱情、誠信、積極、互助是我們的企業文化,打造全台灣最友善的創業平台便是我們的品牌願景,協助每個走在創業道路上的客戶是我們的團隊使命,多年來我們持續深化商務中心服務,期望能提供全面性的創業輔導協助給創業的朋友」。

▲許哲毓創辦人(右)與入駐企業「沐甄豆」張晏甄創辦人合影(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在許哲毓創辦人的擘畫下,幾年前,亞太商務中心已從「商務中心1.0」轉型發展至「商務中心2.0」,並透過號召而成立「創業應援團」、「創業保母」,邀請各方面的專家顧問結合起來,以提供1系列的創業輔導諮詢協助,從公司設立、稅務諮詢、法律顧問、人力招募、政府補助、網站建置、資訊安全等都是他們可以提供的協助範圍,這樣的商務模式很快就獲得同業的認同,也紛紛往輔導、協助的方向前進,可見1個人的用心能使整個行業都升級了。

亞太雲端文創商務中心創立至今已有7年的光陰,許哲毓說:「在這期間,我們成立了中山1館、站前館、中山2館,以及民權館共4個分館,並籌組了『創業應援團』團隊,提供了各領域的創業顧問及輔導服務」。其實還不限於此,最讓入駐企業稱讚的是,許哲毓經營事業的全神投入,常常協助大家辦活動,以發揮行銷力。借助於多年來他布建的人脈,很多亞太商務中心主、協辦的活動都相當成功。他也時常透過舉辦各式商務交流活動,或事前、事後,來協助創業者引薦人脈與媒合資源。

在1次談話時,他聽到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有意舉辦「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便很熱心表示可以提供場地和服務,而且熱心參與其事,分享他辦活動的經驗,使曾執行長當場邀請他為協辦單位,於是,讓大家可預期的是,這場別開生面的擂台賽,將在好的開始之後,走向「利他」的大道上!

▲許哲毓創辦人(第1排左3)親自參加「亞太商務中心」協助台灣優質社會企業豆奶品牌「沐甄豆Care Mully」舉行的產品發表活動(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前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此問卷(https://forms.gle/Pohv2j96Vz7uHmwp9),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曾季隆以變制變

(曾季隆/撰文)

【和精英超連結】這兩年來,全世界遭到前所未有的變局,幾乎是翻天覆地,如今還在波折中,內科園區的15萬多人帶動的15萬家庭,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如何來面對,同時由剝而復,再創另一個盛世?如今,身在變局又如何能夠運用聰明才智,以及所積有的20年資源,同心協力一起尋求突破?未來已來到眼前,包括疫情的趨向、2030、2050議題,正等待著內科園區各企業領導者的決策與行動。

1個人的1生,有幾個半世紀?卻有1個人肯投入半世紀的追求,來實現他在少年時代想辦報的夢。從15歲到65歲,大部分都面對「失敗」,他卻「百戰不退」,終於在52歲時來到內科園區,在60歲才改變了「連戰皆北」的記錄。很多人可能認為他是傻子,甚至是瘋子!他數10年卻無怨無悔,依然希望能驅動媒體,使媒體轉動社會改善的巨輪。不惜投入一切,甚至連生命都可犧牲,為的是凝聚個人微薄心力,聚沙成塔,形成強大改變社會的力量。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有將近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緣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當前,內科園區面對變局的最大危機是,「各自為戰」,尤其沒有整體的「大戰略」。兩年來的「因變應變」,卻失去了對「變」的掌握。不同的是,他於民國96年創辦的「台北內科週報」,隨著內科園區的成長而成長,才能以1個人的力量辦起來。現在,他也必須面對這變局的挑戰。從去年開始,憑著對時局的敏銳度,他已尋求「以變制變」,開始從「易學」探求策略。

這位15歲(時為成功中學高1學生)發願辦報,並於26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64年),同時也開始投入準備辦報的工作,曾歷任國會記者、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總經理、總編輯、副社長、報社執行長,以至於「台北內科週報」(2007年創刊)與「富貴有道週報」(2015年創刊)的創辦人、發行人及兩家公司的執行長,而且全部事業皆沒有聘雇任何員工,也就是澈澈底底的「一人公司」經營模式。

▲當年,曾季隆執行長站在「內科探索館」前,放眼內科園區的未來(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他,雖是兩報的發行人兼總編輯,但也是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和廣博勵進會的執行長,為了代表內科園區廣大的讀友,向這位今年73歲、每天看1本書、廣交朋友求進步的執行長請益,只好打破慣例,以兩報曾總編輯的身份專訪曾季隆執行長,並針對「以變制變」策略,請他以兩報為例,暢談從「易學」領悟的變革思維與行動方針。

曾執行長表示,「陽明先生曾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樣『即知即行』的精神,正是人類之能進步的動力,尤其面對變局的時候,憂心喪志都將使問題變得更嚴重。易經是講『變』的經典,可是和目前大家講的『因變應變』不同,易的變,是變中有不變,同時不變中有變」。

▲富貴有道週報曾季隆創辦人和謝聰評共同創辦人(也是BNI台灣地區國家董事),兩人為志同道合的夥伴(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例如,曾執行長回答說:「我辦這份報紙是以創新的模式,顛覆傳統報業的型態,可是讀者看起來和傳統報紙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只是將報紙原有的功能改變而已,其他都沒有變、也不需要變!功能的哪部分變呢?其實,我當年最大的變革是報紙在21世紀,和以前功能最大的不同是『連結』,傳統報紙的4大功能:告知、守望、輿論及教育,都可能受到挑戰,而在網際網路盛行之時,人際網絡卻退化了,報紙的新功能就是促進人與人的『連結』」。

創新的路總是不易走的,特別是報紙已有多少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華文報」是漢朝的邸報),想顛覆它更是不容易!所謂「容易」,便是要有「易思維」,曾執行長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他顛覆傳統報業卻能辦起來?因為他無意中做對了1件事,他從開始財務收入就捨棄傳統報業的「發行」與「廣告」兩大收入,而逼自己非找出另1條路不可!最「容易」的策略,就是運用「有無相生」。在科技當道的今天,大家認為創新可以「無中生有」,殊不知運用「有無相生」的道理,創新就變成很「容易」了,這是另1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請和曾執行長直接聯繫,他「以道相親、以書會友」,何況他受之於內科人太多了,更歡喜回饋內科園區的朋友!

(本文作者係「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也是廣博勵進會執行長,近10年更推動「一人公司」的創業與經營模式,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