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能收入兩倍成長

(曾季隆/撰文)

【平台交流特稿】對於日本知名企業家小山昇所寫的「5年營收2倍成長」,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邱奕嘉教授在推薦序中表示,「對許多企業而言,『5年兩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若沒有設定此高標準,企業容易習於現狀,不求改變,最後就像溫水煮青蛙般地走向衰敗。反之,藉由高標準的建立,企業才能坦然面對現有產品、顧客、甚至經營模式的限制,大刀闊斧地改革,在競爭的烈燄中重生」。

邱奕嘉教授更指出,「對台灣經理人而言,首要之務是提出高標準的目標,再配合事業經營、人才發展與資本設備管理計劃,逐步進行改革。眼前企業體煥發的光芒究竟是苟延殘喘的夕陽餘暉?還是蓄勢待發的朝陽彤光?就看企業經理人能否參透變的哲學,讓夕陽成為朝陽。」

若從個人收入兩倍成長的角度來探討,尤其是上班族的薪資大多數已多年未曾調整,如何才能實現兩倍成長呢?小山昇為企業打造的成長策略,對大家會有幫助嗎?其實,每個人形同1家「一人公司」,要怎樣追求「營收的成長」,必須運用對的經營策略。

書中,小山昇舉例說,日本酒不獲青睞的理由甚多,譬如「年輕人不好飲酒」或「宴會減少」等,但他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現在所販賣的日本酒」:「沒有預測到世界潮流的變化」;「沒有長期的事業計畫」。如同,薪水多年沒有調整是「果」而不是「因」。照他的看法,最大的原因在於「你多年來」:「沒有預測到世界潮流的變化」;「沒有長期的收入計畫」。

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沒有計畫卻是「連要怎樣變化都不知道」。何況,眼看著AI時代已來臨,無論就業或創業都將起很大的變化,個人若能知預測潮流和擬定長期計畫,那薪水的兩倍成長就不是困難的事了。至於如何預知潮流與擬定長期計畫,不必想得太週到,正如小山昇的建議,對於5年計畫(當然個人不一定要規劃5年之久,也可2、3年)應以「當機立斷」為上策,不應鉅細靡無遺地考慮太多,他說:「先試填入數字看看,即便只是『概數』也無所謂。一開始亂無章法也沒關係,總之先嚐試製作,實際填入『數字』並思索如何達到『5年提昇兩倍營業額』的目標。」再說,從未來看今天,就容易看出今後潮流的走向了。

全書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小山昇說:「今後若怠忽『以長期的觀點來思考事物』、『預測世事的變化』、『立即採取對策』,任誰都會被時代所淘汰」。這句話強調在當前不能隨波逐流,而必須明白唯有「以變應變」,才能讓收入不減反而大幅成長!其關鍵就在於:「從未來看現在,再找出改變的要點,就做好長期的計畫,讓本身銀著時代進步」。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前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此問卷(https://forms.gle/Pohv2j96Vz7uHmwp9),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力挺服務業ESG布局

(曾季隆/撰文)

【特稿】服務業占我國GDP的62%,就業人口也佔我國的60%,是整個經濟體中極為重要的角色。它如何做好ESG布局,實在不只關係企業、產業發展,更將對國家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都有莫大的影響。而商研院身為國家級的智庫,為了力挺服務業界能夠加把勁完成布局的工作,已於5月12日發佈「人才培訓、國際認證、診斷輔導,與永續報告書」一條龍的服務模式與內容,並以它具備的全方位研發、輔導企業數位轉型的核心技術能量獨特優勢,為服務業ESG發揮「ESG×數位轉型」畢其功於一役的加乘效果,以追求聯合國揭櫫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

根據文獻探討,服務業導入ESG的好處,共有6項,包含:一、降低氣候變遷帶來的營運風險;二、因應國際供應鏈以全球競爭;三、在金融市場較易取得營運資金;四、創造利害關係人長期價值;五、員工生產力提升;六、服務品質提升。

商研院王建彬院長表示,「服務業導入ESG,在E的部分,有3個部分,第1步是組織盤查,包含:能源管理、組織碳盤查及環境管理;第2步是服務盤查,包含:PCR(產品類別規則)、服務碳足跡、碳足跡標籤與減碳標籤;第3步是碳中和,包含碳補償(植樹)、零碳排(再生能源)、碳交易(綠碳、藍碳)、供應鏈管理。企業需界定計算範疇,範疇1為直接排放、範疇2為間接排放、範疇3為上下游活動,並根據碳盤查計算器、盤查表單、排放係數管理表等具體計算。」

其次,在S的部分,王院長指出,「包含GRI規範的12項指標,也就是:1、勞雇關係,2、勞資關係,3、職業安全衛生,4、訓練教育,5、員工多元化與平等機會,6、當地地區關懷,7、供應商社會評估,8、公共政策,9、顧客健康與安全,10、行銷與標示,11、客戶隱私,12、社會經濟法規遵循」。

▲商研院許添財董事長(右3)、王建彬院長(左3)及張皇珍副院長(右1)皆出席「服務業ESG解決方案記者會」,將助服務業界一臂之力(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至於G的部分,他說:「以公司治理3.0為主,包含:一、強化董事會職能,提升企業永續價值,二、提高資訊透明度,促進永續經營,三、強化利害關係人溝通,營造好互動,四、接軌國際規範,引導盡職治理,五、深化永續治理文化,提供多元化商品等5大指標」。

經過統籌併顧的考量,鑑於大部分的服務業企業主,對未來如何因應ESG不是非常瞭解,因此,商研院將在6月29日先推出「企業主/永續長/CXO班」,針對企業主講說3大重點:一、淨零排放與ESG對台灣企業主的挑戰;二、企業ESG轉型與落實;三、標竿案例信義房屋現場具體說明作法;四、15分鐘的簡易自評;五、根據自評表贈送企業主免費諮詢1小時;六、課程結束後餐敘交流,拓展商機。

此外,在SGS、Afnor國際認證課程中,主要包含ISO14064,14067主導查証員、ISO14064內部查証員、ISO50001能源管理內部查証員、GRI準則實務等5種課程,也分別預定於6月23日、7月5日、7月25日、8月1日、8月8日、8月11日、8月25日、9月24日、10月24日、11月14日等10梯次開班,且每班都採25-30人的小班制,課後測驗、取得國際證書。

最後,王建彬院長強調,「服務業ESG較簡易可行,並可帶來提升服務價值、提高員工生產力、創造長期價值、接軌國際供應鏈、降低營運風險、較易取得資金的好處。而品牌價值與形象的提升,更是企業無形資產的增加,服務業企業主宜儘速劍及履及」。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大好前程在這一步

【特稿】在4年前進入大學的人,和4年後的今天即將畢業的人,最大的差異,雖是後者已學得很多智能,也滿懷雄心壯志,但很可能一畢業就發現,怎麼和自己腦裡的想像完全不一樣?其實,不是這些年單單的變化,而是1、20年前便已開始了,剛開始只是點點滴滴的滲透和改變,大部分都感覺不出來,直到現在浮上檯面,再也無法迴避了!

泰勒‧皮爾森(Taylor Pearson)在他2015年寫的「就業的終結:你的未來不屬於任何公司」書中序言說:「科技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改變了累積財富的槓桿點,也就是改變了金錢、意義和自由的定位。近百年的社會和技術發明,帶領我們走向『後就業時期』,同時使得落實創業家精神比起以前更安全、方便、獲利更多。」

是的!就業時代已即將終結,可是取而代之的是什麼?在回答這問題之前,先想想2190年前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給我1個支點,我就能舉起地球」,也就是任何時代必須要懂得運用槓桿原理。而如今要取代「就業」的不是「創業」,也不是所謂的「複業」。那麼,究竟能取而代之的是什麼?

▲富貴有道週報曾季隆創辦人(左)和謝聰評共同創辦人(也是BNI台灣地區國家董事),兩人為志同道合的夥伴(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請先再想一想,創業如果和就業一樣容易的話,為什麼新鮮人都以就業為第1志願?很少人選擇創業!如果「斜槓」是人人都做到的話,為什麼斜槓的人無法佔有多數?畢竟,通才並不一定會有絕對的優勢!

如同阿基米德的名言啟發一般,要回答取代「就業」的是什麼,便必須找出「創業」或「複業」的支點,否則怎能夠輕易的創業或開發複業?支點是「這一步」,也正是美好前程的第1步!事實上,無論你是上班族、工作室的人,或是準備創業的人,都必須要找到可以幫你槓桿發揮作用的「支點」。沒有找到這個「支點」之前,怎能支撐起來你日後的大展宏圖?

怎樣找出來這個「支點」呢?首先,所謂的「支點」,只是概念而已,並不是真正的有那樣的1個點存在。這概念是指出,任何事業或工作都是從簡單開始,「有一才會有二;有二才會有三」。「一二三」和數字的「1、2、3」絕對不同,換言之,前者是老子所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後者只是計算數量之用而已。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左4)在「全球專業實習聯盟平台」(簡稱GIFT平台)主任許恩得教授(左3)的協助下,邀請東海大學國貿系唐運佳、李佳蓉兩位老師,以及企管系謝佩珊老師、吳祉芸老師與景觀系伊志宗老師等,一起研商如何協助社會新鮮人參加「創業實習」,讓他們可以多1個選擇,更能於踏出校門之際就獲取實戰經驗(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以「創業」而言的「一」,就是創業者的初始構想,俗稱「點子」,如何將點子變成事業,當然不是一蹴可幾,必須經過多年的不斷演化,也須接受許許多多的考驗(包括市場和消費者及生產環境等等)。「點子」來自於靈感,擁有它的人才瞭解它的價值。可是它在你的腦子裡,又怎樣能夠和他人共享?沒有辦法讓大眾因它的價值來付錢,怎能進化成為事業呢?欲知其詳,請來聽聽:有成功實證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怎麼說。

創辦2家公司的曾執行長,為因應「共創共享」的新時代,使大家可以「互助共學」,加速知識與人脈的累積力量,特別提供這次難得的機會,開啟有心創業人踏出第一步的大門!凡事從「一」而開始,他即將在廣博勵進會舉辦的「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現身說法,和有心經營複業的上班族,或目前工作室的經營者一起「共享」將近20年的寶貴經歷,大概1人創辦兩家公司、兩份報紙的人不會太多吧!

歡迎利用「廣博創業樂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和他結緣。若有興趣共襄盛舉的朋友,也請洽:許時豪總幹事,聯絡信箱:a84178804@gmail.com;電話:(02)2215-2360。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1FxiFoSRcKa87A67


新鮮人如何自謀出路

這兩年多來,新冠肺炎病毒肆虐,讓全世界遭到前所未有的災情,目前又進入好發期,對於即將踏出校門的社會新鮮人,尤其令人關注!儘管如此巨大的考驗,但路是人走出來的。愈是前程看不到亮光,愈是要振奮起來,天底下還沒有什麼是不能解決的。以每年的大學畢業生為例,他們花費了16年的工夫,很不容易才踏上開創人生的路。如果這1步沒辦法順利踏出,試想所受的打擊有多大?有沒有準備好,固然在於自己,可是社會有沒有機會給他,就不是取決於他了。以社會新鮮人來說,心中有夢想,肩上要承擔,然而機會在那裡呢?

危機,其實危險中隱含著機會。既然疫情會怎樣演變,目前無人可以說得準,可是年輕人就是有勇氣接受任何挑戰,而且經得起考驗的。在政府忙於紓困的時候,豈能期待對新鮮人會有什麼樣的關注?

就業與創業,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選擇。選對了,才能夠發揮所長;若選錯了,再回頭已失去很多寶貴的機會。人生幾何,怎可不慎始呢?當然,魚和熊掌如果可以兼得的話,豈不是更好?也就是說,既是就業也是創業,不但是第3選擇,更是最好的選擇!這有可能嗎?

過去,踏出校門的第1選擇是「找個工作」,可是面臨目前的困境,何妨逆勢運作!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我們新鮮人只要勇於開創,便可以有第3選擇,也就是「創業即就業」,或「就業即創業」,其實創辦「一人公司」便能同時老闆兼員工。

今天想創業的人,已比從前要幸運得多了,既有很多新創公司成功範例,又可藉破壞性創新模式快速成長。而「一人公司」的創業模式,更是不必在創業之初就為找人、找錢傷腦筋,並同時實現就業與創業的目標。在目前的疫情未明的狀況下,它成了新鮮人自謀出路的最佳策略。無疑的是,將自己心目中想找的工作,深入而完整規劃出來,並將它當作事業來經營,以創辦「一人公司」模式,自己雇用自己,既是老闆也是員工,來開創自己的未來,不是很快可以創出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