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田寮日照中心開幕

(曾季隆/撰文)

【特稿】對於偏鄉,何妨偏點心多照顧,使它能夠跟上全區發展的腳步,而且整個社會也都能分享到一份溫馨的氛圍。

以田寮區來說,它是高雄市老化嚴重區域,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30.4%,長期以來,缺乏社區式日照機構,高雄市政府積極向衛生福利部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補助,並將田寮區衛生所重新修繕,撥出3樓完整空間規劃設置「田寮區日間照顧中心」,經公開招標後,委託具有豐富長期照顧經驗的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承作,設置「田寮日間照顧中心」,希冀為區內長輩提供合乎在地需求、設施設備完善、有溫度的長照設施。

10月14日,「田寮日間照顧中心」在期盼中揭幕,讓「一學區一日照」的長期照護政策,落實到田寮地區,透過社區式日間照顧服務與醫事C巷弄長照站提供的各項服務,預防及延緩失能、失智,讓田寮長輩再也不用為了享受質優長照服務跨區奔波,也為有長照需求的家庭,真正分擔照顧的重擔。

▲陳其邁市長親臨田寮,在「田寮日間照顧中心」開幕時致詞情景(照片係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提供)。

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潘照芬創辦人表示,「田寮,是典型的農村社區,我們將在這裡提供專業照護模式-自立支援促進生活自立、生活復健增進生活機能、設計多元活動,促進長者回復生活行為能力的樂活中心,有愛、有溫度的專業照護陪伴守護長輩,提供長輩可自由選擇想要的日間生活。」

事實上,「年輕的時候是我們牽著孩子的手到學校去,漸漸地我們老去,現在換孩子牽著我們的手去學校(日間照顧中心),在各個鄉鎮都有這種學校(日間照顧中心),如今,有了田寮日照中心,讓我們老有所學,延緩失能、失智」,秉持著這樣的服務精神,旭安已受到很多地區的肯定,相信開幕後更能在田寮提供令人滿意的專業服務。

長期以來,旭安健康事業公司配合衛生福利部與高雄市政府在地老化長照政策、結合社區資源,解決高雄市老化嚴重地區長輩的照顧需求,致力於長期照顧資源不足地區的推動。旭安第一家日間照顧中心就設在高雄市阿蓮農會舊址,基於農會照顧農民之實,將其穀倉活化改造,提供多元照顧策略,為長輩晚年生活增添活力與色彩。過去,經阿蓮長輩口耳相傳,讓地處偏鄉且長照資源不足的田寮長輩,不惜舟車勞頓跨區至阿蓮旭安日照接受專業的照顧服務。

▲「田寮日間照顧中心」盛大開幕後,陳其邁市長(第1排右5)與潘照芬總經理(第1排右3)及貴賓合照(照片係旭安健康事業公司提供)。

田寮日照中心設置收托數多達48名長輩,提供體適能運動、認知活動、懷舊團體、音樂輔療、慢性病管理等多元服務,透過這些活動及健康促進,減少失智症長輩的行為問題,幫助延緩退化速度。

潘照芬總經理表示,照顧的價值乃秉持提升長輩自我照顧能力,保有長輩獨立自主、維持其自尊的在地老化理念,同時響應高雄市政府大力推動智慧城市政策,在日間照顧中導入廣達科技雷達跌倒偵測、延緩失智失能-AI樂齡體感遊戲智慧運動系統,在醫事C巷弄長照站導入智能語音互動生理監測健康管理等智慧科技照護,並選用結合提升大腦認知延緩失智的智能健腦遊戲,同時強化長輩體適能的失能延緩訓練。

多年來,旭安在專業照顧上,並與各大專院相關系所建立雙向交流產學合作,鏈結周遭社區資源,透過產、官、學合作模式為田寮區長輩建構Care ALL in One的長照服務。同時,旭安將努力與社區結合,盡力幫助田寮區每個有長照需求的家庭,成為一個可以讓偏鄉民眾方便找到、用得到的長照服務「好厝邊」。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撫慰居護師的心

(曾季隆/撰文)

【本報特稿】居家照護在今日的社會,是愈來愈重要,護理師更是醫療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灣護理人力不足,是近年來大家關注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20年的報告指出,全球護理人力短缺近600萬人,在COVID-19疫情的延燒下更趨於惡化,並突顯了這樣的狀況。

從護理師的角度,這兩年來承受疫情帶來的很大壓力,他們仍然默默的付出,為了能夠讓社會體會到護理師的貢獻,9月15日至17日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的「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令人驚艷的是,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和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護理學會、台灣社區衛生護理學會、台灣長照護理學會、台灣護理之家協會、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在地安老協會、和鄰居家護理所、台中市護理專業聯盟協會共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展覽中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

▲創新的「台灣居護藝術節」,在展場顯得很矚目(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記者會中,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科學也是藝術!為了讓大家從『照顧』中發掘有趣的事情,我們要把它變得很有藝術氣息。」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在曾勤媛理事長和跨域團體的熱心推動下,將「護理行為科學與藝術」的觀念帶來不同的思維,也提升護理師扮演的角色境界。活動的過程中,甚至有位長者向該會陳素珍祕書長提出,「你們憑什麼用藝術節,你們是藝術家嗎?」

▲曾勤媛理事長(第2排穿紅色上衣者)帶領大家辦好這場「台灣居護藝術節」;第1排右1為該會邱青萸常務理事協助良多(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陳祕書長便很有耐心的,並保持優雅謙和的微笑看著他回答:「每個個案都有不同的問題,護理是多元化的,我們不會被框住也不會1個模式套用在每1個個案身上,依照不同的需求來制定個案所需,所以您說護理是不是藝術,護理是多元化發展的,我的解釋您能接受嗎?」老先生聽她的說明之後,也以微笑的眼神看著她回答說,「秘書長妳的回應與解說我很滿意,我很認同,護理是藝術,妳們當之無愧」。

當抱著「藝術熱愛真善美」的精神,來看待護理工作時,將使這份工作變得很大的不同。「台灣居護藝術節」雖已閉幕了,但也同時開啟永續的新里程碑。曾勤媛感性地表示,不能只做居家護理,因為社區長輩生活需要有人協助指導與照顧。她並說,「護理人員有個天職,應該做整體性的照顧服務;居家護理師到居家做護理,還要協助長輩適應生活。生活適應不是只有護理師能做,居家服務員也需要參與協助。」

▲結合10個團體、設26個攤位,在「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成立「護理專業主題館」,更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照片係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提供)。

2019年創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3年前即有很清楚的定位,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以專業、品質、創新、教育及輔導為核心,該會連續3年與台灣受恩公司共同推出不同機構的長照評鑑輔導系統;尤其是這次大規模舉行的「台灣居護藝術節」,只見現場護理人員齊聚,紛紛提供民眾現場體驗失智失能者彩繪、VR互動、足部護理、遠距照護等等,結合醫療、護理、科學及藝術,讓參觀者實際瞭解居家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及多年來對社區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