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專訪】2019年創立的台灣居家護理暨服務協會,短短的3年中,曾勤媛理事長帶領大家走出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道路」,尤其成立不久,便和國內外一起面對疫情的變化起伏,幸好,包括該會的理、監事,及全體會員,能夠發揮創會宗旨,更承擔了社會責任,以「專業、品質、創新、教育及輔導」為核心,無畏於服務環境的考驗!
最令社會各界刮目相看的是,在9月15日至17日於台北世貿盛大舉行的「台北國際照顧科技應用展」,大規模舉行「台灣居護藝術節」,讓參觀者實際瞭解居家護理人員在照顧領域的專業能力,及多年來對社區民眾的關懷與用心。
曾勤媛理事長係2006年台北護理健康大學、2020年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院的傑出系友,在她的心目中,「護理」的角色有如「妻子」一般,她說:「『護理』在醫療團隊裡,像足了相夫教子維護家庭的『妻子』;她不求回報、不擅作主張、用最少的資源做最多的事!曾幾何時,我們被招喚到一個個社區裡,讓進不了醫院、診所的人們,在居家就能得到照護!這『居護師』的角色,就像溫暖有力的雙手,讓1個個因病無法就醫的人們,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穩定下來了。」

護理對社會的重要性,自不在多言,曾勤媛理事長感性地說,「護理是科學也是藝術!讓大家從『照護』中發掘個案個別性、多元性服務需求,有如多元的藝術生命、生養不息。」
她也指出,這兩年來因應疫情,無論是居家的個案與服務人員,都遇到相當大的挑戰和困難,而護理人員總無畏疫情在前,都以民眾的需求為優先,甚至面對急需照護的低收入戶,護理人員仍然衝至第一線,協助視訊看診及身體復能與護理。
難能可貴的是,該會藉著異業合作,例如,該會連續3年與台灣受恩公司共同推出不同機構的長照評鑑輔導系統,此外,曾理事長表示,「短短的3年中,感謝本會會員、顧問、理監事、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全國聯合會、台灣在宅醫療學會及吳玉琴、陳靜敏兩位立法委員,指導我們在逆境中讓業務茁壯。」

曾勤媛理事長樂於付出,在會內、會外的支持下,她發揮自己最大的心力,讓她引以為榮的,包括參與健保與長照政策研商會議,及主辦「台灣居護藝術節」等等,還有如下多項成果:
一、參與健保居護給付修訂護理人員訪視費及一般材料費、收案條件修正與品質獎勵措施宇指標建議。
二、參與全民健康保險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提議增加精神個案照護項目。
三、參與居家失能個案家庭醫師照護方案之「長照失能醫師意見書」開放「居護所」特約等政策倡議。
四、協助提供居家呼吸照護審查原則。
對於未來發展,曾勤媛理事長說:「我們的短期目標包括如下: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輔導新單位成立;三、協助機構評鑑/督考;四、推展會員漂書築夢館的運用;五、建立居護空中講座;六、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而中長期目標包括如下:一、居家護理政策倡議;二、辦理專業相關教育訓練,培育長照管理人才投入社區服務;三、媒合社會資源善盡社會責任;四、推動各縣市會員USR產學合作;五、跨業聯盟引進居家及社區智能照護科技。」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