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槓的創業路

(許哲毓/撰文)

【銀青論壇】10多年經營商務中心的過程中,筆者時常能夠接觸到很多新創朋友,絕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甚至是一人公司的負責人,這些創業者常見的創業模式都是在既有的工作中,先利用業餘時間另外發展出「副業」,再由「副業」而成為事業,以至藉「斜槓」之力而經營「複業」。

拜網路科技蓬勃發展所賜,在網路雲端的世界裡,創業的種類與方式日益多元,從早期Web1.0的電商、網拍、部落客等單向提供資訊或服務給目標客群的創業型態,轉變至Web 2.0的網紅、直播、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等,與受眾對象雙向互動的服務模式,近年更是發展出Web3.0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相關技術如元宇宙、加密貨幣、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等,幾乎年年都有新的議題與技術出現,在創業路上也就百花齊放。

▲許哲毓創辦人(右)年輕有為,經營事業已累積10多年經驗,對於斜槓創業路更有實際體認(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不管時代及新科技如何演進,想邁向創業成功這條路的道理似乎是亙古不變,那就是先專注做好「客戶需要的服務」這件事,鮮少有新創事業能因為同時提供多元服務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因是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人力有限、資源也有限,如果不聚焦在自我的優勢領域裡深根及深耕,很快就會落入資源耗盡、無以為繼的窘境。

特別是近幾年「斜槓」一詞耳熟能詳,彷彿成為青年朋友事業發展的新顯學,確實,創業前多方嘗試,並找尋自我優勢有助於長遠的事業發展,但副業如何能發展成主業,再從主業延伸成為「複業」,且隨著事業成長茁壯的過程中,透過發展「複業」的方式產生複製、倍增的效果,最後藉此獲得更大的綜效以取得事業成功。

▲樂於分享的許哲毓創辦人(講者),常常和大家交流(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以上這條看似理所當然的成功路徑,有個重要的大前題,那就是至少要有1份主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先站穩腳步,才有機會透過發展「複業」來擴大勝果,否則將有可能落入古人所說的「梧鼠五技而窮」的情況。

總之,先人的智慧與經驗即便是在日新月異的現代仍十分受用,以筆者自身經營的亞太商務中心為例,期初我們先把做好空間氛圍、營造及環境維運管理設定為主要營運目標,將客戶最需要的辦公室租賃服務專注做好,取得客戶的信任之後再來往下延伸發展出「創業輔導」、「企業顧問」等與主業相關的周邊服務。這樣兩種業務的發展中,就能產生良性循環與獲得綜效,藉此取得更大的市場認同與成功。因此,專注做好眼前的小事才有機會成就出大事,是我給創業朋友的首要建議。

(本文作者係亞太商務中心創辦人,已有10多年的專業經驗,極受客戶肯定!)


職場紅海怎樣變藍天

(曾季隆/撰文)

【特稿】兩年前爆發的疫情,迄今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有的人甚至永遠離開了摰愛的家人,現在的就業市場更是在氣候變遷、疫情惡化等多重的衝擊下,隱藏著極大的變數,何況處於前景未明的今天,怎樣選擇和決定,又關係到自己切身的未來!

當此之時,最好的選擇將是「以變制變」,雖然目前不知道「以變」的「變」是什麼,路徑也不明,但是幸好人是萬物之靈,懂得「嚐試」新策略來求變,以就業而言,不管市場怎樣起了大變化,自己仍然可以選擇與改變的權力。

在待業中的人,也許看到1則消息帶給他1個機會,讓他受到鼓舞;在職場紅海中的人,也許覺得不妨發掘自己興趣、開拓「複業」,便可以尋求變以制外在環境的變。

變,當然有風險;不變,難道就沒有風險?只要選擇風險是能夠承受的,那風險將不是風險了。以創業或開拓「複業」而言,都同樣有風險,若能嚐試「微創業」,是不是風險就降得很低了?什麼是「微創業」?也許是你第1次聽到。

去年5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響起特殊的「鳴鑼聲」,2021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也正式啟動。高校教育專家、創投機構代表及優秀專案代表等近100人齊聚一堂,聚焦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協助他們投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詳見2021-12-15「中國青年報」楊柳所撰「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

該文指出,「過去6年,通過徵集優秀大學生初創專案或創意方案,為300個初創專案發放扶持基金550萬元;同時,聘請200多名微創業導師走進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40餘所高校,通過微創業大講堂、微創營、專案路演等系列活動,與上萬人次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並通過視頻直播、雲講堂、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和上千萬人『雲上見』。」類似這樣的大學生行動,就是「微創業」的體驗行動。

要使職場紅海變藍天,最沒風險的做法,便是先發掘自己的興趣,再做個「微創業3個月行動計畫」,然後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讓自己親身投入「市場」實驗戰,正如同學習游泳一般,始終在泳池旁邊練習是學不會的,必須下水才能很快學成。

從「知」到「行」,最聰明的人是「即知即行」,這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明先生發現的,他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那麼,創業之前聽過而且知道「微創業行動」是什麼,就很重要了。這樣,不只大降低創業風險,更能夠讓夢想付之於行動。

所謂「微創業」,它和創業只有1字之差,這個「微」字充滿著玄璣,完全在於想創業的人的定義。懂得界定「微創業」的創業者,必然可以贏在未創業之前。任何人若肯親身來體驗,便享有成功和失敗的樂趣。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成功,使人體會從無到有的美好滋味,而失敗卻能帶來經驗,也是另類的成功,何況成功裡總是隱藏著「失敗因子」,同樣的,失敗裡隱藏著「成功因子」,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享受著那份幸福感,這絕對是只有知行合一的人才有的權利,希望大家來體驗「一人公司」知行家曾執行長安排的體驗活動。

曾執行長已做好準備了,他表示,「在斜槓的時代,盛行跨領域和複業的經營,可是想和做之間,如何變成簡單的事,這就有賴於透過交流進行『互助共學』,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機會學習當老闆,現在機會來了,請不要讓它離您而去!」

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欲知其詳,請將你「微創業行動」構想,並附簡歷,寄信箱至cowell.tw@gmail.com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他將可很快協助你「以變制變」,化紅海為藍天!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前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此問卷(https://forms.gle/Pohv2j96Vz7uHmwp9),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的知行合一

(曾季隆/撰文)

聽過「微創業」嗎?知道「微創業行動」是啥麼碗糕嗎?想不想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來給自己1個改變和創造的機會呢?

從「知」到「行」,最聰明的人是「即知即行」,這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明先生發現的,他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那麼,創業之前聽過而且知道「微創業行動」是什麼,就很重要了。這樣,不只大降低創業風險,更能夠讓夢想付之於行動。

所謂「微創業」,它和創業只有1字之差,這個「微」字充滿著玄璣,完全在於想創業的人的定義。懂得界定「微創業」的創業者,必然可以贏在未創業之前。任何人若肯親身來體驗,便享有成功和失敗的樂趣。

成功,使人體會從無到有的美好滋味,而失敗卻能帶來經驗,也是另類的成功,何況成功裡總是隱藏著「失敗因子」,同樣的,失敗裡隱藏著「成功因子」,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享受著那份幸福感,這絕對是只有知行合一的人才有的權利,希望大家來體驗「一人公司」知行家曾執行長安排的體驗活動。

曾執行長已做好準備了,他表示,「在斜槓的時代,盛行跨領域和複業的經營,可是想和做之間,如何變成簡單的事,這就有賴於透過交流進行『互助共學』,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機會學習當老闆,現在機會來了,請不要讓它離您而去!」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sqp6FkZzfWdqfuze6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行動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下列的問卷,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微創業行動考一考表單:https://forms.gle/6aTDdqgqP1JeFZfg7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