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關係幸福的數字

(曾季隆/撰文)

2030、2050,是兩個關係人類幸福的數字。對眾生,這兩個數字是不同對待的。我們可以分別從產政學研的角度來看,以產業界而言,是壓力、也是挑戰,更是再生的機會。若經不起檢驗,不必到2030年就將遭到淘汰了。對廣義的學界來說,已具備危機意識,致力於ESG的傳道、授業、解惑,卻績效不彰!對政府的表面重視、實質抓不住正確的方向,只有紙上談兵。對研究機構,則是時不我予、疲於奔命!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面對問題、尋求改善呢?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是有幾個解方。最重要的是,即使時間緊迫(因為我們從2015年到現在已7年了,還在找不到方向與策略),也要定下心澈底檢討。路在哪裡;怎麼攜手共行?

我只是卑微的辦報人,面對這兩個數字,自然有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義務。指出問題所在之後,個人希望追隨ESG路上的前賢,如簡又新大使、王彬墀博士、商研院王建彬院長、工研院劉文雄院長,以及如企業界的台達電子公司創辦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鄭崇華董事長與學研界的精英,一起趕上進度,為台灣2300萬人「互助共學」爭取幸福而努力。

目前經過數個月的籌備,將於9月1日在「台北內科週報」(是台北內湖科技園區唯一的報紙,已創刊16年了)第2版開闢「ESG促進平台」專刊,緊接著於9月8日在「富貴有道週報」第4版開闢「永續行動」專刊,同時,我也早於去年4月,即在網路設置「廣博創業樂平台」,這樣透過實虛媒體,便可作為「資源整合、人才交流、實踐行動」的傳播工具,提供給產政學研與社會大眾溝通媒合的平台。

ESG促進平台專刊內容規畫如下:1、政府資源與運用;2、企業ESG問題與解決方案;3、互助共學園地;永續行動專刊內容規畫如下:1、亮點企業專訪(收費的,以贊助廠商為主);2、研發與設計;3、互助共學園地。歡迎各界賢達多加使用,以集結全民的心力共謀幸福的未來。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就從微創業開始

【特稿】任何事情都是學來的,而創業需要從何學習開始?又要到哪裡、向誰學習?有誰肯傳授你當老闆?其實,對於創業這件事,過去是很困難的,現在由於科技快速發展,讓人再也不是企業的螺絲釘了。只要有創業的想法,便可以從最簡單的地方著手。

連辦報的事情,都能在沒錢沒人的情況下,憑著1個人的構想,就能從自己擅長的地方做起。19年前,雖是從政府獲得50萬元的創業貸款,卻沒兩年就已資金見底,但「窮則變,變則通」,當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曾執行長彷彿逼上梁山一般,抱著破釜沉舟的心志,毅然從零再出發。將近20年的磨練,也讓他悟出創業的難和不難的地方。總歸1句,要從創業最不難之沒著手,即使移山倒海之難,便難不倒有心人!

日前,曾執行長幾經考慮,大家不分老少都面臨疫情反反覆覆以來的困局,亟待突破之際,應將自己很不容易做中學到的「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完整的公之於世。可是,創業畢竟有「難」的地方,更免不了風險的存在。如何才能降低風險,甚至降到零風險。有可能嗎?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有將近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緣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有可能!對每個人來講,「微創業」,將是零風險的嚐試。只要以自己擅長的事項,先規劃1個最小的服務案或商品,再做好行銷計畫,然後善用機會、付出「行動」,便可以運用「共享經濟」的原則,又能實現「互助共學」。至於如何沒錢沒人就可以啟動「微創業行動」?如何布建人際網絡?如何透過媒體推廣自身業務?請來聽聽:有成功實證的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怎麼說。

創辦2家公司的曾執行長,為因應「共創共享」的新時代,使大家可以「互助共學」,加速知識與人脈的累積力量,特別提供這次難得的機會,開啟工作室升級的大門!他即將在廣博勵進會舉辦的「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現身說法,和有心求變、求突破的朋友,尤其這兩年畢業的新鮮人,或已經營工作室多年的朋友,一起「共享」將近20年的寶貴經歷,大概1人創辦兩家公司、兩份報紙的人不會太多吧!

歡迎利用「廣博創業樂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和他結緣。若有興趣報名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的朋友,也請洽:許時豪總幹事,聯絡信箱:a84178804@gmail.com;電話:(02)2215-2360。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41FxiFoSRcKa87A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