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夢莫忘築夢 三人成眾伴你行

(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逐夢築夢】驪歌,即將再次響起,每年的6、7月總是有很多年輕人從大專院校畢業,他們踏出校門之際,既喜又憂!喜的是,終於邁出逐夢的第1步;憂的是,怎樣才能築夢踏實?彷彿,眼前接觸到的,完全和腦中所想的不一樣!那夢,竟然在幾次面試之後,失去了蹤影!

這時候,最重要的不是放棄夢想而去找工作,面對3年來全世界都遭新冠病毒肺炎的侵擾之後,就業市場早已大受破壞,很多行業都接受紓困而力撐著,即將畢業的新鮮人又將如何逐夢、築夢?很可能夢都破碎了,徒呼奈何!可是在此情此際,更需新鮮人以宏觀的角度、放眼未來!何況「窮則變,變則通」,只要知道走和學長姐不同的路徑,也可以闖出另一番景象來!那就是,以創業為就業,學習螞蟻的精神,以小搏大,發揮「一人公司」創新的力量,群策群力打開美好的前程。

▲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

螞蟻雖弱小,但天生懂得「各盡所長、各取所需」,利用群體的力量做個體無法做到的事。而創業者在還未踏出第1步之前,心裡難免充滿著既怕又愛的複雜心態。事實上,今天想創業的人已比從前要幸運得多了,既有政府大力鼓吹和提供很多資源,同時,很多學校與民營機構及團體,莫不樂於協助。可是儘管如此,還是讓大多數想圓夢的人裹足不前,只敢將心中的夢深藏起來。那麼,如果有「創新之夢」,1個人怎樣才能創業成功呢?這是大哉問,卻能夠從最小的1步開始。

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指出,多年來所倡議的「一人公司」,絕對不是僅靠1個人經營的公司,而企業組織不論規模多大,從結構上看來,總不外產、銷、人、發、財等5個部門(報業則多了1個「言論部」),並且每個部門最基本的就是「1個人」,那麼創業者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開始,例如,是銷售或研發,其他的部分就通通外包,若銷售需要增添人手,也可以找同樣的「一人公司」合作,如此、這般,藉著人際網絡與網際網絡的發達,豈不是可以發揮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指創業和經營),又能省去很多管理的時間、精神(組織系統裡的每個人都落實自主管理),更重要的是,永遠沒有勞資問題,卻能夠抱著「利人就是利己」的理念共創共享。

▲銀青傳承,事無不可成!

過去,在講述「企業組織的解構與創新」的結論時,曾執行長說:「一人公司的組織運作型態有3大特質,1是『分而不散』,雖然各個一人公司各自獨立,但卻依不同需求而結合在一起,也就是『各盡所能』;2是『聚而靈活』,各家聚合在一起即使很壯大,還是非常富有彈性,也就是『各取所需』;3是『競而不爭』,大家由於成為利益共同體,所以彼此只有相互激勵而不會相爭,便能實現『共創共享』的目標」。

有夢不一定最美,逐夢莫忘築夢,才是踏上成功的路。具有21年經營「一人公司」經驗的曾執行長認為,對創業最難的部分便是初始的「人」和「錢」的問題,他說:「人的方面,靠自己和他人結合,就可解決了,至於錢的方面也不是困難到無法解決,正如同沒找到工作還不是要面對沒錢的問題,我們創辦一人公司便是給自己1份工作,靠著它很快便有收入了」。他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只要您和他抱著一樣的想法,他很樂意和您與大家共組「螞蟻雄兵」團隊,提供他21年來奮鬥而獲得的資源一起共享!

▲我們逐夢築夢去吧!創業即就業,一人公司可使夢想成真。

學學巴菲特吧!投資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懂得營造「互保網」,先「找到溼的雪」,只要1小團就夠了!然後,藉「一道長長的山坡滾動起來,它愈滾就愈將週邊的資源凝聚起來,也將愈滾愈大、愈滾愈大,超乎任何人的想像!「滾雪球」既已造就了巴菲特,同樣的,即將造就你和我!請記得巴菲特老師的至理名言:「起步應該比別人早」,慢一小步,你滾動的雪球便永遠的落後!

欲知其詳,肯和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串連起來、為自己和3位同學(3人成眾)創造機緣,請趕快和他聯繫,曾執行長的聯絡電話:0952-836186;email:cowell.tw@gmail.com,並告知「你」的姓名、地址及line的I.D就可加入這神奇的創業之旅了(請參考:大家滾雪球 營造神奇人際網絡)。


做最容易做的事

(台北內科週報第553期/2022年11月10日-2022年11月16日)

【本報特稿】請問,天下最容易做的事有哪些?想起來,最容易做的是「呼吸」。呼吸,既不必花錢買空氣,也不必僱人幫忙做,不是最容易做的事嗎?可是遇到空氣不好的時候,我們常常覺得呼吸困難,便需要戴上口罩,甚至是防護器!真是連呼吸都不一定是最容易做的事。從另外的角度看來,世界上大概找不出有幾件事是容易做的事。

要想容易做,便必須花時間與精神學習,所謂「熟能生巧」,只要練得水準以上的功夫,那麼事情難的也變成容易了。除了靠自己勤練之外,還有很多方法可以使自己比人強。例如,借重他人的專長,或是利用好的工具來做。在AI時代,更是可以讓機器人來分憂解勞。

大家一定要抱著在AI時代當老闆的心態,以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身處這個時代和過去不同,也和未來不同。在新舊交接的時代,比較需要觀前顧後,尤其當「一人公司」的老闆,說起來每個人都沒有經驗,究竟容易不容易?只知當老闆不是1件容易的事,至少要有人有錢,而創業時人和錢由何籌集,就是一大問題,何況新創公司請人不容易,籌資金更不容易!怎麼看,都不是天下最容易的事啊!

良機集團張廣博董事長曾說:「天下之事不是困難就是容易,天下之人不是有能便是無能,1個能幹的人,再難的事交到他手中都能一一克服,並做得有聲有色,同樣的事交給無能的人去做,做到後來不成功,還可能更糟糕,因為有能力的人在接受任務後,會勇往直前克服困難,而無能的人,便會畏縮不前,不戰而敗,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於用心的程度及有沒有克服困難的毅力與智慧。」這也正是: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最大差別。

在16歲就創業的張廣博董事長心目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許多不同的困境,在平日要培養遇到困難,先為問題找方法,而不要急於找藉口搪塞,解決困難要發揮面對問題的勇氣與信心,決不能逃避,因為不去解決問題,問題就永遠存在,只有勇於向困難挑戰,直接面對問題,以不怕困難的精神發揮高度的耐力、加倍的努力去解決,並贏得團隊的共識與力量發揮群策群力,再困難的事都能迎刃而解,1個人能影響團隊、解決困難,完成一般人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是肯定自己的能力及影響力,也讓生命的價值得到更大的發揮。」

當老闆最難的,並非籌集人和錢,而是在創業前的準備工作,只要學習張董事長的精神,並加強自己「用心的程度及克服困難的毅力與智慧」,那就可以讓創業這件事由難而變成容易做的事,尤其創辦「一人公司」更是天下最容易的事!總之,不論你信不信,都歡迎你利用這機會來信(e-mail:cowell.tw@gmail.com)討論吧!


匯聚您我的力量

(曾季隆/撰文)

台灣,素有「美麗寶島」之稱,也是得天獨厚的地方,為2300多萬人賴以安身立命的所在,深深值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位同胞珍愛。可惜,近年來變得嚴重的高齡少子化、通貨膨脹、缺電缺水,尤其政府束手無措、教育也失誠信,又與大陸對立起來,加上長照、永續發展的問題,正在一點一滴、持續吞食過去的成果。我們能做些什麼,才能使「美麗寶島」恢復盛名?

今天,更有戰雲籠罩之時,想追求幸福的生活,便必須付出;在付出之後,必然會有豐碩的收穫。看到即將於11月26日投票的選舉,一些政治人物愈來愈荒腔走板。對人住桃園、工作重心在台北,幼年生活在新北的三重,且心繫台灣與大陸的和平,今年73歲的我來說,2003年創辦「一人公司」,也已歷19年了,其中,16年來所辦的兩報艱苦奮鬥,為的是,「驅動媒體、媒體驅動社會改善」,眼見人民手中的一票愈來愈不受到尊重,在痛心之餘,不能再沈默了!絕不能再沈默了!

您我他,也就是升斗小民,要踏出「幸福台灣」的第一步,首先,一人一票要累積起來!只要組織起來,一人一票、就能夠累積起影響力來!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有將近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緣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孫逸仙博士在「民權主義第一講」說:「先要知道什麼是民。大凡有團體有組織的眾人,就叫做民。什麼是權呢?權就是力量,就是威勢。」今天,雖然號稱「民主」,由人民作主,但是變成政府有「權」,那麼人民如何作主?

若是依照「民權主義」的理念,則「人民有權」、「政府有能」,您我他可以組織起來,選出講誠信而有用的人,來為大家服務。

權,一定要握在人民手上!包括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四種權力。政府則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是五種能力。而為什麼執政黨處心積慮要廢除考試和監察兩院?根據的是「三權分立」的原則。這種思想是將「能」變成「權」的思想。

▲當年,創辦「台北內科週報」的曾季隆執行長站在「內科探索館」前,放眼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未來(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在藍綠相爭之下,每個政黨都表示為民服務的熱誠,何以政府會變成「有權無能」,人民淪為「有能無權」呢?尤其,政治是不是符合民意的要求,關係我們每個人的幸福甚巨!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趕快組織起來,在選舉中發揮作用,您說是不是?

假如收到這篇文章的人,希望很快改善台灣的政治,請趕快加入我們,歡迎您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沒有錢、沒有力的人,只要有心就受到我們尊重,也請您趕快加入!

願意相信我的人,請將您要贊助「幸福台灣專案」活動的金額(新台幣500元起;收到時將開具發票寄上),匯入國泰世華銀行(敦北分行)帳號為:048-03-001210-3(總行代號:013);戶名:身心靈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我的聯絡電話:0952-836186,email信箱:cowell.tw@gmail.com。我將按期藉報紙的發送,及網路平台和大家密切連結起來,並舉辦對加入者有益的活動,以表回報的心意!

(本文作者係20年前創辦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目前擔任執行長之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廣「一人公司」神奇創業法,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企業打擂台拼營收

【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反應敏捷的企業,儘管目前疫情仍陷於每天3、4萬人確診,可是放眼疫後日期的到來,不能不趕快籌畫以變制變的策略,而且行動必須立刻展開。這也正是廣博勵進會推出前所未見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的動機,希望能鼓舞企業界發揮「互助共學」的精神,採取群策群力的方式,以實現「共創共享」願景,毫無畏懼地向惡劣經營環境挑戰,並扭轉深受影響的業績,使早日能夠否極泰來!

營收,為企業的血脈,若能借重外部人力資源(彼此互相推薦客戶),將可使現金流暢通起來,並實現倍數成長的目標,何況藉著「擂抬賽」活潑有趣的競賽方式,激勵內部人力資源,更可在自助人助下,業績突飛猛進!

像日本小山昇這樣知名的企業家,不只有謀有勇,而且站在第1線非常瞭解市場動態,可以說無人出其右!2015年,天下雜誌出版他所著的「5年營收2倍成長:這樣的經營計畫如何做」,鼓舞了很多經營者的鬥志,很快醒悟「這是不改變就『無法存活』的時代」,也再不會怯於「挑戰全新的事物」,同時,立刻擬定「5年提升兩倍營業額的長期經營計畫」,並作出1系列的決定來實現目標。

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表示,「我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21年了,深知企業遭到前所未有的大變局,唯有以變制變,才能使危機變成轉機,此次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不是大家打得分出勝負,剛好是大家互相促進參賽夥伴的業績來決賽,既激發內部的鬥魂,提升低迷的業績,又借助其他參賽者的引薦,使每1家的營收都獲得成長」。

你的企業敢來打擂台嗎?向自己去年同期的3個月營收挑戰,同時和其他的44位參賽者競技,究竟誰的營業額提升的比率最高?尤其參賽者相互之間,不只不是玩「零合遊戲」,反而是跨業的「互助共學」,也正是引薦客戶給其他人(可以加兩成計分,以表鼓勵),並向對方學習(異業可以為師啊),以實現「自助助人」與「利人利己」的擂抬賽目的。

這次的擂台賽,是自家和自家比較,便可以發現自己可以改進的空間,何況,經由3個月的同台競賽,以及透過兩報(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行16年的「台北內科週報」與發行7年的「富貴有道週報」)和1網路平台(即「廣博創業樂」)的連結作用,加上私下的相互請益,必能異於去年的單打獨鬥,而產生「突飛猛進」的成果,並奠定今後經營的優越人脈!這是參加任何比賽,所贏不到的「獎品」!

人脈,當然勝於錢脈,不過要拓展人脈卻不開發錢脈難上加難,而「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的參賽辦法,正是讓每位參加打擂台的精英,能以運動員的精神,和其他的經營者互相切磋,共同面對「疫後」的經營環境,無形之間,產生了「革命感情」,彼此互補、互幫,更相互拉抬業績,將建立了堅實的關係。

說到「獎品」,由廣博勵進會主辦、亞太企業顧問公司協辦的「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備有真正買不到、卻具廣大行銷力與連結效應的「最特別獎品」,即「冠軍給予1次全版的深度報導,並製作PDF版供使用;亞軍則有半版專訪,也製作PDF版供使用;季軍則有3分之1版,及製作PDF版供使用」,詳情請你參考「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報名簡章」。


營收倍數成長擂台賽報名簡章

主辦單位: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亞太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一、緣起

營收,為企業的血脈,若能借重外部人力資源(彼此互相推薦客戶),將可使現金流暢通起來,並實現倍數成長的目標,何況藉「擂台賽」活潑有趣的競賽方式,激勵內部人力資源,更可在自助人助下,業績突飛猛進!

二、參賽資格

營運滿1年以上的合法企業所推派的代表人。

三、活動內容

(1)宗旨:秉持「互助共學」精神,並結合內外部的人力資本,創造營收的倍數成長。

(2)競賽項目:今年8、9、10的營收(以發票為準)與去(2021)年同期比較的成長倍數(成長率最高者為冠軍)。

(3)競賽辦法:將分3隊,每隊為15家企業為限,透過每月聚會1次,每家簡報業務爭取他人協力(若引薦給任何參賽者的業績均以加權20%計入本身的業績),同時也增進彼此的交流;每月月底將營收總額報至主辦單位(對第3者則不予以公開),經評定後公佈排行榜,以激勵之。

(4)獎勵措施:1、報名後,主辦單位即提供「三合一」實虛整合媒體(即兩報加上1網路平台)為各參賽者報導之用,間接地向台北內湖園區的15萬從業人員推廣;2、鼓勵參賽者相互引薦;3、冠軍給予1次全版的深度報導,並製作pdf版供使用;亞軍則有半版專訪,也製作pdf版供使用;季軍則有3分之1版,及製作pdf版供使用;4、參賽者都可成為廣博勵進會的會員,並免收第1年年費;5、需要加購報紙時,每份僅收5元(含稅),以示優待;6、其他如參加專業講座,也都享有比會員更優惠的收費,以表禮遇之忱。

四、報名費

新台幣6000元(廣博勵進會會員則減收1000元),及贊助公司產品或服務(可按售價計,約10000元;也可折抵現金為6000元)。

五、報名截止日期

111年7月21日中午12時。

六、報名手續

(1)檢具公司設立登記表與公司章程(皆照相版),並寄至:cowell.tw@gmail.com

(2)接到主辦單位通知後,請將報名費6000元匯入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銀行帳戶:111-12-024583(台灣中小企銀東湖分行,總行代號050)。

(3)書面通知匯款後5碼,後續主辦單位會直接洽理。

七、其他未盡事宜

將視實際需要補充之。


你也能收入兩倍成長

(曾季隆/撰文)

【平台交流特稿】對於日本知名企業家小山昇所寫的「5年營收2倍成長」,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邱奕嘉教授在推薦序中表示,「對許多企業而言,『5年兩倍』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但若沒有設定此高標準,企業容易習於現狀,不求改變,最後就像溫水煮青蛙般地走向衰敗。反之,藉由高標準的建立,企業才能坦然面對現有產品、顧客、甚至經營模式的限制,大刀闊斧地改革,在競爭的烈燄中重生」。

邱奕嘉教授更指出,「對台灣經理人而言,首要之務是提出高標準的目標,再配合事業經營、人才發展與資本設備管理計劃,逐步進行改革。眼前企業體煥發的光芒究竟是苟延殘喘的夕陽餘暉?還是蓄勢待發的朝陽彤光?就看企業經理人能否參透變的哲學,讓夕陽成為朝陽。」

若從個人收入兩倍成長的角度來探討,尤其是上班族的薪資大多數已多年未曾調整,如何才能實現兩倍成長呢?小山昇為企業打造的成長策略,對大家會有幫助嗎?其實,每個人形同1家「一人公司」,要怎樣追求「營收的成長」,必須運用對的經營策略。

書中,小山昇舉例說,日本酒不獲青睞的理由甚多,譬如「年輕人不好飲酒」或「宴會減少」等,但他認為最大的原因在於「現在所販賣的日本酒」:「沒有預測到世界潮流的變化」;「沒有長期的事業計畫」。如同,薪水多年沒有調整是「果」而不是「因」。照他的看法,最大的原因在於「你多年來」:「沒有預測到世界潮流的變化」;「沒有長期的收入計畫」。

雖然,「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是沒有計畫卻是「連要怎樣變化都不知道」。何況,眼看著AI時代已來臨,無論就業或創業都將起很大的變化,個人若能知預測潮流和擬定長期計畫,那薪水的兩倍成長就不是困難的事了。至於如何預知潮流與擬定長期計畫,不必想得太週到,正如小山昇的建議,對於5年計畫(當然個人不一定要規劃5年之久,也可2、3年)應以「當機立斷」為上策,不應鉅細靡無遺地考慮太多,他說:「先試填入數字看看,即便只是『概數』也無所謂。一開始亂無章法也沒關係,總之先嚐試製作,實際填入『數字』並思索如何達到『5年提昇兩倍營業額』的目標。」再說,從未來看今天,就容易看出今後潮流的走向了。

全書最值得重視的,就是小山昇說:「今後若怠忽『以長期的觀點來思考事物』、『預測世事的變化』、『立即採取對策』,任誰都會被時代所淘汰」。這句話強調在當前不能隨波逐流,而必須明白唯有「以變應變」,才能讓收入不減反而大幅成長!其關鍵就在於:「從未來看現在,再找出改變的要點,就做好長期的計畫,讓本身銀著時代進步」。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斜槓的創業路

(許哲毓/撰文)

【銀青論壇】10多年經營商務中心的過程中,筆者時常能夠接觸到很多新創朋友,絕大部分都是小型企業,甚至是一人公司的負責人,這些創業者常見的創業模式都是在既有的工作中,先利用業餘時間另外發展出「副業」,再由「副業」而成為事業,以至藉「斜槓」之力而經營「複業」。

拜網路科技蓬勃發展所賜,在網路雲端的世界裡,創業的種類與方式日益多元,從早期Web1.0的電商、網拍、部落客等單向提供資訊或服務給目標客群的創業型態,轉變至Web 2.0的網紅、直播、KOL(Key Opinion Leader,關鍵意見領袖)等,與受眾對象雙向互動的服務模式,近年更是發展出Web3.0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相關技術如元宇宙、加密貨幣、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化代幣)等,幾乎年年都有新的議題與技術出現,在創業路上也就百花齊放。

▲許哲毓創辦人(右)年輕有為,經營事業已累積10多年經驗,對於斜槓創業路更有實際體認(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不管時代及新科技如何演進,想邁向創業成功這條路的道理似乎是亙古不變,那就是先專注做好「客戶需要的服務」這件事,鮮少有新創事業能因為同時提供多元服務而獲得巨大的成功,原因是創業初期資金有限、人力有限、資源也有限,如果不聚焦在自我的優勢領域裡深根及深耕,很快就會落入資源耗盡、無以為繼的窘境。

特別是近幾年「斜槓」一詞耳熟能詳,彷彿成為青年朋友事業發展的新顯學,確實,創業前多方嘗試,並找尋自我優勢有助於長遠的事業發展,但副業如何能發展成主業,再從主業延伸成為「複業」,且隨著事業成長茁壯的過程中,透過發展「複業」的方式產生複製、倍增的效果,最後藉此獲得更大的綜效以取得事業成功。

▲樂於分享的許哲毓創辦人(講者),常常和大家交流(照片係亞太商務中心提供)。

以上這條看似理所當然的成功路徑,有個重要的大前題,那就是至少要有1份主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先站穩腳步,才有機會透過發展「複業」來擴大勝果,否則將有可能落入古人所說的「梧鼠五技而窮」的情況。

總之,先人的智慧與經驗即便是在日新月異的現代仍十分受用,以筆者自身經營的亞太商務中心為例,期初我們先把做好空間氛圍、營造及環境維運管理設定為主要營運目標,將客戶最需要的辦公室租賃服務專注做好,取得客戶的信任之後再來往下延伸發展出「創業輔導」、「企業顧問」等與主業相關的周邊服務。這樣兩種業務的發展中,就能產生良性循環與獲得綜效,藉此取得更大的市場認同與成功。因此,專注做好眼前的小事才有機會成就出大事,是我給創業朋友的首要建議。

(本文作者係亞太商務中心創辦人,已有10多年的專業經驗,極受客戶肯定!)


廣博創業樂螞蟻雄兵

(曾季隆/撰文)

俗語說:「人是英雄,錢是膽」,這是很有哲理的1句話,對有心創業的人更是至理名言!有誰經營事業可以沒人、沒錢?可是天底下的事,一樣米卻養百樣人,沒有兩個人是靠複製生下來的,即使雙胞胎也沒辦法完全相同,何況是不同父母生,或年齡不同,或身家背景也不同,怎樣能夠共同為1個目標來打拼?

多年前,還沒創辦「廣博勵進會」公司的時候,曾執行長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認識了不少企業家和從業人員,就已瞭解「人」的問題比「錢」的問題,更不容易解決。於是,他不斷思考這個惱人的問題,直到有1天終於豁然開朗,原來每個人都有「群聚」的天性,只要提供完善的交流平台,讓大家可以透過「互助共學」的方式,發揮「共享經濟」(這必須向螞蟻學習)精神,便能夠很容易解決「人」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錢」的問題。

現在,曾執行長和一些夥伴已將夢想中的「交流平台」,運用實虛整合的商業模式打造好了,它包括2份實體報紙(「台北內科週報」和「富貴有道週報」),及1個網路平台(「廣博創業樂」),可以讓大家在加入「廣博勵進會」時就能夠很方便和其他分布在各地的會友連結起來,您任何和人、和錢有關的都能「互通有無」與「共創共享」。

當然,羅馬不是1天就能造成!在您決定加入這全球唯一的「人際網絡系統」時,除了辦理加入手續之外(和使用Line免費卻每月要繳電信公司月租費一樣,使用上述「三合一」新工具是免費的,但每年需繳服務費用6000元,平均每個月只需500元,您就有如雇了小編和企畫製作團隊為您服務,讓您不時透過2報及1網路平台和成長中的會友們交流),還要準備個人的簡歷與Line ID寄email給曾執行長(cowell.tw@gmail.com),他很快就會以Line和您聯繫,並在短期間協助您使用。

曾執行長15歲(時為成功中學高1學生)發願辦報,並於26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64年),同時也開始投入準備辦報的工作,曾歷任國會記者、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總經理、總編輯、副社長、報社執行長,以至於「台北內科週報」(2007年創刊)與「富貴有道週報」(2015年創刊)的創辦人、發行人及兩家公司的執行長,而且全部事業皆沒有聘雇任何員工,也就是澈澈底底的「一人公司」經營模式。

若您和曾執行長連結起來,他在台北內科園區21年所建立的人際網絡(包括辦報的15年多),便能完全與您共享。過去,每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有人幫他的忙,同樣的,他也常常幫朋友的忙。地球總是圓的,凡付出者必得到回報。這一切就從您的行動展開!

螞蟻,是值得人類學習的社會性昆蟲,小小的螞蟻早在1億多年前就已經居住在地球上了,與恐龍為同一時代。隨著地球環境的變遷,軀體龐大的恐龍早已滅絕,而身軀細小的螞蟻卻仍活躍在地球上。牠們依靠群體的力量取得食物、生長、發育及繁衍後代,成功地適應了地球上各種惡劣的環境,造就了繁榮興盛的王國。

廣博創業樂期待在大家參與下,也能組成了「螞蟻雄兵」,在各領域呼風喚雨,讓每位會友很快的順著所布建的「人際網絡」,推廣自己的公司或產品、抑或是個人專長、開課,尋找合作機會!也會不定期舉辦「良機講座」和交流會(歡迎參加;每人每年4場免費),增進彼此的認識與交流。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職場紅海怎樣變藍天

(曾季隆/撰文)

【特稿】兩年前爆發的疫情,迄今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有的人甚至永遠離開了摰愛的家人,現在的就業市場更是在氣候變遷、疫情惡化等多重的衝擊下,隱藏著極大的變數,何況處於前景未明的今天,怎樣選擇和決定,又關係到自己切身的未來!

當此之時,最好的選擇將是「以變制變」,雖然目前不知道「以變」的「變」是什麼,路徑也不明,但是幸好人是萬物之靈,懂得「嚐試」新策略來求變,以就業而言,不管市場怎樣起了大變化,自己仍然可以選擇與改變的權力。

在待業中的人,也許看到1則消息帶給他1個機會,讓他受到鼓舞;在職場紅海中的人,也許覺得不妨發掘自己興趣、開拓「複業」,便可以尋求變以制外在環境的變。

變,當然有風險;不變,難道就沒有風險?只要選擇風險是能夠承受的,那風險將不是風險了。以創業或開拓「複業」而言,都同樣有風險,若能嚐試「微創業」,是不是風險就降得很低了?什麼是「微創業」?也許是你第1次聽到。

去年5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響起特殊的「鳴鑼聲」,2021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也正式啟動。高校教育專家、創投機構代表及優秀專案代表等近100人齊聚一堂,聚焦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協助他們投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詳見2021-12-15「中國青年報」楊柳所撰「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

該文指出,「過去6年,通過徵集優秀大學生初創專案或創意方案,為300個初創專案發放扶持基金550萬元;同時,聘請200多名微創業導師走進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40餘所高校,通過微創業大講堂、微創營、專案路演等系列活動,與上萬人次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並通過視頻直播、雲講堂、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和上千萬人『雲上見』。」類似這樣的大學生行動,就是「微創業」的體驗行動。

要使職場紅海變藍天,最沒風險的做法,便是先發掘自己的興趣,再做個「微創業3個月行動計畫」,然後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讓自己親身投入「市場」實驗戰,正如同學習游泳一般,始終在泳池旁邊練習是學不會的,必須下水才能很快學成。

從「知」到「行」,最聰明的人是「即知即行」,這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明先生發現的,他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那麼,創業之前聽過而且知道「微創業行動」是什麼,就很重要了。這樣,不只大降低創業風險,更能夠讓夢想付之於行動。

所謂「微創業」,它和創業只有1字之差,這個「微」字充滿著玄璣,完全在於想創業的人的定義。懂得界定「微創業」的創業者,必然可以贏在未創業之前。任何人若肯親身來體驗,便享有成功和失敗的樂趣。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成功,使人體會從無到有的美好滋味,而失敗卻能帶來經驗,也是另類的成功,何況成功裡總是隱藏著「失敗因子」,同樣的,失敗裡隱藏著「成功因子」,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享受著那份幸福感,這絕對是只有知行合一的人才有的權利,希望大家來體驗「一人公司」知行家曾執行長安排的體驗活動。

曾執行長已做好準備了,他表示,「在斜槓的時代,盛行跨領域和複業的經營,可是想和做之間,如何變成簡單的事,這就有賴於透過交流進行『互助共學』,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機會學習當老闆,現在機會來了,請不要讓它離您而去!」

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欲知其詳,請將你「微創業行動」構想,並附簡歷,寄信箱至cowell.tw@gmail.com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他將可很快協助你「以變制變」,化紅海為藍天!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讓錢自然湧進來

(曾季隆/撰文)

【特稿】即使史帝夫‧錢德勒和山姆‧貝克福,在7年前遠流出版他們的「勇敢做有錢人:100種祕密突破法,讓錢自然湧進來」書名,早已強調有100種祕密突破法,可以「讓錢自然湧進來」,卻到現在仍然未見多少人能夠做到「讓錢自然湧進來」,除非自認沒有錢的人能改變思維,將在「一念之間的改變」時,錢就自然湧進來,信不信都請你看完我這篇報導。

錢,要流通才算是「錢」,否則只是鈔票而已,一點也發揮不了錢的作用;這是事先必須向你聲明的。那一念之間的改變,便是明白「錢要流通才算是錢」。只要你內建這句話到你的思想和行為中,立即像魔法一般,讓你開始和「錢」連上線,正如同在銀行開1個戶頭,所不同的是,這個戶頭不是讓你存錢用的,而是讓客戶給你錢用的。至於看到這裡,信不信都請你看完我這篇報導。

你怎樣讓客戶將錢存到你的戶頭?不是針對他的需求提供商品給他,也不是為他服務,因為要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人,實在太多、太多了!連疫苗都無法「獨家供應」,擁有專利的人在今日也沒有什麼優勢可言,反而虛耗很多時間和物力!那麼,說到底客戶為什麼會匯錢進去?看到這裡,信不信都請你看完我這篇報導。

史帝夫‧錢德勒和山姆‧貝克福書中,很多話都講對了,只是沒講「錢要流通才算是錢」這句最要緊的話。尤其他們兩人在書的前言表示,「我們致力於引領人們走向財富自由之路。我們的客戶通常很享受這樣不可思議的成就,這樣的成就是因為他們在思維方式上有了全新的突破。本書列舉100種最有效也最通用的思維突破法,這些方法曾讓別人成功,也將讓你成功。這本書不講投資或理財知識,它只是回顧了我們作為私人或商業顧問的個人經驗。這也算是我們兩人的自傳,記錄著我們從負債、失敗到持續成功的過程」,就算有人買書甚至請他們當顧問,為什麼買書的人卻無法像他們一樣,有人將錢匯給他們?看到這裡,如果你還不相信:一念之間的改變,可以讓錢自然湧進來,就請你不用再往下看了。

事實上,錢要怎樣流通起來的關鍵,就是有如水一樣由高處往低處流,也就是先讓錢流向對你有價值的地方,而且在不久之後,便會為你帶錢進來,就這樣簡單的事!史帝夫‧錢德勒和山姆‧貝克福的書中說,「大多數人會把拒絕當作感情受傷的藉口,但創造財富是個理性的邏輯過程。清除負面情緒,你就可以展翅翱翔;背負負面情緒,你就可能舉步維艱」,但是因為你先讓錢流出去,所以不會有負面情緒,便不必擔心它了!

他們兩人也在書中提供100種祕密突破法,例如,「無論銷售的是什麼,產品、創造、點子或其他,對你來說最好的事情就是能盡快聽到別人說『不』。大多數人不理解,他們一生都在努力讓自己不被拒絕,他們認為被拒絕很痛苦。試著改變那種態度!走向前去尋覓拒絕,尋覓反對意見,不要猶豫,張開雙臂歡迎它,研究它。拒絕能教會你很多!」其實,你若將「錢」當作你販售的商品,會有人拒絕你嗎?欲知更多對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不是祕密的祕密,請寫信給他吧!來信請寄:cowell.tw@gmail.com,他將很樂意回報你如何「讓錢自然湧進來」。也許,你會質疑他:「怎麼你自己還沒做到『讓錢自然湧進來』?」他將回答你:「等你和我連結後,便可以知道為什麼。」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微創業前考一考

(曾季隆/撰文)

【微創業行動體驗營特稿】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只要想瞭解「微創業」的人,都歡迎填寫此問卷(https://forms.gle/Pohv2j96Vz7uHmwp9),考一考自己是否能夠清楚「微創業」的模式與對自己的點子會有哪些幫助,全部題目共10題,每題請你都想清楚之後再勾選,全部答完之後,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會很快將結果告訴你,並送你1份和微創業或副業、複業有關的「個製化」禮物,請「勿失良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