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訊產業的春天 MWC先知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產學研連線】春天來了!在2023年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obile World Congress;MWC)中,由專業分析師觀察所見,MWC 2023已揭示後5G時代的來臨,全球通訊產業的重點已轉往下一世代的通訊技術,包括B5G(beyond 5G)/6G將強化智慧化應用,6G卡位、衛星通訊、元宇宙等均是熱門議題,尤其元宇宙的發展將帶動數位雙生(Digital Twin)進入蓬勃發展期,市場調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預估全球產值從2022年69億美元,成長至2027年的735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達60.6%,將是通訊產業的生力軍!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林昭憲所長指出,全球在數年疫情衝擊下,除了加速促進企業營運和個人生活的數位轉型,帶動遠距離和零接觸應用服務市場需求,也促進行動通訊技術突破和設備升級。呼應這個疫後轉型熱潮,今年大會展覽即以「速度(Velocity)」為核心主題,貫穿5G加速、真實(Reality)、開放網路、金融科技、萬物數位化等五個關鍵議題,揭示行動通訊產業正專注于加速增長、合作關係和積極變革。另方面,不少國家和企業已將發展目標瞄準6G通訊技術,台廠具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資通訊設備研發與製造能力,建議應觀測國際上重要國家、組織在6G發展的動態,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致定與科技應用,同時也不能忽略地緣政治的影響與淨零排放的思維,才能超前部署6G產業的未來競爭力。

從MWC 2023看次世代行動通訊發展趨勢與大廠布局,工研院指出,由於5G技術標準已邁入5G-Advanced階段,引領行動通訊產業對利用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改善網路智慧化,以及無人機和XR應用;延續RedCap(Reduced Capability)物聯網技術標準的發展,許多國際大廠更加關注如何提高網路節能效果的議題,甚至提前布局。

此外,透過永續與循環經濟帶動行動通訊產業綠色轉型等方案與應用為主要展出內容。隨著流量需求和網路結構複雜度增加,導致行動通訊網路功耗攀升,對成本和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而當前的思維是:「短期先改善個別設備能耗,中期能降低整體網路能耗,長期為提高通訊設備循環再生利用的比率」,顯示行動通訊產業正務實地加強性能、改善耗能,以扮演數位轉型支持者的重要角色。

▲工研院舉辦「MWC 2023行動通訊大展重點趨勢研討會」,由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資深研究團隊主講,指出後5G時代已來臨,B5G(beyond 5G)/6G將強化智慧化應用,6G卡位、衛星通訊、元宇宙等均是熱門議題。

在通訊技術方面,國際大廠在開放架構、能耗管理、AI技術整合正加強布局,如NOKIA發表新Open RAN產品,NTT docomo跨足SI業務,CISCO、NEC、Ericsson已將AI導入部署模擬、流量監控與能耗管理;在應用方面,廠商展出多樣元宇宙、無人載具、連網汽車解決方案,驗證5G加速和低延遲性能已成熟,可望擴展新的市場應用機會。

MWC 2023勾勒下階段通訊技術為6G技術標準做鋪陳,據工研院觀察,除強化通訊功能,也納入淨零排放的思維開發相關產品、並融入企業經營理念。技術發展上更廣泛的結合AI/ML、智慧反射面板(RIS)等工具來達成基地台的通訊效能與覆蓋範圍,達成智慧能源調控、搭配混合電力與儲能設施等。

另方面,非地面網路(NTN)通訊也成關注焦點,包含:多衛星軌道(GEO、MEO、LEO)通訊的情境展示、高空平台(High Altitude Platform Station;HAPS)互補性、智慧手機連接衛星等方案,可應用於全球覆蓋、乃至外太空通訊的技術演進。從目前窄頻發送簡訊(例如:Apple、華為手機的緊急救援簡訊單向傳輸功能),以及在這次MWC 2023展會上,手機品牌Motorola、CAT首次展示,採用聯發科NTN晶片可達成雙向訊息傳輸。此外,NOKIA宣布和AST SpaceMobile及Vodafone合作,可利用衛星手機直接講語音電話;Ericsson、高通與泰雷斯集團(Thales)公布以太空為基礎的網路計畫,能讓智慧手機直接透過衛星通訊,亦備受矚目。展望未來,通訊產業的下個里程碑將是可利用隨身裝置上網寬頻服務,形成無處不在、可隨時隨地進行直播、追劇的連線情境…等,都為6G的通訊情境帶來無限的想像空間。

在MWC 2023展會上,工研院觀察,元宇宙、混合實境(XR)、沉浸體驗成為各家的熱門展示應用重點,顯見應用於娛樂、工業領域的數位雙生(Digital Twin)儼然成型。廠商展示各類XR眼鏡與穿戴裝置,用於電玩競技、球賽直播、虛擬主播、社交/工作平台、城市導覽等結合現實世界的數位應用,讓現場觀展者體驗元宇宙世界的沉浸體驗。


海大國際學術合作 喜獲新夥伴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產學研連線】台灣海洋大學推展國際學術合作,迎接未來智慧共榮新趨勢,更於3月17日與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JIT)簽署合作備忘錄,由該校許泰文校長與紐澤西理工學院Dr. Teik C. Lim校長代表簽署,協議強化兩校間海事、海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師生與研究人員的交流,同時透過兩校智慧運輸、港埠及海洋工程的學術基礎,加以產業的合作與投入,建立兩校長期互訪、互助的協作平台。

▲海大與NJIT協議,強化兩校間海事、海運、海洋工程等領域的師生與研究人員的交流;圖為許泰文校長(左)與紐澤西理工學院Dr. Teik C. Lim校長代表簽署合作備忘錄(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紐澤西理工學院是美國前50大國立大學之一,1年挹注逾1.6億美元投入研究,獲卡內基分類(Carnegie Classification)為研究最高等級R1;其在工程、資訊科學、電子系統、遊戲設計等領域的影響力,在Money、Fortune、Quacquarelli Symonds、College Factual的評選上,皆名列全美前茅。紐澤西理工學院獲富比世評選為全美提升學生社經地位第1名之大學,同時獲PayScale等機構評選為投資報酬率頂尖的大學。為鼓勵新創產業發展,紐澤西理工學院創設11萬平方英尺的新創空間VentureLink,是該州最大的育成基地。

這次簽約的美國紐澤西理工學院參訪團成員,包括校長Dr. Teik C. Lim及夫人Mrs. Gina Lim、副學術事務長Dr. Edwin Hou、NJIT校友知名財務工程公司CEO Mr. Jordan Hu;同為NJIT校友的海大航運管理學系主任蔡豐明教授也一起接待參訪團,雙方更期待透過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立,連結海大在台灣累積深厚的海運海事學術與產業互動底蘊,藉由國際化的科學合作,共同引領國際迎接智慧運輸的新時代。

▲海大與NJIT,將建立智慧運輸、港埠及海洋工程等領域的長期互訪互助協作平台(照片係台灣海洋大學提供)。

海洋大學於參訪會中,向紐澤西理工學院訪問團一行,分享海大產學合作的成果,除以科研技術支援台灣各大產業實踐環保與能源升級,同時鼓勵以學術導引產業投入,相關成果日前更受到總統接見肯定。紐澤西理工學院訪問團一行會後參訪振動與噪音工程研究中心,向他們展現海大以工程技術與專業服務,提升各產業的永續發展。


商研院接待 新興電器前來取經

(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產學研連線】馬來西亞最大連鎖電器品牌—新興電器,不只委託商研院(CDRI)辦理的為期10個月的「平台經營模式實務訓練課程」,已自2月份陸續展開,更於今(20)日由創辦人林金興執行主席率領公司內部1級主管跨海前來取經,在商研院(CDRI)院址舉行1連3天的參訪行程,商研院許添財董事長、王建彬院長親自接待。

許添財董事長於致詞時表示,非常榮幸受到馬來西亞最大的連鎖電器—新興電器跨海的委託輔導,也特別歡迎林金興執行主席率公司高級幹部前來該院參訪,並展開1系列典範企業的觀摩。

▲為感謝商研院,馬來西亞新興電器特致贈感謝獎牌;右為許添財董事長,左為林金興執行主席(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他指出,這次合作將以商研院輔導企業平台經營模式的實作經驗,結合最新數位轉型、社群經營與精準行銷,協助新興電器內部做1系列完整的教育訓練,進而促進該公司邁向國際化全方位發展。

1989年創立的新興電器(SENHENG),品牌成立迄今已成為馬來西亞最大的連鎖電器,更是當地3C專賣賣場的龍頭和代表。商研院特別為他們量身打造1系列的「平台經營模式實務訓練課程」,也已自今年2月份全面展開,更安排此次1連3天來台參訪的行程,其豐富多面向的內容涵蓋:首日上午由OPEN LIFE智慧時尚與雲飛傳媒(BayPay)分享金融科技平台、區塊鏈貨幣,以及發券系統、電子商務平台經營、OMO行動商務應用等觀點。此外,更規畫見學交流,前往威許移動,Ocard奧理科技、宅妝(愛實境iStaging)、新漢智能系統、沛星互動科技,以及三創生活園區等實地參訪。

▲商研院輔導中小企業有成,馬來西亞新興電器跨海前來取經;圖為許添財董事長(右3)、王建彬院長(左3)親自接待,並與參訪團貴賓合影(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在歡迎之際,王建彬院長亦表示,商研院過去以來執行國內民間委託案,包括經營模式發展、策略發展與精準行銷、消費者行為研究、海外落地等需求超過百家企業,成功協助企業提升獲利能力、業績明顯成長、提高市場占有率、媒合商機與海外具體落地,而此次國外委託案,更顯示商研院的專業顧問輔導能力已引起新南向國家注目,並具體委託施行教育訓練與研究,期望以此為起點,雙方深度交流與合作,互利互惠創造新藍海商機。

▲王建彬院長(左7)與參訪團合影(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商研院與屏大 助企業永續轉型

(台北內科週報第569期/2023年3月13日-2023年3月19日)

【產學研連線】為協助屏東中小企業及6大產業園區落實永續轉型,商研院(CDRI)與屏東大學,於3月15日舉行淨零排放合作意向書(MOU)簽署儀式,現場由商研院王建彬院長與屏東大學陳永森校長代表雙方簽署。

王建彬院長表示,商研院是隸屬於經濟部法人智庫,在經營模式、商業科技應用、行銷與新媒體及ESG永續方面等,皆有深入研究,針對產業提供的服務面向更包含新南向政策、創新經濟輔導、企業一代班二代班及ESG永續相關課程等,期藉由商研院能量提升屏東縣6大產業園區與中小企業淨零排放的意識與能力建構,協助中小企業掌握永續商機、提升競爭力,今後也將與屏東大學共同培育ESG綠領人才,以「人才培訓、國際認證、診斷輔導,與永續報告書」一條龍式的服務模式與內容,提升屏東產業競爭力。

▲由王建彬院長(右)與陳永森校長,代表雙方簽署淨零排放合作意向書(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隨後,陳永森校長表示,學校經營目標是希望能與地方做更好的結合,目前學校與屏東工業區、內埔工業區、屏南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等產業皆有高度密切合作,期待透過此次和商研院合作,強化對產業界之ESG輔導與服務、幫助企業立足發展國際,相信有商研院的加持,能讓屏東與國際接軌。

這次合作意向書簽署儀式,包括屏東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李坤總幹事、農科產學協會粘緯豐秘書長、屏東工業區施智明主任、內埔工業區柯祿祥主任、屏南工業區林惠英主任等貴賓均親自蒞臨現場參與,並對雙方合作表示肯定與期許,期待能夠共同協助屏東縣產業與中小企業掌握永續商機,繼續在全球供應鏈中保有競爭力,成為1個永續發展國際化的城市。

▲王建彬院長(中)、陳永森校長(左7)與蒞會貴賓合影(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ESG全台巡迴服務 即將陸續登場

(台北內科週報第569期/2023年3月13日-2023年3月19日)

【產學研連線】在ESG的熱潮中,各機關團體紛紛舉辦各種活動,但能夠如中華三創菁英協會(CCIEA)舉辦有系統而全方位提供產學界聚於一堂的研討平台,確不多見!

該會王鵬飛祕書長表示,基於台灣與國際接軌的迫切需要,我們結合菁英經多時籌畫,於今年推出「地球公民在台灣」系列活動,除了在全台各校與工業區規畫10場永續ESG研討會,分別從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角度,提供全方位的諮詢與指導之外,更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為大學教師設專班,另方面則是「持續精進為淨零」,舉辦「ESG全台巡迴服務」系列活動,將促進「企業攜手共好、產學聯手創價」,使台灣致力於ESG的力量能夠凝聚起來。

▲CCIEA監事長、清華大學劉容生榮譽講座教授(中),與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系葉清江主任(左),及CCIEA「永續服務團」社會面召集人詹家和博士都出席這場盛會(照片係中華三創菁英協會提供)。

首場永續ESG研討會已於3月8日正式啟動,由中華三創菁英協會攜手台北商業大學舉辦,近百位企業經營代表、專家及該校師生參與。當天,也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黃釋緯研究員,分享行政院國家永續獎相關規畫與2050淨零排放,更旁徵博引各產業具代表性的企業ESG實務作法,讓與會者收獲滿滿。此外,還有來自海洋與通訊領域的專家學者,從生態保護與海洋運輸不同視角探討永續發展的價值。

會中,CCIEA監事長、清華大學劉容生榮譽講座教授表示,台灣人1年平均排放10多萬噸溫室氣體,其實人手1杯的咖啡就是碳排的源頭,減碳行動要從我們自己身邊大小事做起才行。

台北商業大學企業管理系葉清江主任表示,很榮幸能做為全台巡迴服務的第1站,不只企業需要永續經營,學校更需要永續發展,希望透過這樣的活動讓學術界的資源得以和企業合作,共同推動永續發展。

▲CCIEA首場永續ESG研討會,除現場舉行之外,也同步於線上實施(照片係中華三創菁英協會提供)。

中華三創菁英協會「永續服務團」社會面召集人詹家和博士則強調,永續發展已是不可逆的全球趨勢,而ESG有別於許多企業傳統的商業模式,已是1場重大的變革,減碳如今更是1場攸關企業生存的競爭。

為協助台灣與國際同步致力於實現淨零目標,中華三創菁英協會和台灣智財公司合作,率先開辦永續菁英人才培育課程與ESG永續研討會,並聯合眾多志同道合的組織,包括真理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等,啟動全台巡迴服務計畫,舉辦包括「培育菁英服務地球—永續菁英認證課程」、「持續精進為淨零—系列活動」及「與世界同步永續—永續ESG研討」,除提升全台各大學與企業的氣候行動知識,也協助輔導大學與企業,從頭檢視自身狀況,如何符合ESG永續條件,並協助撰寫ESG報告書,以及提供人才培訓課程,從經營實務與人才培育全方位提升永續知能,歡迎各界共襄盛舉!


春來冬將盡 正是養生好時節

(台北內科週報第569期/2023年3月13日-2023年3月19日)

【本報獨家專訪】春天來了,時令的更替正是注重養生的時候,身為有抱負的營養師、肯尚健康管理顧問公司陳韻帆執行長表示,「1年四季的氣候變化,牽動著身體的細胞新陳代謝,而大地中的食材,正是滋養我們細胞的養分。當生活開始體悟調息養生,營養這件事情也變成理所當然」。

多年來,陳韻帆營養師想過很多方式傳達她所體悟到的理論,但卻一直苦於片段沒有章法。疫情後,她靜下心來,不斷從外界找答案,轉而回到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想替客戶找尋找網路文章或食譜,希望透過文字讓客戶從健康知識開始,進而落實到生活中,於是籌備肯尚健康生活學院電子報(https://bv-hlm.com/)傳遞四季養身、在地食材、日月生理時鐘規律作息、營養醫學、運動生理、壓力及睡眠等資訊。

▲陳韻帆營養師指出,歷經冬天的養藏沉靜,迎向春天的萌發蛻變之時,春養肝,也就是「肝排毒」與「抗發炎」正是時候(照片係肯尚健康管理顧問公司提供)。

陳韻帆指出,歷經冬天的養藏沉靜,迎向春天的萌發蛻變之時,春養肝,也就是「肝排毒」與「抗發炎」是春季調理養生的重要關鍵!猶如大地萬物在春天自然甦醒生長,人體從寒冷的冬季邁入溫暖的春天後,身體活動量也隨之逐漸增加,帶動血液循環、代謝及荷爾蒙分泌的增強,所以主要負責能量生產代謝、解毒功能、廢物排除、荷爾蒙轉換的肝臟,在春節時分更應注重保養,讓身體代謝開始活躍之際,同時排除冬日積累的脂肪及廢物,提高調理身體的效果。

換言之,她說:「這樣乍暖還寒的多變氣候,加上多風及春雨的特性,對溫度的調節能力,以及皮膚和呼吸道的刺激大,過敏症狀大多會加重,甚至影響自律神經,情緒容易受到波動。所以減少身體的發炎反應,亦是春季保養的重點。」

對於關懷社會大眾身心健康的維護,陳韻帆營養師提出1個很好的觀點,她說:「在還沒有成為母親前,因為工作緣故,常常在月子中心和幼兒園做營養講座,那時總是以專業自居,自信滿滿,現在回頭看看以往的自己,就只是個專業的演說者;若我是坐在底下的聽眾,聽完講座的感受大概是:『她雖認真,但卻是沒實務經驗的營養師,沒有靈魂的在表達飲食指南,聽完講座也無法解答我心中的營養疑問』,成為母親後才發現,每個孩子都不一樣,要找到自己孩子的照顧模式,需要一直學習、實作、優化,最重要的是要相信專業,千萬別盡信網路分享」。

▲春來冬將盡,肯尚適時於3月2日舉辦小型健康講座;陳韻帆執行長(第1排中)與大家合影,第1排左為李靜曄博士、右為南山人壽/秦寶美經理;第2排中為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執行長、右2為康善生技/李俊執行長、左2為德式診所/潘國勇執行長、左3為康樺生技/龍淼榮總經理(照片係肯尚健康管理顧問公司提供)。

在肯尚3月2日舉辦的講座中,陳執行長提醒大家用「母親的心」照顧自己的身體,她認為,只有母親才會知道孩子需要的是營養而不是一般食物,而且體力需要慢慢鍛鍊、營養必須慢慢累積、有些事情總是急不來,身體的鍛鍊,需要一些「耐心」、需要一些「觀察」、需要一些適當的調整,才能真的用半強迫、半鼓勵的方式做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吃進營養食物」,所以她才會希望每1位想要「健康老化」必須用主管的眼、母親的心,才有可能把壞習慣改掉、把好的習慣保留。

事實上,肯尚提倡四季養身,用24節氣給予大家適時的健康提醒,感受氣候變遷與身體的連結與需求,營養講究在地、當令。台灣有句諺語:「正月蔥、2月韭、3月莧、4月蕹、5月匏、6月瓜、7月筍、8月芋、9芥藍、10芹菜、11蒜、12白」;從當令的食材裡就可以找到節氣養身的營養。


前進新南向市場 快來掌握先機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產學研連線】新南向市場的開發,為我國政策重點方向,具備龐大潛在商機,而商研院執行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主辦的「新南向市場創新行銷計畫」,則鎖定東協6國(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越南、菲律賓),及印度、澳洲、紐西蘭等市場,規劃醫療科技、智慧農業、食品科技、循環經濟及智慧能源5大拓銷主題,提供包括買主需求、專家諮詢、行銷推廣、買主媒合4大資源,協助台灣業者拓銷至新南向市場。

「醫療科技」聚焦在印度與越南,由於兩國醫療資源分配不均,也都致力發展醫療觀光,所以今年度將規劃與兩國受政府支持的生醫新創園區對接,與醫療科技新創公司媒合,開發新型態買家。

其次,「食品科技」鎖定印尼與菲律賓,基於台灣食品科技發達,且致力發展自動化及智慧化設備,這次計畫特點為於印尼和菲律賓推動雲端廚房系統設備、餐飲服務現場系統設備及食品加工技術與設備。

▲「新南向市場創新行銷計畫」,由商研院行銷所曾志成所長親自到場與業者說明,以協助業者前進新南向市場(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此外,「智慧農業」係選擇在泰國、澳洲及紐西蘭,這3國為農產品重要出口國,並積極發展精緻農業與花卉相關高價值農作物,此次計畫期盼聯合台灣優秀的智慧農業機械設備與系統業者,與3國專業買家進行商務洽談和媒合,創造雙邊合作機會。

至於「循環經濟」(Bio-Circular-Green Economy, BCG)部分,為泰國與馬來西亞重要的國家推動項目,相關的機械設備、系統設備、綠色產品市場商機快速成長,這次計畫希望能協助台灣業者在當地市場找尋商機、測試商品發展潛力,以及建立合作對象網絡。

「智慧能源」方面,為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重點政策,新加坡喊出要作為亞洲的碳服務樞紐,馬來西亞政府則是看好電動車發展祭出免稅政策,眾多的利多能源政策都有利臺灣業者進入當地市場。

商研院表示,這項計畫將祭出4大資源,包括「買主需求掌握」,透過如市場商機洞察分析、關鍵買主與當地專家拜訪,掌握市場商機與買家需求;「專家諮詢輔導」則為整合海內外跨領域專家,建置專家顧問諮詢系統,協助我國業者解決出口拓銷之實務議題;「海外行銷推廣」則是運用數位科技,協助我國業者產品進行海外市場行銷推廣,提高產品出口價值以及買主採購意願;「專業買主媒合」則是串連當地通路平臺與專家網絡,於目標市場舉辦媒合活動,以協助我國業者與目標市場潛在買主媒合,拓展海外目標市場。


商研院輔育 基業長青兩代傳承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產學研連線】已堂堂邁入第10期的商研院CDRI「基業長青創二代-經營實學班」,推出以來,6年來,迄今培育200多位來自各行各業二代經營者,地域橫跨北、中、南,在3月2日假和逸飯店HOTEL COZZI台北忠孝館舉行始業式,現場有20多位來自各地的企業主或二代參與,涵蓋餐飲、零售、電子零組件、製造、紡織成衣、營造、物等,聚集一堂在名師指導下研修經營實學。

始業的當天上午,逢甲大學人言講座教授許士軍理事長講授《數位時代下的經營與管理思維》,下午則是研華公司何春盛共同創辦人講授《數位科技變化下的企業發展》,在晚餐時段,學員享用精心準備的佳餚同時,由二代班學長姊與大家密切交流、互相切磋。

商研院許添財董事長致詞時,以「四新一用」勉勵學員在「新經濟世代」的挑戰中再崛起。他指出,身為企業準接班人要徹底醒悟,這是個「全新也是全缺」的新經濟時代,「四新」是新環境、新常態、新問題、新競爭,什麼困難都新。另方面,缺工、缺水、缺電、缺糧,什麼資源皆缺。正當數位經濟才要起飛,馬上遇到新冠疫情橫掃全球,緊接著又是戰雲密佈與停滯膨脹的威脅。但當大家看到絕境絕望近逼,我們卻看到新希望與新機會迎面而來。要在這最壞、也是最好的時代再崛起,請大家謹記「四新一用」,即新知識、新思維、新視野、新願景及唯才是用。

▲日前,商研院舉行「第10屆基業長青創二代班」始業式;圖第1排左1為許士軍講座教授,左3為許添財董事長,第1排右2為王建彬院長(照片係商業發展研究院提供)。

許董事長的一席話,對與會學員有很大啟示,他表示,傳統服務是人對人的服務,而在數位經濟之下、人則被數位化;傳統人與人的連結也變成載具與載具的連結。透過提供主動、即時、個人化及互動式服務過程,所搜集的大數據,經演算與人工智慧的預測,對設計、生產、銷售及服務產生創新思維、策略及商業模式的最快速與精準反饋。同時,學習與應用新知識絕對是新領導人所必需。但沒有自己的1套新思維,擴展自己的新視野,內心擘畫的新願景,將無法化新知識為新力量,當然經不起全新的競爭與全缺的困難考驗。

此外,許董事長進一步強調,這也是1個人無法成就事業的時代。由上而下,唯我獨尊則遲早要失敗;即使過去贏來、賺來的,難免都要加倍奉還。其實什麼缺都不用怕,怕的就是缺人才。用人任事謹記「唯才是用」就對了。當你的身邊圍繞的都是人才,不只問題難不倒你,透過人才的相互競爭與合作,無能的人無法接近你,無德的小人也騙不了、害不了你。

一手打造商研院二代班的王建彬院長表示,採小班菁英制的二代班,是以「高階領導」為研習核心,「做中學」為體驗實踐,以「實務導向」為主軸。這1期為所有學員量身打造1系列課程內容,包含《數位時代下的經營與管理思維》、《由日本長壽企業探索台灣企業的永續與傳承》、《美學經濟與設計》、《策略轉折與創新成長》、《零售業的未來》、《公司成長策略》、《邁向品牌之路》、《產業競爭策略:如何突破群雄環繞》、《建構網路關係創新價值》等領域,更針對學員背景設計《零售4.0》與《新漢工業4.0戰情室》的見學課程。


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 最高20萬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產學研連線】服務業的節能設備汰換與系統節能,經濟部已訂定補助辦法,自3月1日起正式受理線上申請,其補助包括節能設備汰換及系統節能專案補助等2項,企業可依需求擇一申請,業者只要上網依序填寫資訊,並上傳應備文件,便可以輕鬆完成申辦作業,同時可透過網站進度查詢功能,隨時掌握案件處理進度。

經濟部表示,「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方案,適用對象包括商業部門所有服務業業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及商業服務業等,另如醫事機構、托嬰中心、長照機構、短期補習班、私立幼兒園、休閒農場、駕訓班及庇護工廠等事業類型,也納入方案補助範圍。

▲經濟部112年商業服務業節能設備補助,3月1日起受理線上申請(照片係經濟部提供)。

「節能設備汰換補助」,包含空調設備及照明設備兩項,空調設備需汰換為1級能效產品,每冷房能力(kW)補助2,500元,每台補助上限為3.5萬元,每家最高補助20萬元,而照明設備須汰換為節能標章LED燈具,每具補助50%,並以500元為上限,每家最多補助5萬元,申請事業完成節能設備項目後,於申請系統上傳用印申請書與統一發票、電費單等相關證明文件,即可快速完成申請作業,鼓勵業者透過設備汰換加入節能減碳行列。

「系統節能專案補助」對象為契約用電容量100瓩以上的服務業者,透過能源監管系統整合相關節能設備進行系統改善,其節能率須達10%以上,補助1/3金額,補助上限500萬元。經審查核准補助者,需與能源技術服務業者簽訂採購契約,確實完成改善前後基準線量測,評估設備更新後的節電量,規劃選擇最有利的節能改善措施,歡迎有需求的產業進行提案申請。連鎖型企業若僅總公司有獨立統一編號,也可透過申請本方案,提升轄下營業場所整體節能減碳效益。

為協助民眾掌握申請重點,經濟部商業司已於3月2日辦理第1場說明會,並同步於經濟部商業司官方臉書專頁線上直播,歡迎有意申請補助的企業朋友一同參與。後續,經濟部將於北、中、南、東及離島持續辦理說明會,歡迎踴躍報名。以上補助申請,流程簡便,企業可多加利用,共同響應政府設備汰舊換新節能行動。如有相關問題,可聯繫專業客服人員提供協助,諮詢專線電話:02-89785999;服務信箱:service@essc.org.tw


工研院展示 零信任資安防護

(台北內科週報第567期/2023年2月20日-2023年3月1日)

【產學研連線】iPhone 14首賣時,曾傳出駭客利用常見的簡訊認證盜取ID帳密,顯示駭客攻擊無孔不入。工研院透過參與國際標準組織研議產業標準與規範,期望協助台灣產業快速因應。

「2023 FIDO Taipei Seminar國際研討會」在2月初登場,工研院日前也討論國際標準如何影響全球政府政策,並與FIDO(Fast IDentity Online;FIDO)聯盟台灣分會會員,共同展示零信任架構的5大關鍵面向,包括保護使用者端的「身分識別」技術、從裝置端登入需多重驗證的「零信任桌面」技術,到網路環境端防護的「自動化網路微隔離」機制、以及伺服器資料端的「隱私強化」技術、在應用程式端只允許經過驗證授權執行的「零信任端點防護」技術,最後,則是資安風險評級等系統之核心技術,展現台灣零信任資安防護的完整能量。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黃維中副所長在「FIDO於全球政府與政策面的影響與衝擊」的座談會中,除了分享數位信任的3大基礎:國家身分識別體系、電子簽章法制規範,以及資訊安全防護之外,也分享對於FIDO如何結合各國政府與政策來推動數位信任的看法。

▲工研院2月參與國際組織FIDO聯盟舉辦的「2023 FIDO Taipei Seminar國際研討會」,並與FIDO聯盟台灣分會會員共同展示零信任架構的5大關鍵面向(照片係工業技術研究院提供)。

首先,全球各個國家的政府都需要因應快速變化的數位科技,與時俱進來調整其政策規範,而在FIDO標準推動的過程中,也需要注意如何符合當地的法制或規範的要求,也就是全球化與在地化並重的策略。而在應用的面向,除了FIDO聯盟目前已經有的政府、企業、消費工作組之外,針對製造業與供應鏈、健康醫療等應用,也是在台灣非常有需求的領域。

黃維中副所長進一步指出,觀察企業平均約60天後,才發現到已經遭到入侵;平均約69天時間,才完成1個重大漏洞修補,顯示駭客能輕易的在未修補升級的系統或主機上植入惡意程式,可能導致企業花費更多時間修補干擾營運、影響產品生命週期。

駭客入侵、資安防護是搶時間的「攻防競賽」,在零信任架構的5大關鍵面向中,又以網路環境端防護的「自動化網路微隔離」機制更加重要。台灣工業高度發展,其中製造業產值更占比超過3成為大宗。而製造業如半導體或智慧製造產線,通常設備架構變異性小、環境為高度機敏性環境,較多屬封閉型設備網路,因此透過「自動化網路微隔離」機制,可解決舊系統無法立即更新的風險,並透過AI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端到端的各點路徑,若網路連結脫離日常路徑就會發出警示,打造隔離防護網。不僅解決產品生命週期結束而無法修補的痛點,也滿足網路零信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