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79期/2023年5月22日-2023年5月28日)
【ESG促進平台】時隔兩年多,在淨零的倡議上已更為不同了,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董事長、簡又新大使繼前年初至中央銀行講述「氣候風險與永續金融發展策略」,再度於今年4月14日應楊金龍總裁之邀至中央銀行演講。此次內容不只盤點兩年來世界各氣候領域趨勢的新增與變化,更就氣候治理議題提供論述。在最後的提問時間,簡大使與楊總裁及央行同仁就相關議題熱烈討論,讓此行對雙方都有著滿滿的收穫。
當天,簡大使首先以聯合國不斷出台的多項氣候行動開場,接著說明不只是各個領域有共識加入淨零倡議,各國也相繼公布2030的減碳目標。這種不論公私部門一同努力的趨勢,也能從許多非政府組織與相關監管單位都不斷研訂的倡議與規範中窺見。此外,他也從歐美提出的各項法案與資金規模,講到台灣的2050淨零轉型12大關鍵戰略。這些例子所帶出的是氣候治理的「多層級」特性,他指出,縱向從全球,到國家,再到地方,而橫向則連結政府、國際組織、國內NGO及私部門(如企業界)。

隨後,簡大使提到歐洲央行正在進行的氣候行動,像是致力於銀行監管、提高環境永續意識、制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規範,以及設定了氣候變遷中心。同時,他也指出接下來政府的財政相關單位,在制定國家政策時要考慮到綠色通膨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的影響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所有層面。最後,他更期望央行自身要宣示與承諾淨零,並說明這是1個嶄新的知識,且不斷在演變,鼓勵與會的央行同仁要持續不斷地接受新知。
末段的提問也是異常精彩,與會者首先問到企業轉型通常需要人力與經費,這樣要如何在淨零與公司績效之間做取捨。簡大使回答時,強調這是兩個層面的問題,首先這是1個生死存亡的階段,不做就無法生存。再者,企業要有碳權即商機的觀念,在帶入此觀念後訂出的節能減碳決策,相關經費的投入可以不是「花費」,而是「投資」。
其次,針對現場的提問:「台灣產業特性導致中小企業為數眾多,他們沒有多的人力與資源投入ESG議題的改善,要如何協助他們」,簡大使表示,目前政府由金管會推動政策,未來將範疇3排放納入監管,這樣可以推動由資源較充裕的大企業帶領其供應鏈的中小企業前進。

此外,與會者也問到:「碳稅與碳費的差異,對產業轉型來說何者有效?」簡大使表示,兩者都有效,初期要加快腳步的話就是碳費先行,專款專用較能讓企業接受,阻力較少,但長期來說則是碳稅較為公平,可以照顧到被氣候變遷影響較大的弱勢族群。
最後,與會者則問到政府非核家園與淨零轉型的衝突問題。簡大使便舉歐洲國家為例,理論上核能與天然氣都不是再生能源,但現實上由於烏俄戰爭導致的能源問題使得歐洲國家重新審視綠能的認定條件。再說,核能技術也有不同世代的發展,因此,這個議題與政策在未來也預計會是滾動式的討論與調整。
這場演講結束時,楊總裁不只感謝簡大使為他的同仁帶來新資訊,他也表示,未來中央銀行法的修法應該要把Green & Sustainability的概念置入,並親自將2022年底剛出爐的「中央銀行因應氣候變遷策略方案」贈送給簡大使。該方案明訂許多央行因應氣候變遷的具體政策措施,顯示央行正審慎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且透過國際組織汲取經驗,並與金管會在氣候議題之監理合作,共同協助推動我國永續發展,期望央行能帶動金融體系積極因應氣候變遷挑戰,確保我國金融穩健發展,經濟永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