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醫師典範 陳錦煌不改初衷

(台北內科週報第575期/2023年4月24日-2023年4月30日)

【逐夢築夢】4月7日下午,嘉義市黃敏惠市長率領1級主管前來新港小鎮,拜訪1位社區營造的「大人物」取經,希望能夠獲得地方創生、青年返鄉、健康社區及社會處方籤等要訣。一時間,這位2011年度「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再獲社會矚目!而民國41年出生於嘉義縣新港鄉北部有「寒地」之稱的崙仔,是新港最窮區域的陳錦煌醫師,仍然熱忱以對,毫無保留提供30年來的心路旅程所獲。

陳錦煌醫師的逐夢築夢,真要說起來,不是幾天幾夜談得完的,但是「有故事」公司邱文通執行長,以新聞人的深厚背景和識見,總是懂得發掘「醫界有故事」的真心一面,在他心目中,是很敬佩這位前輩的風範,他要言不煩地說:「陳錦煌醫師30年服務嘉義縣新港社區期間,源自1987年,因當年無法根治所謂『大家樂症候群』患者的無力感,決定走出診所,深入社區和新港社區居民一起從生理、心理、社會及心靈等層面,共同探討『大家樂症候群』的成因與解決方法,終於摸索出1套新港社區獨特的工作模式,而後根據此模式,持續以醫師的專業,結合社區中其他專業者,於社區發展迫切需要的文化、環保、學習、產業、福利、健康、安全等面向貢獻心力,同時也清楚描繪台灣『社區醫師』應有的角色與職責,其理念及實際作為,可以有警醒及引導的作用」。

▲孩子裡眼中的「陳爺爺」永遠溫柔和氣,還時常誇獎他們、陪大家玩耍,因此只要遇見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想第一個跟他分享(照片係陳錦煌醫師提供)。

1979-1981年,陳錦煌醫師擔任台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他於1981年,便返回家鄉開設內兒科診所,也開啟了「小鎮醫師」的生涯,而始終如一的關懷社區發展。最了不起的,不是他曾在阿扁時代入閣擔任政務委員,竟是在新港小小的地方成立文教基金會,並影響到全國的社區總體營造,迄今仍然是典範!連黃市長都要前來向他取經。

醫者,可以醫人醫國,對陳錦煌醫師而言,他是社區發展的良醫!與新港鄉親共同成立「新港文教基金會」,並擔任第1-5屆董事長。陳醫師更用他生命的堅持,呈現令人無法抗拒的真誠,吸引著義工和他一起為基金會、為新港解決各式社區發展難題。擔任董事長期間,在文化保存、環境保護、終身學習、國際交流、圖書推廣、社區產業、社區健康、弱勢服務等等都奠下基礎,更協助新港文教基金會2003年獲得總統文化獎,是台灣首創鄉鎮級的文教基金會,也是台灣社區總體營造的全國性標竿,各社區學習的對象!

▲1987年,林懷民(第2排中)受陳錦煌(前排左1)邀請,率著雲門舞集首次返鄉公演,不僅讓3000多位鄉親體驗1場世界級的藝文盛宴,也成了新港鄉改變的起點。(照片係陳錦煌醫師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2011年之間,陳醫師擔任嘉義縣扶緣服務協會理事長,服務縣內身心障礙者、新住民及老人,他在當時即提出積極性社會福利的理念,強調給魚吃不如給釣竿教人釣魚,積極規劃全國首創社區型自主性老人長期照顧體系,每年送出3萬份以上便當,服務獨居老人、身心障礙者及新住民上千人次。

在當前的社會,能如同陳錦煌醫師的付出與貢獻,不能說沒有,可是能夠不改初衷、數10年如一日確是不多見!其實,任何人不一定要以豐功偉業證明自己,只要能安身立命如他一般,那麼,台灣將無一社區不是幸福之鄉了。總之,逐夢不難,但築夢卻是不易!

▲2022年,新港文教基金會獲文化部第1屆社區營造獎的「社造貢獻獎」以及國發會的「社區永續發展獎」,在在肯定他們為地方帶來的正向影響(照片係陳錦煌醫師提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