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70期/2023年3月20日-2023年3月26日)
【ESG促進平台】時代的進步,雖然已經進入AI的新紀元,人腦畢竟是難以人工複製,要想「智造」非人不可!尤其在全球面對2030、2050的淨零壓力下,如何將「挑戰」轉化為「商機」,更是產學政研所期待!事在人為,開發ESG商機之時,必須定好策略。那麼,計將安出?
「無紙報-台灣內科週報」曾季隆發行人,於3月11日受邀主講「開發ESG商機與媒體運用」,他首先指出,「ESG商機不是分成E、S、G的商機,而是開發1個整體的商機,同時,媒體也不只限於傳播媒體」。
事實上,在良機集團張廣博董事長寫的「天地裡都是良機」書中,他說:「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是我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機會的3大源頭,實在缺一不可!當然在天地之間,人的重要性不必多說。生而為人,就要有所作為,不過,一個人無法成事。愈大的事業,愈需要更多人一起推動,才會有機會成功。」

再進一步的,張董事長指出,「吸收他人的經驗是減少失敗的好方法,但只有這樣也還不夠,因為別人的經驗終究不是自己的。若要有作為,凡事一定要自己多參與、多體會、多思考,這樣所增長的智識才是自己的力量,也唯有多付出、多接受考驗,才會有自己的收穫。」由此可見,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最景氣的時代也有人事業做垮了;最差的時代也有人生意做得火紅,可是因為個人思想和心態的差別,便決定何人成功、何人失敗。
ESG雖是涵蓋E(環境)、S(社會)、G(公司治理),但它的商機是整體的,曾發行人表示,地球的生態環境問題,無可否認的都是和「人」有密切關係,問題的製造也是「人」,而且企業在今日的影響力已是遍及生活的各層面,如果沒有顧及E和S,那麼,G做不好了難道還能實現ES的目標嗎?
要使ESG能夠完善推動,就必須重新定義「商機」,開發ESG商機不同於一般業務拓展,曾季隆發行人說:「張廣博董事長不愧是15歲就創業的老前輩,他認為『天時、地利、人和』是機會的3大源頭,實在缺一不可!我非常認同,更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人和,在今日已不是人際關係可以涵蓋的,而是人際網絡;地利,也不僅限地點,甚至不只是地理環境,而是企業裡每個人的能力與心力;天時,更不只是趨勢,而是因應時勢!」總之,如何重新定義「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掌握成功之道!

最重要的是,曾發行人當天揭露了「媒體」的真正概念,他舉出已逝的傳播理論學者麥克魯漢經典之作:「認識媒體:人的延伸」來說明,他希望當時與會人士能夠瞭解,所謂的「媒體」不能將它僅限的新聞傳播媒體,而應「把媒體視為人類肉體、感官功能,以及意識的延伸,麥克魯漢發現媒體不只為我們服務,也潛在地改變了我們的思維邏輯」。
如能使「媒體」的概念回歸到「人體的延伸」,那麼,媒體運用的境界就大大的不同,曾季隆發行人強調地說:「各位,人之所以偉大,是在於他會智造新媒體(新工具),像自己力氣不夠大,先是以牛耕田,後來用耕耘機耕田,可見科技不是淩駕人之上,而是人來駕御科技為人所用」。
怎樣智造「新媒體」開發ESG商機?在這位資深的報人下結論時,已經呼之欲出了,曾發行人建議現場的與會人士說:「各位先進要智造新媒體之前,必須要弄清楚為什麼,也就是要瞭解自己的需求,而要瞭解自己的需求,則必須拉高視角才能看得清楚,其次,必須找出使用工具要解決的問題和目標,最後便是學習智造新媒體的方法」;他在說出「後會有期」之後,便結束這場演說,也是另1場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