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又新宏觀視野 放眼修法之後

(台北內科週報第568期/2023年3月2日-2023年3月12日)

【本報獨家專訪】1月10日,立法院正式3讀通過將《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正式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2月15日經總統正式公告後,將開啟台灣實現2050年淨零減碳目標的新階段,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大使指出,「1部橫跨數10年的法律或許無法將細節訂定清楚,未來也存在許多變數,但最重要的是掌握清楚方向,未來子法的訂立與監督機構作為更是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舉辦研討會、邀請行政及立法對產學與各界,暢談規劃和交流溝通的最重要原因」。

新近帶領團隊舉辦「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的簡又新董事長,30幾年前,行政院正式設立環境保護署之始,便由他出任署長,也開啟了他終身不變的志業。16年前,他更膺任「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之職,且帶領著年輕人組成的團隊,1年可以舉辦超過200場的各種促進活動。尤其令人敬服的是,他個人行動力之快,連比他年輕的人都跟不上。不只身兼中廣「當地球發燒時」廣播節目主持人,而且為新聞媒體寫專欄、時評,又到各級學校和企業講演,同時還出國參加各類永續發展會議。

▲「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與談嘉賓合影;(左起)歐嘉瑞秘書長、洪申翰立委、陳椒華立委、莊銘池執秘、王彬墀副執行長(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徒法不足以自行,如何使產學政研能夠同心協力邁向2030、2050,這位具有宏觀視野,又具豐富學養與經驗的領導人物對此表示,「企業著手淨零轉型,在過去是有做有加分,而現在對企業來說更像是資格考,除了政府增加自產再生能源,也提供具體輔導措施:碳估算工具、碳盤查基礎課程,及相關輔導機制等,協助產業面對當前的國際競爭壓力。學界方面,已同時在開源及節流方面進行研發,如地熱發電、海洋能、生質能,以及CCUS(碳捕捉封存利用)、最新節能減碳技術等。透過產業積極進行淨零轉型,不僅可以減少排碳,也能降低我國過度依賴進口能源,進而降低能源風險發生」。

站在國際的角度,現任無任所大使的簡又新博士說:「這是完全國際化的立法內容,與國際百分之百連動,台灣如未跟上趨勢,很可能未來在國際經爭上會大幅落後。」他也強調地表示,「根據最近國際對於碳邊境調整機制又有新的規定,除了原先的鋼鐵水泥、化肥等產業,現在螺絲螺帽的公司也列入範圍內,這對台灣的影響不小,因為螺絲螺帽普遍為中小企業,意味著以大帶小的速度可能也快跟不上國際變化速度。」

▲「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中,簡又新大使(中)與蔡玲儀處長(左)及歐嘉瑞秘書長合影(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此外,簡大使認為,「從立法院通過此法的幾個特徵可以觀察的出來,單一法案時程跨距達30年之久,在過去非常罕見,立法院將2050淨零路徑的期程排定得很清楚,包括能源轉型、生產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不僅包含層面非常廣泛,深度也非常之深,進入到生活圈、生產圈、社會組成方面等,幾乎是全方位的淨零轉型,淨零轉型不僅可以提高產業競爭力,也是創造更多綠色成長契機,企盼全民都要投入,在心態上及行動面都要做好邁向2050的準備。」

▲「解析氣候變遷因應法研討會」中,行政院環保署蔡玲儀處長演說情景(照片係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提供)。

不可諱言的是,以現況而言,對2030目標已有所落後,尤其產業界更為緊張,簡又新大使說:「以2005年為基準,在2030年減碳24±1%的目標,雖然也遭受很多批評,認為減碳政策目標,難以引導淨零轉型的投資、帶動企業積極減碳,但即便是尚顯保守的目標,目前的進度也不甚樂觀。這也是我們為呼應聯合國與國際2030減碳目標,矢志讓組織總部和辦公室據點於2030年達成淨零排放目標,在去年結合各界力量,組成『淨零排放聯盟』,以號召各大組織、企業的總部和辦公室,經由『承諾』及『達成』兩階段方式,推廣淨零排放概念。也唯有以積極的行動落實,並從做中學,才能因應人類有史以來未曾面對的氣候變局,希望有更多的產業界起而效尤,一起努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