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64期/2023年1月30日-2023年2月5日)
【本報銀青共享特稿】在「紐約時報中文網」,1月20日刊出NADIA RAWLINSON的「矽谷的快樂工作時代已經結束了」,文中指出,「極其透明的企業文化、被賦權的員工、扁平化的管理制度,以及午睡倉和免費餐飲等難得的福利——我們所熟知的矽谷正在迅速消失,也不太可能重現了」。
這篇文章之所以值得重視,主要在於近20年來,台灣企業界深受「矽谷文化」的影響,儘管物質條件無法和矽谷的科技業相比,也總是心嚮往之。豈知該文作者表示,「正如老話所說,時代在變。這一行業如今面臨宏觀經濟環境不均衡和股市動盪的局面,已上市的科技企業感到了壓力,私營科技企業的上市環境也不再理想。科技首席執行官們現在更多要考慮優化盈利能力,而非不惜一切代價的增長,這樣的考量有時會損害機構長期以來的信念」,真是令人所料不及!

該文所述如今的矽谷情形,「據多家媒體報導,Meta和亞馬遜都對員工進行了堆棧排名,這是1種有爭議的人才評估辦法,由通用電氣在上世紀80年代推廣(但後來被該公司廢除)。評估過程就是要經理根據強制分布曲線對員工進行評分。一般來說,只有20%的員工被評為頂級人才,10%到15%的人則必須被判定為低績效。儘管有其優點,但即便是在最好的情況下,這種做法也會創造出1個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不強調員工的進步。在準備裁員的情況下,排名最低的人通常最先遭到解僱。」
NADIA RAWLINSON認為,「科技企業員工文化的轉變不僅僅是時勢使然,而是對科技企業運營方式的重新定義。」他更在文中的結尾表示,「眼下,科技行業的勞動力已經習慣人人都有話語權,但他們將不得不適應1個期待更高、投資更謹慎的新世界。若不考慮變革的風向,許多被賦權員工的職業生涯都將岌岌可危。」由此可見,在職場中必須「居安思危」,而且要具備很好的適應能力,否則將為變化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