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57期/2022年12月8日-2022年1月14日)
【本報社評】COP27,指的是《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7次締約方會議,甫於11月20日落幕,雖無重大決議,但引起國內各界的關注,如何來審視與調整當前的淨零轉型策略,是1項很重要的工作!
過去,有1句老話說:「上有政策,則下有對策」,意思是說,政府釐定政策往往見樹不見林,使政策未能顧及中長期發展,只好民間自己找對策了。而在今天,我們發現對攸關「永續發展」如此重大議題,必須著重於「轉型策略」。即使國發會在3月底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藍圖」,已明訂「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4大轉型策略,不過卻以「科技研發」、「氣候法制」為兩大治理基礎,殊不知「徒法不足以自行」,並且科技研發既不能救急,更無法救窮!

如何救急?我們認為,必須先瞭解自身問題的所在,不能只發布行政法規要人民遵從,卻沒有為人民解決問題。今天的「能源轉型」與「產業轉型」,政府做了哪些事情?更令人憂心的是,「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連企業想起步都還看不清到路在那裡!難道只能「摸石頭過河」嗎?
事實上,轉型策略分開看有4大工作,可是在落實方面卻是1個整體。換言之,任何人或組織要轉型,莫不是從「學習」著手。何況,人類之所以能進步再進步,也莫不是透過「學習」得來的!既是如此,若要畢其功於一役,則應非從建立「公眾學習平台」著手不可!
在COP27後,怎樣建立「公眾學習平台」呢?卑之無高論,只須整合今日民間的淨零轉型教學資源,並統合物力、財力,且避免華而不實的學習內容,更要活潑化教學方式,也以鼓勵取代鞭策式學習。總之,我們發現,政府8年9000億的淨零轉型預算,係以再生能源及氫能、電網及儲能為重點工作,預算金額分別都超過2,000億元,而卻無預算投入「公眾學習平台」的建立,又如何能實現「生活轉型」與「社會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