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內科週報第556期/2022年12月1日-2022年12月7日)
【廣博勵進會】創新的路總是不易走的,特別是報紙已有多少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華文報」是漢朝的「邸報」),想顛覆它更是不容易!尤其網路時代的報業,似乎是式微了,連年長者都不再看報,而勤於在網路上搜尋訊息,遑論年輕人愈來愈少人有看報的習慣!
所謂「容易」,便是要有「易思維」,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曾季隆執行長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他顛覆傳統報業卻能辦起來?因為他無意中做對了1件事,他從開始財務收入就捨棄傳統報業的「發行」與「廣告」兩大收入,而逼自己非找出另1條路不可!最「容易」的策略,就是運用「有無相生」。在科技當道的今天,大家認為創新可以「無中生有」,殊不知運用「有無相生」的道理,創新就變成很「容易」了,這是另1個話題。
抱著「有無相生」心態,曾執行長於2007年8月1日隻手創辦「台北內科週報」,8年後,不只沒有停刊,而且和謝聰評執行長兩人於2014年3月12日,更一起創辦「富貴有道週報」。
直到2020年,曾創辦人開始嚐試「實虛整合」,也就是將網路媒體融入實體報中,構成「兩報+1部落格」,即成為「三合一媒體」,作為人際網絡的布建工具,也賦予報紙新生命。
在曾創辦人的心目中,以他在現代報業投入將近50年的心力,報紙的新生命在於符合閱讀者的需求。它已不再是傳播「新知(包括新聞)」、「評論」,更不具教育和娛樂的功能了。那麼,報紙的新功能何在呢?經不停歇的出報過程中,他終於找出網路不能滿足現代人的需求,那便是「人際網絡的布建」。而網際網絡,和人際網絡差距甚遠!人際關係轉化成人際網絡,更具有很大的價值!
當前,內科園區面對變局的最大危機是,「各自為戰」,尤其沒有整體的「大戰略」。兩年來的「因變應變」,卻失去了對「變」的掌握。不同的是,曾創辦人於民國96年創辦的「台北內科週報」,隨著內科園區的成長而成長,他才能以1個人的力量辦起來。現在,他也必須面對這變局的挑戰。從去年開始,憑著對時局的敏銳度,他已尋求「以變制變」,開始從「易學」探求策略。
易經講「變」,很多人卻疏忽了它講的「變」,其實不只是「變」而已,必須「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換言之,「變」的時候重點不在於「變」,應該先找出「不變因素」,同時在「不變」的時候重點才是找出「應變因素」。
幾經思維之後,他展開「變」的歷程,他說:「我辦這份報紙是以創新的模式,顛覆傳統報業的型態,可是讀者看起來和傳統報紙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只是將報紙原有的功能改變而已,其他都沒有變、也不需要變!功能的哪部分變呢?其實,我當年最大的變革是報紙在21世紀和以前功能最大的不同是『連結』,傳統報紙的4大功能:告知、守望、輿論及教育,都可能受到挑戰,而在網際網路盛行之時,人際網絡卻退化了,報紙的新功能就是促進人與人的『連結』」。
經過半年的轉化,如今將於11月3日後,進入最後的「媒體虛實整合」階段,也就是說,兩報將不再是定期出刊,而改以不定期的「專刊」方式出版,卻將它融入網路之中,定期的載體改以「網路」,並輔以實體報的不定期出刊。同時,每週分兩次截稿,使週期縮短、加強時效。事實上,兩報網路版和過去實體報最大差異性,是它更符合現代人講求「時效」與「無遠引屆」的需要,至於發行、採訪及編輯的專業部分,都將展現在網路上,使新版的「台北內科週報」可以滿足現代人對報紙的期待,請大家能夠繼續鞭策和支持。
(本文曾刊於今年11月3日出版的富貴有道週報第1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