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殿禮/撰文)
【八方論壇】歷年來,筆者長期進行著台灣傳統工藝的研究工作,與傳統藝師有許多合作共創的機會,希望能為台灣記錄一些鮮為人知的傳統美好記憶,讓1群台灣幕後無名英雄的「善藝」被看見。
在與藝師長期相處的過程中,可以瞭解傳統技藝之所以可以透過這些無名英雄得以保存,很重要的1個因素是:這些匠人有著1份對於自己工作的「執著與頂真」的精神,一輩子堅持在1件事上,這是何等浪漫的事呀!

每位藝師背後都是刻劃著一些善長的事,也透露出一些動人的故事。換言之,可能就是一股傻勁使然吧!更是1種擇善固執的精神所致。對照現今這多變的世代,可能已是很難被理解與想像的事了。
老子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為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詮釋了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而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它可自處於眾人厭惡卑下之地,於是乎它最接近於「道」的境界。

這些年來,傳統藝師默默的守護著台灣的技藝與記憶,以「善意」傳播「善藝」,而且用「善藝」展現心中的「善意」,而「善」是1種內在修為,它透過藝來承載、藝通過形式來表現出善的精神,兩者一內一外,一陰一陽相互運作,以期達到最和諧的境界,來呈現將是最美好的一面,對筆者而言,傳統藝師的精神,實是1種純焠的美!
猶記2020年5月份,筆者團隊曾在台北北投鳳甲美術館策畫了1場「善藝十方.設計創作展」,透過在地的三生需求理論「生存、生活、生命」來策展,以「台灣林相」來代表的在地「生存」樣態;以「台江國家公園」的在地人文,呈現出當地的「生活」景象,而「玉山群像」則代表了台灣「生命」之源起,展出的每1件展品除了呈現在地的人文思維外,同時表達對這塊土地的善心意與世代共創的善工藝,期待透過展出讓觀者對這塊土地有更多的感動,觸發其善意,進而採取行動支持在地善藝。
(本文作者係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任教授、木藝中心主任)
引用通告: 善藝十方展 – Li-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