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和精英超連結】沒有傳統,豈能有創新?沒有創新,社會還能進步嗎?從傳統的承繼到走出1條創新的路,正是考驗人類的智慧和毅力的深度。看不到成果,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半途而廢,而少部分的人獲得成果,卻又滿足於現狀,仍然難以發揮創造力的極限。何況是,潛力愈開發愈大,就看如何高瞻遠矚、如何具備雄心壯志了。
怎樣從傳統的承繼走出創新的路?尋求這問題的最佳答案,並非容易的事!為了向現任台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專任教授、木藝中心主任的陳殿禮博士請益,就他的親身學、經歷,深談由「東」而「西」、由「南」而「北」,更貫穿「在地」與「國際」的創新設計思維,已在台北內科園區發行16年的「台北內科週報」曾發行人特地專程訪問他,他也撥出相當的時間暢談:如何大自然的恩賜中,體悟出「善藝」與追求生命、生活、生存之止於至善?這,對於內科人和企業都是很有價值的專訪報導。
從陳殿禮教授豐厚的學經歷來看,將很快明白他之所以能言人所未言、看人所未見,以及從承繼傳統再走出創新的路。來自於台東的他,係於1980年就讀「公東高工」家具木工科,其後參與全國技能競賽獲得金牌,直接保送進入台北工專工業設計科家具設計組(1984/09~1987/06),於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肄業(1995/07~1996/09),並以同等學歷考取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設計組,且獲得教育學碩士(1996/09~1998/06),再獲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設計學博士(2001/09~2005/06)。

這樣的求學歷程,讓他從少年時期便已紮下很好的基本功,隨後又再經台北工專兼得理論與實作的培育,也在成大1年接受企業管理薰陶,然後在師大修畢碩士學位,最後於雲林科大深造獲博士學位。迄今在大學任教19年了。除了學歷紮實之外,在經歷上更有兩項是難能可貴的,其1是,「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台南職業訓練中心:『室內設計』、『裝璜木工』、『家具木工』職類訓練師(1993/07~2002/08)」,是國內學者中少數曾有過職業訓練經歷的教授;其2是,曾任國際暨全國技能競賽「油漆裝璜」職類國際裁判暨全國裁判長(2002/08~2016)長達10餘年,歷經國際賽事實務工作。
人,無論是生存、生活、生命,都和大自然息息相關,在「木作家」策展時,陳殿禮教授提出:「木蘊萬物材為美.作育英才國棟樑.家居美學木作家」的理念,他說:「『木』是光芒內斂的材料,也是從古到今文化與情感的載體;而『作家』是自由的創作者,也是運用各種媒材的生活記錄者;『木作家』,則以不同角度、不同溫度創造1個屬於木創作的家」。
對「木」的深富感情,使陳教授視木工為木藝,不只提升了它的層次,而且設計思維更隨之不同,期待可以建構「木藝學」生態系。他曾宣示著說:「我想當生命的木工。」從小便與木工結緣,擅長家具與室內設計、生活產品設計、文化商品設計、意象分析研究、設計美學等多方領域專長,始終致力於技藝與文化的傳承裡,發展台灣未來木藝文化的新方向。
在創新設計的路上,陳殿禮成長過程領悟到,木匠若只會做,就僅僅只是1個木匠,只是求1頓溫飽的「生存木工」,但是在學校接受訓練將教會人去想、去設計,成為1個「生活的木工」。這時的人若還不滿足,他說,便躍入了新境界,可以透過思維創新,將注入靈魂與哲思於作品中,做1個「生命的木工」。

2016年蔡總統就職後,陳殿禮教授承接「總統桌」的設計與製作,他說:「我們不只是做1張總統桌,而是完成1次台灣生活美學的歷程,讓總統成為台灣家具的代言人」,於是,找來他認識最厲害的台灣傳統木藝匠師,加上自己年輕的研究生團隊,形成「長、中、青」3代共榮的合作。他表示,自己是中生代,跟老師傅溝通絕對沒問題,但老師傅很難接觸到年輕學生,透過這次的機會讓「世代共創」,「傳承」也是總統桌很重要的意涵之1。
最重要的是,這張怎樣呈現「台灣文化」,陳殿禮認為,必須賦予總統桌「生於天地初,根茂台灣土」的意涵,換言之,總統桌是融合傳統技藝與創新的結晶。在這樣的設計思維下,「總統用.生根桌」之命名獲得認同而誕生了。他說:「總統桌的特別,在於整張桌子結合許多傳統工法,成品沒有使用任何1根釘子,而是靠438顆傳統榫接結構組成,呈現極致的結構美學;在桌面邊緣的設計,也融入台灣廟宇屋頂飛簷弧形的理念,從側面看會形成漂亮的圓弧曲線。」
材料的部分,他也特別盡心,「選用台灣闊葉林為首的櫸木做為外部材料,台灣針五木的檜木做為內部材料,象徵對外可以『一櫸成名』,對內台灣人民可以『檜活人生』」。

過去,台灣的職人匠師透過鉋刀打造各式各樣木藝精品,但製鉋工藝似乎漸漸被遺忘,或不再被重視,看在陳殿禮眼裡,他要透過木藝美學的展現與展覽,推廣屬於台灣職人的文化。他指出,木藝文化裡,最重要的工具就是鉋刀,這是全世界木工藝術師的共同語言,對他來說,「鉋刀如同我身體血液裡面的一部分,也是我思維的載體」。
在陳教授的策畫下,從2016年起連續辦理3年5檔「福鉋系列展」,2018年更將台灣傳統木藝帶到美國華盛頓雙橡園雙十國慶酒宴,辦理「2018福鉋美國.幸福共好」策展活動,用木藝讓世界看到不一樣的台灣,展現傳統也是創新的木藝文化,讓千餘位出席國慶酒宴的各國嘉賓留下深刻印象。
傳統,必須創新才能累積,也才能生生不息地傳承,善於行銷的陳殿禮化身不同的角色,讓自己「盡心不用心」,發揮最大的生命力,為的便是傳承與創新,他近年不斷的藉著展示活動,鼓吹「負碳家具」和家具的在地化,畢竟「生命、生活、生存」是值得以「善藝」來展現的!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