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俗話說:「過猶不及」,這句話內涵著很深厚的道理。日本幡井診所西脇俊二(Nishiwaki Shunji)院長寫的「人生,剛剛好就好」便說:「菸酒過度造成的壞處自然不用多說,但是,工作、運動、人際關係等對人們而言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動,過度努力或熱中,同樣會造成身體不健康或精神疾病」。那,要如何才能做到「剛剛好」呢?
說得雖容易,但要做到卻不是1件容易的事。在「過」與「不及」之間的分寸,實在很難拿捏得恰到好處。難怪西脇俊二醫師也坦然地說:「即使明白這個道理,我們仍然在不知不覺中做得過度。尤其是認真勤奮占多數的日本人,行為過度的傾向特別高」。他更認為,「任何人其實都有著超乎預期之上的更多可能性,明明能夠讓人生走得更平穩、生活得更開心,卻陷入『再這麼下去不行』、『我這樣太不像話了』的負面思考,這實在太可惜了」。
通常,太執著於1件事情上,就很容易做得過頭了,西脇俊二醫師指出,「應該先正確認識『過度』的問題,轉換想法、改變行為,然後反覆去做成為習慣,才能擺脫『行為過度』的問題。看起來似乎很辛苦,但換個角度,只需依照這些步驟,任何「過度」問題,都一定能夠擺脫。」看起來,只要不過頭,便較容易做到剛剛好。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