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紅海怎樣變藍天

(曾季隆/撰文)

【特稿】兩年前爆發的疫情,迄今都讓全世界的人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有的人甚至永遠離開了摰愛的家人,現在的就業市場更是在氣候變遷、疫情惡化等多重的衝擊下,隱藏著極大的變數,何況處於前景未明的今天,怎樣選擇和決定,又關係到自己切身的未來!

當此之時,最好的選擇將是「以變制變」,雖然目前不知道「以變」的「變」是什麼,路徑也不明,但是幸好人是萬物之靈,懂得「嚐試」新策略來求變,以就業而言,不管市場怎樣起了大變化,自己仍然可以選擇與改變的權力。

在待業中的人,也許看到1則消息帶給他1個機會,讓他受到鼓舞;在職場紅海中的人,也許覺得不妨發掘自己興趣、開拓「複業」,便可以尋求變以制外在環境的變。

變,當然有風險;不變,難道就沒有風險?只要選擇風險是能夠承受的,那風險將不是風險了。以創業或開拓「複業」而言,都同樣有風險,若能嚐試「微創業」,是不是風險就降得很低了?什麼是「微創業」?也許是你第1次聽到。

去年5月1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大廳響起特殊的「鳴鑼聲」,2021年廣發證券大學生微創業行動也正式啟動。高校教育專家、創投機構代表及優秀專案代表等近100人齊聚一堂,聚焦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生態,協助他們投身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轉化(詳見2021-12-15「中國青年報」楊柳所撰「2021年大學生微創業行動啟動」)。

該文指出,「過去6年,通過徵集優秀大學生初創專案或創意方案,為300個初創專案發放扶持基金550萬元;同時,聘請200多名微創業導師走進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40餘所高校,通過微創業大講堂、微創營、專案路演等系列活動,與上萬人次大學生面對面交流,並通過視頻直播、雲講堂、短視頻等新媒體方式和上千萬人『雲上見』。」類似這樣的大學生行動,就是「微創業」的體驗行動。

要使職場紅海變藍天,最沒風險的做法,便是先發掘自己的興趣,再做個「微創業3個月行動計畫」,然後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讓自己親身投入「市場」實驗戰,正如同學習游泳一般,始終在泳池旁邊練習是學不會的,必須下水才能很快學成。

從「知」到「行」,最聰明的人是「即知即行」,這是幾百年前,明朝的陽明先生發現的,他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那麼,創業之前聽過而且知道「微創業行動」是什麼,就很重要了。這樣,不只大降低創業風險,更能夠讓夢想付之於行動。

所謂「微創業」,它和創業只有1字之差,這個「微」字充滿著玄璣,完全在於想創業的人的定義。懂得界定「微創業」的創業者,必然可以贏在未創業之前。任何人若肯親身來體驗,便享有成功和失敗的樂趣。失敗,是最好的老師!

成功,使人體會從無到有的美好滋味,而失敗卻能帶來經驗,也是另類的成功,何況成功裡總是隱藏著「失敗因子」,同樣的,失敗裡隱藏著「成功因子」,對於有親身體驗的人,他都能享受著那份幸福感,這絕對是只有知行合一的人才有的權利,希望大家來體驗「一人公司」知行家曾執行長安排的體驗活動。

曾執行長已做好準備了,他表示,「在斜槓的時代,盛行跨領域和複業的經營,可是想和做之間,如何變成簡單的事,這就有賴於透過交流進行『互助共學』,以前科技不發達,沒有機會學習當老闆,現在機會來了,請不要讓它離您而去!」

想「創業」的人若不知什麼是「微創業」,一開始便投入創業,那很可能要遭遇許多挫折,相反的,參加「微創業行動體驗營」,雖不能保證你在3個月中,能夠完全排除創業的風險,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必定將風險減至最低,並且瞭解自己的點子要如何調整創業行動。而有些人只想在工作之餘兼一下副業,以滿足多1個退路或增加1份收入,都可以考慮是否投入「微創業」,而給自己嚐試的機會,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欲知其詳,請將你「微創業行動」構想,並附簡歷,寄信箱至cowell.tw@gmail.com廣博勵進會曾執行長,他將可很快協助你「以變制變」,化紅海為藍天!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