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以變制變

(曾季隆/撰文)

【和精英超連結】這兩年來,全世界遭到前所未有的變局,幾乎是翻天覆地,如今還在波折中,內科園區的15萬多人帶動的15萬家庭,無論是企業或個人如何來面對,同時由剝而復,再創另一個盛世?如今,身在變局又如何能夠運用聰明才智,以及所積有的20年資源,同心協力一起尋求突破?未來已來到眼前,包括疫情的趨向、2030、2050議題,正等待著內科園區各企業領導者的決策與行動。

1個人的1生,有幾個半世紀?卻有1個人肯投入半世紀的追求,來實現他在少年時代想辦報的夢。從15歲到65歲,大部分都面對「失敗」,他卻「百戰不退」,終於在52歲時來到內科園區,在60歲才改變了「連戰皆北」的記錄。很多人可能認為他是傻子,甚至是瘋子!他數10年卻無怨無悔,依然希望能驅動媒體,使媒體轉動社會改善的巨輪。不惜投入一切,甚至連生命都可犧牲,為的是凝聚個人微薄心力,聚沙成塔,形成強大改變社會的力量。

▲曾季隆執行長於2003年創設第1家「一人公司」,迄今有將近20年實戰經驗,從創新理念到實務,他都樂意和有緣的朋友共享(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當前,內科園區面對變局的最大危機是,「各自為戰」,尤其沒有整體的「大戰略」。兩年來的「因變應變」,卻失去了對「變」的掌握。不同的是,他於民國96年創辦的「台北內科週報」,隨著內科園區的成長而成長,才能以1個人的力量辦起來。現在,他也必須面對這變局的挑戰。從去年開始,憑著對時局的敏銳度,他已尋求「以變制變」,開始從「易學」探求策略。

這位15歲(時為成功中學高1學生)發願辦報,並於26歲畢業於政大新聞研究所(民國64年),同時也開始投入準備辦報的工作,曾歷任國會記者、副總編輯兼副總經理、總經理、總編輯、副社長、報社執行長,以至於「台北內科週報」(2007年創刊)與「富貴有道週報」(2015年創刊)的創辦人、發行人及兩家公司的執行長,而且全部事業皆沒有聘雇任何員工,也就是澈澈底底的「一人公司」經營模式。

▲當年,曾季隆執行長站在「內科探索館」前,放眼內科園區的未來(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他,雖是兩報的發行人兼總編輯,但也是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和廣博勵進會的執行長,為了代表內科園區廣大的讀友,向這位今年73歲、每天看1本書、廣交朋友求進步的執行長請益,只好打破慣例,以兩報曾總編輯的身份專訪曾季隆執行長,並針對「以變制變」策略,請他以兩報為例,暢談從「易學」領悟的變革思維與行動方針。

曾執行長表示,「陽明先生曾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聖學只一個功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事』,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樣『即知即行』的精神,正是人類之能進步的動力,尤其面對變局的時候,憂心喪志都將使問題變得更嚴重。易經是講『變』的經典,可是和目前大家講的『因變應變』不同,易的變,是變中有不變,同時不變中有變」。

▲富貴有道週報曾季隆創辦人和謝聰評共同創辦人(也是BNI台灣地區國家董事),兩人為志同道合的夥伴(照片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提供)。

例如,曾執行長回答說:「我辦這份報紙是以創新的模式,顛覆傳統報業的型態,可是讀者看起來和傳統報紙沒有什麼不同,因為我只是將報紙原有的功能改變而已,其他都沒有變、也不需要變!功能的哪部分變呢?其實,我當年最大的變革是報紙在21世紀,和以前功能最大的不同是『連結』,傳統報紙的4大功能:告知、守望、輿論及教育,都可能受到挑戰,而在網際網路盛行之時,人際網絡卻退化了,報紙的新功能就是促進人與人的『連結』」。

創新的路總是不易走的,特別是報紙已有多少世紀的歷史(最早的「華文報」是漢朝的邸報),想顛覆它更是不容易!所謂「容易」,便是要有「易思維」,曾執行長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他顛覆傳統報業卻能辦起來?因為他無意中做對了1件事,他從開始財務收入就捨棄傳統報業的「發行」與「廣告」兩大收入,而逼自己非找出另1條路不可!最「容易」的策略,就是運用「有無相生」。在科技當道的今天,大家認為創新可以「無中生有」,殊不知運用「有無相生」的道理,創新就變成很「容易」了,這是另1個話題,有興趣的朋友請和曾執行長直接聯繫,他「以道相親、以書會友」,何況他受之於內科人太多了,更歡喜回饋內科園區的朋友!

(本文作者係「台北內科週報」發行人,也是廣博勵進會執行長,近10年更推動「一人公司」的創業與經營模式,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