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發展趨勢

(曾季隆/撰文)

【和精英超連結】公地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或稱「共有財悲歌」,是1種涉及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對資源分配有所衝突的社會陷阱。這個詞起源於英國作家威廉‧佛司特‧洛伊,在1833年討論人口的著作中所使用的比喻。而1968年時,美國生態學家加勒特‧哈丁在期刊《科學》將這個概念加以延伸,稱為「公地悲劇」。這個理論本身,就如亞里斯多德所言:「那由最大人數所共享的事物,卻只得到最少的照顧。」

會發生「公地悲劇」的原因是,有1群牧羊人在公共草地上,每個牧羊人都想要多獲利一些,所以某個牧羊人就帶了大量的羊來放牧,雖然他知道過度放牧,草地可能會承受不住,但他依然獲利了,而後,所有的牧羊人都跟進,直到草地牧草很快耗竭,悲劇就此發生了。

為了代表廣大的讀友,向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現任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的林建甫博士請益,就「共享經濟」新時代各面向,請他以高瞻遠矚的視野評析,已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發行16年的「台北內科週報」曾發行人專程訪問他,他也撥出相當的時間暢談:「共享經濟」的今天和明日,將如何來改變社會的經濟生活?使這次的專訪極具價值!

▲去年,林建甫博士參加「數位轉型論壇」發言情景(照片係林建甫教授提供)。

林建甫博士指出,「『共享經濟』的制度設計,是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良性混合體,就可給年輕人提供機會。」他所持的理由如下:

首先,共享經濟可以具有資本主義下的誘因精神,不是共產的沒效率,做得好的企業主一樣可以分紅,做不好的一樣會淘汰。

其次,技術上因為網路的普及與高速的傳輸速度,所以《經濟學人》評論共享經濟說:「在網路上,任何東西都能出租。」供需市場蓬勃發展,看不見的手一樣可以作用。

第3,共享經濟貨品的所有權是有主的,「不會釀成公共財的悲劇」,而且拜科技的進步得以隨時監控,如果是租用者順手牽羊或濫用造成毀損,或擁有者有財產損失,可以明確地判斷責任歸屬,要求租用者進行損害賠償,也保障出租者的權利與利潤。

▲林建甫博士發表有關「共享經濟」的看法(照片係林建甫教授提供)。

很可惜的是,共享經濟還沒能夠大舉推行,遑論普及!林建甫博士說:「因為生活、習慣很難改變。大家都想擁有自己的車子,要跟別人共享,仍很不習慣。還有,資本主義還是大部分人的思維,大家重視私有財產,仍以私有的角度堅持自己的份額。未來當大家有更多的愛心,關心年輕人的前途時,會發現共享經濟是條好路。我過去很喜歡陳之藩的文章,他在《謝天》中認為『無論什麼事情,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吧!』可是我覺得只是『謝天』太消極,推動好的制度,幫助年輕人更重要。」

這位具有高度人文情懷的經濟學家,在林建甫博士的眼中,「總體經濟不是一堆統計數字,而是國計民生成果的呈現」,他認為,「共享經濟主要的特色,在於資源重新分配,就是將閒置的資源透過網路出租,分享給真正有需要的使用者。不僅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亦可以讓需要承租者不需要花費龐大的費用,就可以得到最大的效用。例如上班族1個人開車,只有來回在開,但車子大部分時間閒置在停車場,等於有90%的時間車子毫無用途。由此可見,社會上存在龐大的閒置資源,沒有善加利用,十分可惜!Uber基於這樣的原因,希望透過共享經濟發揮效益,讓1個社群能在網路上取得未全部利用的資產(如車子)所創造的價值,降低擁有這些資產的必要性,達到資源利用極大化!」

若再進一步探討,為什麼這樣好的制度無法很快推展起來?他回答說:「共享經濟的罩門是『信任』。透過網路作為溝通媒介,陌生人看中的是物品或服務的使用價值。但是使用時,如果是濫用造成毀損,或事後順手牽羊的話,擁有者就會有財產損失,可能會欲哭無淚或求償無門。因此在共享經濟的經營模式中,保險是重要的一環,各式各樣量身訂作的保險可能要被發展起來。當然共享的根本還是人的素質、信任的程度及後續違規的懲罰。現在手機叫車,用電腦訂民宿,網路的買賣家已有評價。累積的口碑,也成為最有價值的資產。公平評價制度讓人與人之間產生好的互動,也可促成共享經濟的發展。」

▲對於經濟動態,林建甫博士不只關心,而且常有深一層的見解(照片係林建甫教授提供)。

是不是人性使然?為什麼大部分共享的是物質方面,而咸少是感情或人脈方面,「人脈共享」會有那些難處?應該如何促進才能實現人脈的共享?對此,他提出的看法如下:「人脈是很主觀的,有時有的人互相看不順眼,人脈就無法建立。社會上人與人相處,雖然有溫情、友情、愛情,等等不太計較得失的狀況,但因為時間、資源對於每個人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也必須了解,在利害關係的考量下,人脈的本質是價值交換,也就是彼此認可對方的價值。互利情況建立的人脈才可以長長久久。」

另方面,他強調著說:「年輕人沒有經驗,缺乏人際關係,又是難以突破的障礙。因此如何讓年輕人可以迅速取得人脈?讓人脈也可以共享?需要設計人脈的共享機制。這也需要由有經驗的善心人士,組成團體,凝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讓年輕人參與,讓大家有歸屬感。然後,以有系統的方式讓年輕人學習,讓年輕人認識先進,也可以讓年輕人付出,先進也感覺滿意,達到互利的境界。關鍵也在於:好的團體才可以發揮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好人脈是1座挖不盡的金礦,是1筆無形的財富,對年輕人何等重要!總之,共享人脈是共享經濟的頂層目標,更可以幫助年輕人的好發展。」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