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在轉變中

(陳英聰/撰文)

長照的發展,從1.0的居家復健,到2.0居家復能的滾動式修正,可以說有很大的進步,但這條路的未來,還有很長的日子需要面對,而我個人正是始終參與其中,希望它能愈走愈順!

從最早的長照先導計畫,進行到居家復健開始,一直到民國96年「大溫暖計畫」開啟了長照1.0一共經歷了10年。當時的居家復健,主要是由物理治療師與職能治療師擔綱演出。許多地區因為缺乏人力甚至政策推動不力,因此服務案量極少。

直到2017年政府擴大服務範圍,全力推動長照2.0政策,改以結合北歐模式項目思維的復能方式,讓更多跨專業成員進入,並且擴大服務對象。在政策全力運作下,民眾更有機會認識長照服務,因此案量爆發。數年來,不只是專業的復能服務,而且「復能」的定義是主要以恢復日常生活功能能力的訓練,另外,原本的居家照顧服務、長照交通、長照輔具等領域,也因此擴大。

長照服務,目前是採用滾動式修正,並且政府希望用資訊系統以大數據方式來進行管控,過程中由於修正幅度大,許多單位因無法適應而收場。同時,由於市場競爭白熱化,最擔心的是劣幣逐良幣事情發生。因此,各縣市政府對於管控嚴謹,但各縣市政府標準常常不同,尤其是文字解讀不同,可能政策的施行方向也有所不同,使得跨縣市服務的團隊必須進行許多適應與修正。幸好,由於民眾需求者眾,所以各地不乏許多優秀的團隊成立。

對於治療師或專業醫事人員而言,近20年來薪資除了成長很少外,甚至還有倒退現象。而今,由於長照的政策支持,讓許多醫事人員,包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呼吸治療師、營養師、護理師、藥師…等能夠參與這個服務的機會,收入也因此增加。另方面,政策的修正卻大量減少服務次數,表面上,是讓整體服務的意義更加合理化,可是最後卻造成許多醫事人員深受影響,只好無奈轉回醫院診所上班或另謀其他出路。市場機制如此,其實乃受制政府一些政策。而對於全民來說,新型態的服務模式已儼然形成,也算是福氣了。

(本文作者係資深物理治療師,且是拓齡公司總經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