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的治本之道

(梁又照/撰文)

恐龍,在地球上存活係自1億4千多年到4千多年前滅絕,也就是說,在地球上存活了近1億年,卻沒有進化出萬物之靈的智慧?而在後來300多萬年前,在非洲西海岸山洞發現的智人的化石,及其敲擊成石器的原始工具,迄今為止不過是100多萬年,人類智慧的「認知」與「創新」能力,卻已創造出人世間現代的物質「文明」與生活「文化」的萬物,實在是不可思議!這究意是生物進化過程中,因巧合構成基因突變,或優勝劣敗的結果嗎?究竟是屬於「天賦」,還是後天環境與教育的培養所致?

人類智慧應用於創造人世間萬物的「認知需求」與「創新設計」,有所謂的「雙鑽石」設計模型。而「雙鑽石」此1形容詞用於人類創新設計思考,係源自於英國工業設計推廣中心,後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應用於其設計思考教育的設計思考程序中。

它的理論指出,人類應用設計思考者解決問題時,必須右腦感性的發散,思考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案,再以左腦理性理性判斷,去蕪存菁的收斂,歸納出符合理性需求的最佳結果。此一發散(喇叭型)與會收斂(收口型)的示意圖,剛好有如樸克牌中紅色Diamond的形象,故稱之為鑽石!

在美國史丹佛大學設計學院提出的設計思考程序中,以設計思考方法產出最佳設計既屬重要性,但在創新設計工作中,卻又如何理出創新產品或服務系統的內容?一般而言,目標市埸定位與顧客區隔,應用同理心,真正瞭解目標使用者想要、需要及追求的內容!此亦屬於另1應用感性發散,瞭解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應用場用的需求,而才能創造出附合市場定位,及目標族群所需,包括實用、好用、易用、愛用的產品。如以英文敘述,前面鑽石追求的是Do the right think(做對事情),而後面鑽石才可能Do the thing right(做好事情)!總之,我們國內產業與設計教育,大多注重後者,那是以價格競爭過度期問的手段,「認知需求」與「創新設計」,才是我產業「轉大人」冶本之道!

(本文作者係華冑設計企業公司創辦人,現為台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教授、長庚大學設計研究所客座教授,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設計付出心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