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兵布建人際網絡

(曾季隆/撰文)

在網際網絡發達的新時代,人際網絡的布建再不能遲緩不前,何況依賴著同溫層的人際關係,豈能突破當前的困局,而進入贏家的行列?

已進入2022年的今日,如何布建人際網絡,將決定自己的生活品質甚巨,必須用心經營。人際關係的網絡化,本來就是每個人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你是誰,還不如你認識誰」,這句話最能表達「人脈」對人們的幫助。結識對的朋友,無疑的是,很快會增進自己的生活品質。只有人和人,才能夠幫助人。在以「人」為主的社會,人脈的布建即使花費很多心力,卻還不一定能獲得!可見人際網絡的布建,非出奇兵不可!

Francis Bacon說:「如果你把快樂告訴1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1個朋友傾訴,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朋友關係,是建立在「有福共享,有難同當」上。對於由朋友與朋友連結而成為人際網絡,就令人無限嚮往,尤其是「人脈共享」所產生的力量,更將難以估計!

以經濟學者的立場,曾任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現為台大名譽教授的林建甫博士觀察到:「共享經濟」的這個世紀產物,竟可以救濟了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所不足之處,卻集這兩主義之長!事實上,佔有物品最大的目的,都在於使用它所產生的價值。正如同買1輛車,每天用車的時間必然不多,但必須負擔擁有它的全部費用。在自己不使用時,若能為人所用,而且自己也可以因此而有收入,豈不是一舉兩得?這便是利人利己的事啊!

很幸運的是,社會的進步與科技的發達,帶動今日人脈的拓展和布建,尤其進入共享經濟的新時代以來,更能實現我們過去夢寐以求的生活,想要「貴人相助」也再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了。

▲布建人脈的「三合一新工具」,正是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花費15年的長期實驗與印證,才完成兩報(即「台北內科週報」與「富貴有道週報」)的創新,再加上網路平台的運用(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真正的「共享精神」,必須從利他出發,始能達到利己的目的。就以「人脈共享」而言,每個人只要和3位朋友藉「人際網絡工具」連結起來,即能透過與朋友連結成1圈,再和認識朋友的朋友成1環,經由「圈圈相連、環環相扣」,布建起最強的「人脈網絡」。換言之,任何人只與3位朋友藉新工具相連結,即可形成每個人都布建綿綿相連的網絡,並且在此網絡中都可以共享巨大的「人脈紅利」。

布建人脈的新工具,正是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花費15年的長期實驗與印證,才完成兩報(即「台北內科週報」與「富貴有道週報」)的創新,使兩報有別於傳統日報的功能,並經最近半年疫情嚴重時的整個轉變,始進入2.0階段,讓兩報與「廣博學習平台」(網址:https://lybetter.net/)結合起來,成為「人際網絡」布建的新工具。

若要使用這3種工具布建你的人際網絡,其實也不難!就像你使用LINE一樣簡便、好用,只可惜LINE只是通訊和聯繫的工具,而不能讓你和你3個朋友很快擁有成千上萬人的人際網絡。如何透過兩報和「廣博學習平台」,實現你布建人脈網的目的?尤其報紙又怎會具有「連結功能」,而能助每個人一臂之力呢?

有心要建立自己人脈網的人,就像使用LINE一樣先使用這3種工具,其中兩報的對象是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的15萬人,他們之中很可能有你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可是你卻不知道,只要你的訊息刊載在兩報上,他們(包括你還不認識的人)透過報紙就可認識你,將來也有機會成為朋友,何況本來就認識你的朋友!在此同時,由廣博勵進會將你在報上刊載的訊息,或是你希望網路上朋友的訊息,都能幫你製成網路版,你便可以透過自己的管道發到網路上。這樣兼顧線上和離線兩方面,運用實虛整合的媒體,達到人際網絡的布建。

更值得一提的是,和使用LINE不一樣,你大可不必和很多人連結,就自然形成很大的人際網絡了。每個人只要連結3位肯「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的朋友,便能透過朋友關係而連結到百、千、萬朋友的朋友,彼此之間莫不具有朋友關係,每週也都從獨特的報紙得知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的訊息,大家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形成很大、很大的關懷力量。這一切,只要從你使用這3種「人際網絡新工具」,便可參與百千萬人的大家庭,實現前所未有的夢想!機會,是給行動快的人!

▲經由人際網絡,朋友的朋友或朋友的同事、夥伴,都能夠連結起來;圖係曾季隆創始人在某次研討會認識東海大學許恩得教授(左3),一直有聯繫,數年之後,透過他引介,前往參加「創業實習合作會議」,與東海大學謝佩珊(右3)、唐運圭(左2)、吳安娜(右4)等老師結識,並形成網絡化(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已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