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人物專訪】2030的腳步,已愈來愈近了,不趕快加緊「碳中和」的進度是很可慮的情況,可是如何從各層面來推動,才是正本溯源的根本之計,在此趨勢下,不同於一般家具設計展的「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特別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與台北科技大學木藝培育暨設計研發中心攜手籌畫,是以台灣在地木材為主軸,首推「負碳家具」,響應碳中和與環保永續目標,吸引大眾關注碳排放與環境永續發展問題。
策展人陳殿禮教授表示,「本次展覽圍繞兩大主題:『負碳家具』與『生活藝術』,兼顧環保與美學。所有展品皆使用台灣國產木材,結合傳統匠師技藝,以木材自然邊的形式呈現『3分天成7分人』天人共創的藝術家具」。

陳殿禮教授認為,「尊重萬物生命的本質,以善心意真誠對待材料,以善工藝完成作品,發揮物的本質美,並物盡其用是負碳的基本概念;因此,透過創作者的創意,視國產木材的物性來發覺它的美,讓觀者能感受到它的獨特性。以台灣杉為例,多節為其特徵之1,傳統匠師視節為缺點,欲去之為快,爾今惟有在消費者具備環保與尊重自然的意識下,方得重新被看待與詮釋,然每1個節都是獨一無二的生物成長的印記,是樹木成長過程中向上攀升,向外爭取陽光長出新枝芽,自我突破成長的歷程所遺留的符號,一切皆如此順其自然而生,這才是生命力的展現,何其珍貴與獨特。因此,在作品台灣杉情系列長桌、長凳的設計則是尊重自然順應天意,保留了材料的本質,留下自然邊及樹節,呈現材質本身的天性,表達創作者對自然的禮讚與敬意,摒棄了傳統對材料的對待方式,亦是負碳敬天惜材愛物的表現,符合『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然法則。」
木材是有生命的,砍伐之後,匠師讓它重生!陳教授指出,「在設計上特別凸顯『節美絕美』獨一無二的作品符碼,同時也尊重天然材料的天性『端裂』的本質,例如在長桌腳端部開裂處,透過人意的處理注入現代的環氧樹脂材料,並輔以領結榫來規範開裂的再發生,來呈現出具有當代藝術性的視覺效果,也是創作者的真誠對自然的善心意,表現出善工藝的作品。」

誠如以上所述,創作人在藝術與設計間以「3分天成7分人」的理念,所呈現出來的作品,「3分天成」是上天巧手所創造出獨一無二的藝術作品,而「7分人意」則是根據家具機能與使用者需求進行設計,來符合使用者實用性機能的期待,並扭轉了傳統家具對待材料的思維,留下自然邊與節點,陳策展人說:「我們在材料的利用上更符合減碳的信念,讓碳固鎖家具中,提高了材料的使用價值,凡此總總作法的目的即是『節能減碳』,讓家具製造過程的碳排量,小於木材本身的固碳量,便符合了『負碳家具』的目標」。
藝在‧有情-台灣國產材家具設計展展出訊息如下:展覽期間為即日起至2月28日每日12時~21時(逢週3店休);展覽地點:有情門-新南門市(台北市中正區新生南路1段114號)。

(本文作者係廣博勵進會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己逾15年,更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