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在每個人的生活環境裡,若沒有良師益友,是無法過著好日子的。星雲法師曾說:「益友就像良師,良師也可以成為益友。這種思想,比較可以活絡彼此間的關係,同時又能保有相當的尊重,是1種很有活力的想法。」正是告訴我們如果能夠兼得,將益友當良師,而且也能夠將良師當益友,彼此之間不要有距離。
古時候的社會環境,是以師為天,學生是地。星雲法師也曾指出,「在過去的世代,父母是天,子女是地;師長是天,學生是地。無論關係如何密切,總還是天地之間,遙遠的距離。唯有在佛門傳統之中,有所謂『三分師徒,七分道友』的認知,這是民主與平等的1種思想。這種思想,使得佛門倫理,更加的鮮活,更加的有生命力。」可見師生之間若能親近,對彼此都是很有益的!
在沮喪的時候,益友會鼓勵我們;在迷惘的時候,良師會指點我們。益友兼為良師,則將不時提攜我們,讓我們生活在充滿美好的人際關係之中。這是最令人感到幸福與快樂的。這種日子如何可得?最容易之途,便是先修煉自己的品性。只有具備好品性的人,才能吸引良師益友,也才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論語‧述而》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便是尋求良師益友的修煉之道。從師友學習,將可以提升自己的程度。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想尋良師則從益友的結交著手吧。
(本文作者為廣博勵進會公司執行長,逾半世紀來,始終為創新報業經營模式付出心力,更將見證台灣走上「驅動媒體改善社會」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