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本報專訪】人有渴望,渴望能在天空自由飛翔。自從有了飛機,雖然可以帶每個人藉著它滿足飛翔的願望,不過那份渴望仍在心中。就在心底深處有這樣的想望,翁柏吉不是飛行人員,也和航空產業關係沒很深切,卻受到大家的推舉,成為華夏航空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所看重的是,翁柏吉奉獻心力的精神,和他促進整體航空產業發展的心。於是,他首先成立「大雁團隊」,以結合群力、共創共享,他說:「我們學習雁群飛行精神,作為團隊的核心價值,並以飛行員的精神,推展各項事務」。
過去,長年在大陸各地奔走的翁理事長,看盡了通航自政策推動到遍地開花,紅紅火火的迎來了產業發展前景,也看遍了大山大水,然而疫情無盡無情的發生著,也讓他有機會停下腳步,重新領略鄉土的美好。
翁理事長表示,「回到台灣,關懷『運動類航空』的發展,有特定機會在壽豐起飛,翱翔於好山好水的花東,沿著縱谷向南海岸山脈、中央山脈伴隨在兩側,映入眼簾的是稻綠脈動與山景的壯闊,感受著有如齊柏林導演從空中看見台灣般的那份悸動」。
對於飛行,翁柏吉理事長指出,「翱翔在藍天不再只是夢想,以往受限於知識流通、天空的開放等因素而令人卻步,有夢卻難以築夢。為了協助大家圓夢,我們將推動『千人飛行夢想計畫』,透過科教、趣味、美學的方式,讓人人可以輕鬆愉快的獲得,以傳達航空的面貌、範疇、生活上的運用、對環境的影響。有志從事專業飛行員的青年學子,也能有正確的觀念與專業客觀的評估。」

不只是推動「千人飛行夢想計畫」,而且翁柏吉自從感受到「飛上天空的那份自由開闊的感覺」之後,他說:「親身感受,實在超越言語文字的表述。航空運動飛行的喜愛,是需先從教育開始建立正確的科學觀念,有了正確的知識才能帶領正確的行為反應。飛行科學教育的推展普及,才是長期產業發展的基石。這一份體驗,更落實了奠定飛航基礎的信念與實踐。」
人生的上半場,翁柏吉早已經營事業有成,卻不斷思考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終於他獲得了啟示,擔任理事長時,很快成立「大雁團隊」,他表示,「當前面頭雁鼓動翅膀,產生氣流,後面就1隻跟著1隻,自然排成整齊的人字形或1字形隊伍(守紀律精神)飛行著。頭雁為群雁識別方向,很辛苦,因此會變換隊形,不時改變頭雁,隊形總是維持井然有序、穩而不亂,並且可利用群體力量防禦敵人的來襲」。
有好團隊,比什麼資源都重要,這也正是他能以非飛行相關背景,帶領1群飛行專業領域人士的原因,其實他是學習大雁的飛行,既可以內行領導外行,也可以外行向內行學習,何況「人人可成為領導,人人學會領導」,這就是成功不必在我,但成功一定有我!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