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的敏捷之道

(曾季隆/撰文)

【人物專訪】最近應廣博勵進會之邀,有心協助曾執行長推動「廣博敏捷創業輔育營」的張峰睿顧問,和敏捷式管理結緣至今大概也有7個年頭了,當初開啟學習敏捷式專案管理,是因為他在工作上運用「傳統瀑布式專案管理」遇到了瓶頸,無法創造出客戶與公司團隊最大的價值。使得客戶不滿意與團隊空轉的雙姝狀況頻繁發生,而這樣的情況也因為在幫工作團隊導入敏捷式專案管理的運用後,獲得極大的改善,使得他當下更有信心與堅持投入相關的實務教學推廣與應用至今。

在這1個「變化成為常態」與「風險相對高」的年代,傳統的研發與製程已無法追上市場變化的腳步時,客戶每天接收著「快速的、新奇的、多樣的」資訊,專案就會變得複雜而無法預測,傳統的專案管理方式也就顯得捉襟見肘,也常造成客戶希望「專案要快、品質要好、價格要便宜」的價值觀,與專案團隊堅持的「範疇確定、成本控管、時程如期、品質達標」的價值觀有很大的衝突,而這也就是造成客戶不滿意與團隊空轉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面對這變動快速的年代,如何快速結合雙方的價值觀需求,滿足變動調整的需要,「敏捷式專案管理」無疑正是經營者與團隊的1盞明燈,而對創業者來說,也是幾乎相同的道理,只是面對的問題不同。

▲富有「敏捷專案管理」與創業經驗的廣博勵進會張峰睿顧問(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何謂「敏捷式專案管理」,張峰睿顧問舉例說:「我在建築師事務所面對的業主,都是要把不明確的需求圖像化與價值極大化的1群,記得有1個很有趣的經驗,在剛剛學完敏捷式管理後,之前(用傳統專案管理方式)執行的案子發生了1件趣事,就是客戶改了11版次的圖說,結果第1版次與第11版次要進行更改的圖說時發現居然幾乎一樣,這時繪圖的人員頓時火氣上來了,當然事後在我們的安撫與調和下就繼續進行,但也讓我深深體會越快讓團隊與業主價值連結,找出最高價值的排序的『敏捷式管理』,在面對價值變化或不確地需求時,是有效的解方。」

張峰睿顧問接著再談個案例,他說:「另1則小故事是在傳統的認為是典型瀑布式專案管理的建築工地裡,其每天召開工具箱會議的模式,居然是敏捷式管理中Standup Meeting所問的3個問題是一模一樣,即一、昨天到今天做了甚麼?二、今天到明天預計要做甚麼?三、遇到甚麼困難?換言之,主要就是讓進度跟問題透明化,讓大家能調整出一樣的步調與爭取價值最大化,這無疑亦是符合『敏捷之道』的精神,可見敏捷的精神早就無所不在。」

▲張峰睿顧問是很好的「敏捷專案管理」教練,他過去指導很多學員(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既然「敏捷管理」是以「價值驅動」使團隊與客戶間合作調適到最佳狀態,那麼如何建立敏捷團隊與價值呢?張峰睿表示,「曾經聽過1句話說『最遠的距離是把你的錢從你的口袋、放進我的口袋』,其意涵就是說明當雙方『價值』不同時,會發生有很多不信任狀況讓價值觀會不一致,如何讓『價值觀』在客戶與團隊之間有共識?這是每個從事專案管理的人員每天必須面的問題。」

隨後,他接著說:「依個人淺見,客戶與團隊間的價值觀,無非是建立在如何把雙方的專案『利益最大化』,而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必須所有考慮與選擇都要透明且清楚,而希望造成這樣的結果必須有1個專人負責(也負成敗責任),協調客戶與團隊之間的需求整合(懂雙方的語言,必要時讓對方能聽懂另1方想說的精髓為何?)如此才能逐步建立信任狀態下,客戶在確保團隊是真心幫助利益最大化,也才會真正提供其所『期望價值目標』,供團隊幫助達成。當然團隊也必須具備完成專案的各種技能,以往常見團隊組成並非具備完成專案所需的各種技能,仍跟客戶說明這已是最佳技術,這也往往會讓在尋求雙方『最大利益價值』的這條道路產生初歧見,而最後分道揚鑣。」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對於「敏捷專案管理」,必須學中做、做中學(照片係廣博勵進會公司提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