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難的角度看,任何事情都會有難的一面,只要將它難的部分找出來之後,剩下的部分也就容易處理,以此觀之,創業這件事將比找工作容易。先講當前的就業市場,對新鮮人謀職有哪些不利因素?第1,自有疫情之後,以前學到的東西變得難以派上用場;第2,現在職場的人都忙於應變,無論企業或員工沒有工夫培植新人;第3,也就是僧多粥少的問題,尤其AI時代已加速來到,壓縮了原有的職缺,顯得競爭更激烈。
上述就業問題的解決,都無法操之於應徵人員之手,使得新人難以找到滿意的工作,而創業就不同了!創業雖難,但卻能由創業掌控決策權,他可以想方設法來解決。比如,創業需要資金,也可以想辦法用很少的錢來創業;又如,創業要用人,即使沒錢雇人也可以先從雇用自己做起。再說,創業需要生財器具,你也可以先租後買。總之,對創業者而言,他就握有決策權,讓他將難的事情先從容易的部分著手。而找工作的這件事就完全不同,他事事都要聽從別人的決定。
再進一步探討,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在今日是更為困難的事。因為除了前述的問題之外,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存在,例如,機遇就不是任何人能夠掌控;又如,應徵對象對求職者的評比通常難以客觀。而反觀創業,主從位置則完全反過來,將以你的角度來看待事情。
創辦台達集團的鄭崇華名譽董事長曾說:「只要我們不放棄自己的夢想,堅持在崗位上,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而且專注踏實地去做,社會就會愈來愈好,每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生活。」
創造社會價值的信念,就可以看到他人看不到的需求;專注踏實地去做,就可以找到藍海市場。培養許多創業之士的黃俊堯教授,在「創業基因啟動碼」書中有篇導讀之作,最重要的是,他指出,「我們在創業者(entrepreneur)身上,可以清楚看見兩種並不互斥,但未必共存的強烈動機。其1,是想巨幅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利己);其2,是想讓這個社會發生自己想看到的顯著改變(利他)。現代意義的創業者動機光譜,以上述兩種動機為兩個端點,涵蓋各種可能。」利他,其實才是利己最短的途徑。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