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俗語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而在今日的網路時代,已進化到物聯網階段,更有AI機器人(極度仿真機器人Sophia,甚至沙烏地阿拉伯已願賦予公民權),使人與人之間是既廣為交流,又變得生疏了,即使在網路上相識千百人,可是在生活上卻很少一起學習與互相幫助,這時候不只「人際關係」漸形薄弱,而且「人際網絡」更缺乏實體感,好像「相識滿天下」,遇到事情卻「知交無半人」,無法找到朋友助一臂之力。
事實上,朋友固然是每個人在社會裡重大的支持源頭,尤其透過朋友延伸出去的力量極大,可是我們很容易發現,「網際網絡」愈發達,「人際網絡」愈疏遠,也就是大家都求其便捷而「只」使用「網際網絡」交流,疏於「人際網絡」的經營。長期之後,我們將感受不到「朋友的朋友」力量既溫暖又大。那麼,「人際網絡」有沒有像「網際網絡」一般的便利工具使用,讓自己和朋友的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能夠透過「友誼」建立起強大的社會網絡?
能不能在網路時代建立起前所未有的「人際網絡」,完全取決於「使用工具」與「工具使用」。如果能夠有些很便捷的工具,每個人都很樂意使用,自然就解決了問題。而說到便捷性,當然現成的有網路可用,我們只要再加上實體的工具,即能達到網路達不到的地方。換言之,「網路」加上「人情」就是「人際網絡」最佳的媒體了。「人情」的表達如何可以傳播出去,同樣的也需要現代化工具。
朋友,是我們認識而有交情的。朋友的朋友,我們不一定認識,更談不上交情。可是對自己朋友來說,是他的朋友,也可以是你的朋友啊!只要知道這樣的關係,我們能夠透過「現代化」的媒體來實現「人際網絡」的布建。
台大名譽教授林建甫博士曾說,「人際網絡能與人共享是偉大的情操,因為人脈的累積是非常不容易。人脈可以讓我們在社會行走,處處得到幫助,因為到處有貴人。相反的,沒有人脈,都是要靠自己,處處是按規定的繁文縟節,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忙,那做起事來就是事倍功半。大家耳熟能詳的『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就是最好的寫照。」誠如他的見解,筆者也深有感受,為什麼人與人只能處於競爭的立場,而沒有辦法「共享共創」呢?
不是針對問題找答案,而是針對目標找解決方案。以工具來講,網路是現代的工具,而報紙是傳統的工具。傳統上報紙的功能,目前幾乎都遭到更好的工具所取代了,它非根據當前的新需求而「現代化」不可!為了讓你朋友的朋友成為你的朋友,同時讓你朋友成為你朋友的朋友,歡迎使用筆者為大家準備的工具,來輕鬆布建自己強而有力的「人脈」,機會是給快速行動的人的!(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