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怜伶掌握趨勢

(曾季隆/撰文)

【人物專訪】今年3月,陳怜伶創辦人以甄選第1名的資格,參加了良機文化基金會主辦的「銀青共享創業實習營」。早在那時之前,她就已在籌畫「台灣成功學苑」了。數月以來,她腦中構想已愈來愈清晰,希望藉這次「創業實習」的機會,能進一步釐清一些問題。

陳怜伶說:「拜網路、5G、AI崛起所賜,斜槓族的(Slashie)職涯不再只是單一縱向的發展,而是能將興趣,愛好,結合工作達成享受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此一現象,更促成微型企業的發展。」

首先,她談到微型企業的定義和趨勢,她說:「中小企業發展條例所稱的小規模企業及政府在2007年施行的微型企業貸款鳳凰計劃中,都將微型企業定義為員工人數5人以下的企業。這與美日及亞太經合會APEC的標準相同。同時,英國當代管理思想大師、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查爾斯.韓第,在其著作『第二曲線-社會再造的新思維』書中亦指出,從2007年以來,英國的就業成長有83%,來自跳蚤或是自僱型的工作者,甚至許多跳蚤都年過60。從媒體得知創業年齡分佈區間甚至是40-59歲為最高。」

踏出校園後,陳怜伶一直從事會計領域的工作。當年在中部最大規模的敬業會計師事務所服務,她的許多專業經驗都來自於此。1987年便自行創業,開了1家小型的記帳事務所。積35年經驗,她深知小、微型企業經營的疾苦。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月刊趙文衡報導,在「APEC微型企業議題-兼論台灣微型企業之發展」1文中指出,「微型企業(micro-enterprises)的經濟效益,除了報導其在發展中國家是為了消滅貧窮,已開發國家而言,是包含較多的創新與開發新事業的內涵外,一般國際上對微型企業的援助包括訓練、諮詢服務、行銷協助、微型貸款等。但是除了微型企業貸款外,結果通常令人失望」。

時代所趨,陳怜伶創辦人表示,「我打算成立『台灣成功學苑』之後,將提出具體的辦法來協助企業一臂之力。首先,將具體盤點出該企業或組織實際上的『資負債負債表』,接著透過『教導與學習』編制簡易的『現金流量表』來診斷企業的問題所在。而微型企業既然蔚為趨勢,為解決其發展和經營上的瓶頸,我認為唯有透過組織發展策略來完成,尤其我也認同廣博勵進會曾季隆執行長倡導的『一人公司』組織經營。未來,希望有機會和他攜手合作,共同為台灣的微型企業打造1個有利的發展空間,並為有心創業的人提供創業實習機會。」(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陳怜伶創辦人講解「事業永續經營的8大要素」(照片係陳怜伶創辦人提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