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2016年11月3日的這1天,在台北科技大學舉行「工業科技與創新設計高峰論壇」,當時雖然沒有引起新聞媒體太大的重視,但對於關心國家發展與瞭解「設計」在今日重要性的人士,卻是很關鍵性的1場盛會。
當天,不只請來重量級的許士軍教授,而且也邀請Scandinavian Design創辦人Gideon Loewy與曾任德國Target Design主任設計師Johan Geiger等兩位外籍教授,及來自大陸極負盛名的中國工業設計帶頭人柳冠中教授。而這場盛會的幕後推手,讓它能夠排除困難,而在慶祝全國工業總會成立70週年與工業設計在台灣開設50週年之際登場,更是贏得產學兩界尊崇的梁又照教授。他既是跨界人士,又致力於設計教育與實務長達半世紀,迄今仍然退而不休。
事隔5年的今天,在工業設計領域,台灣與大陸都有新發展,大陸腳步已快過台灣了。柳冠中教授所提出來的「事理學」與「共生美學」及「生活方式說」等設計理論體系,則在大陸影響極大。他早年留德返國,任教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前身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育才無數。他在教學與工作中,屢屢強調「通過設計去全盤思考人、事、物之間的關係,因地制宜地規劃設計,重塑生活方式」,更獲得業界的認同和肯定。
柳冠中教授曾於來台參加上述論壇時,發表「寫給台灣科技產業界」1文指出,「設計是引導人類分享、制約人類對『物』佔有欲的實踐。這正是設計能與科技、商業並存的根本,也是人類社會不被商業、科技毀滅的創新!」這充分顯示他思想和理念的高度。
在前述文中,柳教授更強調著說,「當前世界領域的『服務設計』基本仍局限於為逐利的工具、技術層面的探討,至多是策略層面的研究,仍以『商業牟利』為目的!忽略了『服務設計』最根本的價值觀——提倡分享的使用、公平的生活方式!這個價值觀的昇華才是己發展了百年多『工業設計』真正的歸宿」,這段話也確實擲地有聲!
據柳冠中教授所說,早在1985年,他便已提出:「設計」本身就是1種創造行為,是「創造1種更為合理的生存(使用)方式」。循著這樣的理念,更以「品」字來說明,他表示,品字有3個口,第1口是滿足生理飢渴、飢不擇食;第2口是炫耀地位、科技,追求享受;第3口則應節制、適可而止,可永續。總之,在他的心目中,「設計不僅僅是生意,而還應為人類可持續生存繁衍擔當!」
最令人稱誦的是,柳冠中教授將設計方法論提升到了1個前所未有的思想高度。由於當前大陸正處於產業結構轉型的特殊時期,他數年前已意識到大陸的企業創新機制,還有著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必須實事求是,建立符合國情的企業創新機制。(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