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在台灣

(曾季隆/撰文)

在地球村的時代裡,有很多文化概念都重新定義起來,尤其最近幾年國內的政治氛圍有了變化,更是強調「主體性」,而筆者對文化的認同是頗為傳統性,也就是文化源於庶民生活,並成於菁英的增益。個人直覺上認為,不必爭論誰是核心或是主流。這個世界是必須相互尊重、相互依存,沒有哪個民族的文化,是不受異族的影響而可以生成的。換言之,文化在今日已是多元的。

中華文化在筆者的心目中,早已是難以分割了。出生的那1年,正是台灣與大陸分隔的那1年,也就是1949年;母親懷有筆者的時候是在廈門,但卻在台南才生下筆者。接受教育的過程,正是國民黨1黨獨大,完全執政的時期,也是所謂「漢賊不兩立」的時期。這樣的成長環境,卻在步入中年時起了很大變化。那時的工作,正巧是在新聞界。大部分黨外人士抗爭,都在現場親眼目睹。那麼,處於時代變遷的衝擊下,對中華文化的感受和體會又如何?

事實上,對筆者而言,中華文化簡要地說,只有兩個字,1是「仁」,1是「義」,也就是孔子儒家思想為代表,但是它的包容力卻是可以百家爭鳴的。仁,兩個宛若1個人,也正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胸懷。更重要的是,在於「己欲立立人,己欲達達人」。台灣今天正是要認清自己的時候,便必須從文化的根源探求。林谷芳先生曾認為,中華文化是台灣文化的淵源,也是台灣文化最重要的1部分。筆者也相當認同他的這個觀點。

由於台灣是多族群的融合,所以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深淺各不相一致,當然接受程度也各自不同。可是筆者所要強調的是,不必爭執誰是文化核心。其實,強要人民接受的文化就不成為文化。如果非要人民接受中華文化是排除在台灣之外,那樣的政權必然維持不久。當年的威權壓迫著「去日本味」,可是它仍然在台灣文化中,就如同今天要「去中」,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依舊是「中式」為主的。能夠去除的,就不是文化了。唯有文化,不受政治力量的壓迫,因為它是你無法要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東西。

講到「仁」和「義」,如果要去掉中華文化,豈不是台灣人都要變成「不仁不義」的人了嗎?那樣的人還可以算人嗎?不算人,還可以當台灣人嗎?中華文化能夠融合異族文化,如果台灣文化去中華文化,不是顯得連同文同種的文化都可以去除,那麼台灣文化還能以多元文化自許嗎?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