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又照教授只問耕耘

(曾季隆 專訪/撰文)

【人物專訪】何謂「大我精神」,尤其逾半世紀以來,民國51年畢業於台大機械系,民國57年獲得聯合國獎學金,赴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隨國際系統性設計方法創始人Dr. Bruce Archer教授,研習系統性產品設計方法的梁又照教授,始終不改其志,奉獻自己的青春歲月與中壯年的奮力不懈,直至現年82歲的他,猶在長庚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擔任客座教授,也是台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的教授,不只做不厭、學不倦,更是不斷追求創新設計的最高理念和境界。

茲值「台北內科週報」創刊15週年的前夕,特別對梁又照教授進行1系列的專訪,除了再度向他致敬之外,也作為本報對內科園區的1份獻禮。事實上,台灣在「工業設計」上,一直只是停留在跟隨西方先進國家主流產品追隨者的改型設計,也就是俗稱me too的「老二主義」!此模式的「代工設計製造」,絕非他一直想推動的「市場創造導向的創新設計」(Market Creating Innovation)。

尤為甚者,政府主導單位,卻把這種落後現象,美其名為狹義「美學經濟」而大力推廣。構成了台灣產業發展中,工業技術的「硬實力」,與市場使用者導向、創新設計的「軟實力」,無法平衡發展的陷阱。這也就是西方對開發中國家發展無法突破瓶頸的所謂「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梁又照教授(中)參加2018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競賽終評,與大陸評委在評委看板前合影(照片係梁又照教授提供)。

對此,梁又照教授不諱言地表示,「正如美國哈佛大學哈里斯汀生教授所提的,帶動美國經濟發展的3個主要引擎:一、持續性創新(Sustaining Innovtion);二、市埸創造導向創新;三、效率創新(Efficiency Innovation)。他更強調,持續性創新是以新的科技取代原有產品的既有的功能,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價值不大,真正對經濟價值產生貢獻的是市場導向的創新(Market Creating Innovation),而目前構成國際上經濟危機,都是只求降低惡性競爭的效率創新(Efficiency Innovation),所闖的禍!此好像就是台灣產業這多年來,步向裹足不前、無法突破瓶頸的主因!」

梁教授也再次強調,台灣產業如要突破此瓶頸,轉型為已開發國家,則必須從代工導向,轉型為「以市場導向的原創設計」,但卻因OEM、ODM的大量訂單,在陰錯陽差下,為產、政、學、研所忽略,更貽笑大方的是,「代工製造」OEM的原文是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tring,我們卻不求甚解,便宜行事的把「代工設計製造」的英文稱為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大家不一定瞭解在英文上,如Original與Equipment連在一起、意為「原始設備」,但如與Design連在一起,其含意應為「原創設計」,而我們台灣產業的「代工設計製造」卻多只是跟隨西方暢銷產品改形(Me too)進行的工程開發,絕非以市場使用者需求的「原創設計」。

若要擺脫長年的誤入「歧途」,梁又照教授指出,必須運用台灣豐厚的中華文化底蘊,他憶起當年宏碁電腦施振榮創辦人,感覺到該公司得之不易、能代表我國電腦產業躍升世界排名5大電腦企業,希望藉此能使宏碁的企業形象與產品識別,具有中華文化的特色,於是,梁教授協同宏碁的設計團隊,根據現代設計的產品語意法(Semantic),選擇了商周時代、拜祭大地的禮器,象徵大地的大器,天圓地方「琮」的造形,並粹取出「簡精、高雅、大方、精簡」的幾何造形特徵,作為「隱喻」,該項成果創造了「宏碁產品系統形象識別及Acer 486計算機糸統」,並榮獲當年(民國80年)雙項台灣國家傑出設計的首獎,及早期難得的國際IF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