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新加坡小販

(曾季隆/撰文)

新加坡的小販文化,固然已贏得聯合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是事實上業者卻已面臨傳承問題,及租金高漲、經營型態轉變的諸多問題,又遇上新冠肺炎病毒的侵襲,更是雪上加霜!

據瞭解,新加坡從2020年4月禁止內用後,和台灣夜市攤商同樣面臨生存危機,不同的是1年多來,他們在新加坡政府鼓勵與積極協助下,再加上民間團體和個人提供資源,促使小販轉型,紛紛上架社群媒體增加曝光,並使用無接觸支付、配合外送平台等作為,反而開創了新的前景。

在困境中,新加坡小販仍然比台灣夜市攤商幸福多了,因為他們的政府不是一紙限令來禁止,也不是撒些錢幣來「救不了急更紓不了困」,而是提供解決問題的機會,利用這次「禁接觸」的時機,促使他們一舉轉型。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是頂頂有名,據維基百科所載,「小販中心(又稱熟食中心,英文:Hawker centre)是由政府興建的室外開放式飲食集中地,售賣食品物美價廉、種類繁多,以東南亞熟食以及飲品為主,常見於新加坡的各大社區。一般小販中心建於組屋(公營房屋)或交通交匯處附近,尤其受到中下層民眾歡迎,性質和香港的大牌檔、冬菇亭相近。概念類似的熟食中心也可見於香港、馬來西亞等部分國家和地區」,所不同的是,他們是有完善組織,平日和國內外遊客的關係又很密切,在這次的應變措施就可以看出「化危為機」的力量。

「食力」的網路報導指出,「從新加坡全國2020年4月進入封城來,民間個人與團體大舉在政府宣佈封城當天創建Facebook社團集結全國超過30萬個小販以數位行銷方式幫助營運,新加坡政府大力協助無接觸數位支付的轉型,以及從外送平台、媒體業與社群紅人都一同合作協助小販學習相關數位知識,讓服務、經營與科技採用更精進。疫情,可以說是為新加坡小販上了1堂精彩的數位轉型課。」(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