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梁又照教授致敬

(曾季隆/撰文)

【本平台專訪】假如不是心懷堅強的使命感,何能投注1輩子的心力,且從不計較收穫,只問耕耘的意義?梁又照教授正是秉持著「大我」的精神,盡其小我的一切!今年82歲的他,猶在「創新設計」最重要的崗位,為傳承畢生經驗而奮力不懈。他的可敬在此;他受到後輩的認同也在此!

茲值「台北內科週報」創刊15週年的前夕,特別對梁又照教授進行1系列的專訪,除了向他致敬之外,也作為該報對內科園區的1份獻禮。事實上,今日台灣對「創新設計」理念的認識,還待急起直追先進國家,原因無他,只是社會太過短視,重近利而忽略永續經營的重要性。

任何設計,莫不是以「創新」為目標,那麼如何為「創新」下定義呢?梁教授說:「人類是萬物之靈,是宇宙間目前所知唯一具左右腦並用,以理性『認知』與感性『創新』的雙智慧,在地球上創造自然界以外的萬物,以及地球上的自然科學的發明與應用,並據之以造出人類的生存與生活、文化上所有事物。」從他所述,可以感受到他對人類創新能力的肯定。可惜的是,很多人卻沒有善用這種能力。

▲梁又照教授(右2)與成都西南石油大學工業設計系教授等,及合作企業代表簽定產學合作後合影。(照片係梁又照教授提供)。

當年,他巧遇國家徵求工業設計人才,在60選1的激烈競爭下,幸運錄取而進入當時聯合國為協助台灣工業發展成立的金屬工業發展中心,先後和德籍工業設計專家Jorg Glassenap與美籍產品企劃專家Pob.Kodapsky,輔導國內產業進行產品企劃、新產品開發及創新設計的推廣與示範,並得到與國外專家以一對一、亦師亦友的學習方式,為國內產業引進工業設計與國際產品企劃,及創新的理論與實務。

國際上首款觸控手機?是屬美國蘋果?抑或是韓國三星?其實,美國蘋果公司第1支觸控手機,問世於2007冬季,而於2001年、梁教授領導華冑設計的團隊,為台灣三泰儀器公司所設計的掌上數位血糖測試儀,即已考慮到年長者對數位產品按鍵操作的不適應,且在視覺上閱讀狹窄數字視屏的困難等,對科技產品操作的不便與恐懼,將該血糖儀的銀幕加大,並改以觸控的文字、聲音及圖形,以互動方式誘導操作。此即為日後於美國矽谷,及史丹佛大學D-School推動的,使用情境體驗導向設計,及目前應用於數位產品互動設計的先例。

▲2018年在天府寶島設計大賽期間,梁又照教授帶領北科大、明志科大同學與成都西南石油大學設計及管理系所學生一起,參加為期3週的「創新設計體驗工作營」的現埸研討情景。(照片係梁又照教授提供)。

梁教授指出,最讓他耿耿為懷的是,數10年來,國內電子與數位科技產業,由於成就亞洲4小龍之首的優質代工生產能力(OEM),及國內工程教育實力為基礎的工程設計,及硬體製造技術,構成國內的代工設計製造(ODM),並成為國際高技術、高價值的資訊及數位產業舉足輕重的資源,但也造成台灣雖在80年代、第1次能源危機期間,仍為國際資訊與數位科技產業代工的重心,因此一直都停留在替別人「代工製造」,雖然台灣工程技術的「硬實力」,已從代工製造(OEM)提升至具產品硬體「工程設計」能力,但始終無法從「代工設計製造」階段,進展成為名符其實的「原創設計製造」。

為了突破上述瓶頸,身跨產學業界的梁又照教授,多年來一直退而不休,仍站在崗位上,帶動創新設計的與時俱進,希望總有1天小我的享受犧牲,必能換得大我的突破,並在世界上找到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尤其近幾年來更是投入推動「真正的跨專業協同創新模式」,他說:「只要能洞察社會、經濟所構成人類生活形態變遷需求的趨勢,其與科技發展結合所產生的利基(Niche)才能構成完整創新設計觀念,整合解決問題。」至於如何實踐,請看本報後續報導。

(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