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快樂幸福的自己

快樂、幸福在那裡?每個人,又怎樣才能活出「快樂幸福的自己」呢?佛家勸世人「離苦得樂」,儒家講「安身立命之道」,莫不是指導人生的明燈。而知道不等於做到,何況「知道」如何追尋「快樂幸福」,是多麼不容易啊!

儘管不容易,可是只要有心,很多天下難事是難不倒有心人的。在良機集團張廣博董事長的心目中,向古聖先賢學習是1條最好的路。他曾經在企業內部分享自己的體會,「曾國藩的領導要訣:『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御將之道,最貴推誠,不貴權術。所以1位好的經營主管,除了有管理人性的規範機制外,還要有督導人心的真誠領導,真正要有人心的真誠領導,離不了溫和態度的督導。」

特別重視推誠之道

張廣博認為,「世間最強的願力是甘願,為追求希望達成的未來願景而付出甘願的心;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為追求專業武功的精通進步而付出忍耐的力。」有了願力和耐心,那麼為人處世自然可以無往不利。就怕口不應心,行不應口!

在人生歲月之中,心口如一是很重要的,他特別重視「推誠之道」,而「誠」來自於「拙」,並非巧言令色。他曾經遠赴大陸參拜孔子、參訪孔林及孔府。這趟路途雖遠,但卻了去心中的1大願望。

凡事都要從頭學習

從16歲當「囝仔老闆」,到現在84歲了,張廣博全年無休、樂在工作,打造跨國的「冷卻塔王國」,而稱霸亞洲半世紀,更帶動整個企業創新發展、永續經營。至今,他感於僅有小學畢業的學歷,仍天天看書吸取新知,從未停止學習,確實做到「活到老、學到老」,為幸福企業的表率。

職場,是磨練1個人心志最好的地方,張廣博指出,「每個人初到新的環境,就像是1張白紙,凡事都要從頭開始學習,學習有關工作的專業知識、新環境與人共事的有關細節,和與人相處應有的態度,特別是初入社會新鮮人更甚,就算你早入社會,已有某種專業經驗,這也只能說,你學習會比較快懂,還可以做到更精更博,但都一樣要重視新環境各種人、事、物的學習事項。」

為人處事更是如此

對於學習,張董事長詮釋「半罐子醋」而說:「自以為什麼都懂的人,實則半罐子醋是也,響噹噹卻沒有真材實料。做學問如此,為人處事更是如此!」

數10年的歷練,他依舊不敢高估自己,並勸誡同仁,「在公司團隊裡,做人處事表現與擁有的學問高低,在同事的眼裡會有優、佳、普、差之別,所以人要不停的學習增進,不斷的自我提升,才跟得上這日新月異的社會,所謂『學無止境』,不能志得意滿」。

▲張廣博董事長在新書發表會為讀友簽名情景(照片係一家親文化公司提供)。

做到老還是要學到老

最好的學習態度和過程,張廣博分別說明如下:「幼年時:認為什麼都不懂,所以求學求教;大學時:自認為什麼都懂,畢業出社會後,才知道「社會學」都不懂,所以更要社教社學;中年後:又容易犯上『以為什麼都懂』而停止學習,因此跟不上社會進步,所以要持續學習;到晚年:才覺悟『人生學』有很多都不懂,所以做到老還是要學到老。」

新進同仁的成長過程

關於新進同仁的成長過程,張董事長提出下列「專業能力養成的5個階段」,有助於勵進作用,試問自己現在所負責的工作,停留在那1個階段:

一、不會:沒有1個人天生什麼都會,因此接觸到任何1件新工作或新事物時,必定是從不會開始,在此階段,一定會想辦法去抄襲、去瞭解。於是,從中學會一些毛皮。

二、會懂:會懂只是比不會進步一點點。在很多事物上,大多只停留在會的階段上,如果只是休閒娛樂的事,倒也還好,但如果與工作及未來前途有關,那就大大的不夠了。因為在競爭激烈的現實社會裡,輸別人一分就是落後,也許你就全盤都輸了。因此,你的能力如果只停留在會的階段,而不求熟練、精明、不自我提升,你勢必很難受上司的肯定。

充其量只依樣畫葫蘆

三、熟練:學會1件事後,若你反覆不斷的操練,經過1段時間之後,你也可以把這件事做的又快又好又有效率,如此你可說你很熟練某1件事,也就你對這件事已經是「滾瓜爛熟」。若到此階段,你的表現應可達到中規中矩,主管對你的評語最少也是稱職。很多人到此通常就會停下來。

事實上,熟練充其量也只是依樣畫葫蘆,畫的又快又好罷了,但對事物的瞭解卻不盡透徹,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為何而做,一旦環境有變化,很可能你就無法應變了。1個人的能力若停在此階段而不求突破,那可能從此成為不長進的「萬年班長」。

要到融會貫通的境地

四、精明:在職場上,你一定要精明某一些工作,你才有資格擔任基層主管或中級主管。要從熟練到精明,你一定要對所從事的工作有深度的瞭解,如此才能主動且獨立地改善事物的運作效率與效果,有這樣的能力才可以稱之為精明。簡單來說,1個人要從熟練提升到精明,不僅要隨時掌握脈動,遇到狀況才知道要如何做應變,還要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當你掌握這些來龍去脈時,你可能將不好的改善成好的,遇到變化時,也才知道如何正確的去因應。

五、博通:從精明到博通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你必須在同1個領域中經歷兩種以上類型的工作,在精於不同工作後,你才會比較不同類型工作的差異,並加以去異求同,而當環境改變或有新需求時,你才能駕輕就熟地因應。1個人的能力提升到此才能稱為博通,也就是「融會貫通」的意思。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