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
今年初,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瑞光藝廊的中間區塊,1群研華同仁和他們眷屬及各地好友組成的「義樹家族」,更難得的展出平時遊山玩水所撿拾的奇礦異石,經過巧手精雕細琢的石頭藝術創作。
談到「義樹家族」,是2017年成立的同好組織,並設有群組,在游玉樹版主及各地管理員的帶動下,全台都留下家族成員的歡笑聲。姚鳳是聯絡窗口;游嘉儀是小編;組織毫不繁複,卻很緊密。成員主要是由1群愛好各種藝術品(玉石、雅石、奇石、木頭及其他藝術品)的朋友組成,並非買賣藝術品的社團,他們嚴禁散播謠言、人身攻擊及談論政治話題,以維護家族的團結與和諧。
這次展出的緣起,是義樹家族看到研華公益藝廊常常有藝術作品展出,而希望有機會將他們的收藏及作品也能在公司的公益藝廊展示給大家欣賞,於是鼓起勇氣向研華基金會洽商,是否有機會展出他們的收藏與創作?最後在林基在總監的協助和促成,終於如願以償。

游玉樹版主係從事包裝業,他表示,「我當兵的時候在部隊無聊時檢了1顆小石頭,將它磨平,畫了1個小圖案,覺得不錯看,退伍後忙於工作未作多想,直到前幾年再次接觸到玉石,認識了1票喜歡石頭的朋友,一起上山下海撿石頭,磨石,雕刻等;常跟石友一起外出撿石,討論各類美石,也認識了許效舜(舜哥)的助理阿華,他引薦我們跟舜哥認識,經舜哥的鼓勵我們這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組了義樹家族,也認識全台各地石友好友,時常一起帶家人一起走出戶外遊玩,露營等,家人們聚在一起說說笑笑,石友們一起分享收藏品,討論那些玉石可以做怎麼樣的雕刻等,從不起眼的石頭變成了太太們的手飾,最開心的是餐敘後的小摸彩,好友們不吝嗇將自己的作品分享給大家,為維護大家的和諧,社團內不買賣只交流;也期待可以讓更多愛好石頭的朋友看到我們,跟我們一起認識、討論、分享及創作。」
在科技公司服務的姚鳳說:「自義樹家族於2017年成立以來,靠著網路拉近了群組家人們的距離,讓全台的同好凝聚在一起,我也跟隨群組一起全台走透透,家族成員找美石,我也在找美食,混吃混喝3年多,受到大家不少的照顧,覺得心有不安,提出在公司(研華科技)瑞光總部分享,於是展出大家一小部分作品,讓同事在工作之餘可以看看我們假日的興趣和收藏,我們除了認真工作外,也有很好的興趣及創作,也希望有更多喜歡玉石的朋友可以一起討論分享。」

最近阿華寄來分享的3則「玉石情」,特將原文披露如下:
第1則:「那天在花蓮,俯視玻璃櫃,看到1枚雙頭翹的硬砂岩,老闆說2000元,二話不說、銀貨兩訖包起來,身旁1位石友姊姊不斷納悶的問『為什麼』,有錢不買凍質的東玉,卻花了兩仟買1個硬砂岩?她一直想幫我擋掉這場無謂的浪消費。其實,我早年在基隆河撿黑石膽時,遇到1位石界的老前輩特別傳承了這有趣的論點給我,他說:土地公都看在眼裏,誰在這河段借石頭?誰還要多賜財?讓他更能在生活上發揮,便會賜予雙頭翹的石頭,當你不管在哪裏看到,想辦法都要迎回家放在財位!以便聚氣!哈哈!後來才發現那是刻意要撿怎麼撿都撿不到的天意。不知好朋友您聚了多少元寶之氣,擁有這有趣又有財的土地公錢?」
第2則:「仙佛上完課,收拾起經典長卷,掉入人間的就那可貴的幾篇章節,但修行之法非得費盡千辛萬苦、爬過千山萬水才能有所獲得嗎?其實老師說:只要您願意真心面對,所有的不可思議即在眼前,回想前幾天在偉兄家,從1樓看到頂樓,再從3樓看回2樓,半晌後,重返樓下客廳,千挑萬選,結緣還是入門第1眼的『年糕彌勒』,那雙眼眉宇間、那若有似無的微笑,左耳勾出的善垂,雙手放置的巧合,那可容天下之肚、圓融的天體石態,真的感恩!真的喜歡!這段時間,有時天雨、有時放睛,像極了愛情,而能維持不變的美好,便是那永恆的~一本初心。」

第3則:「1989年因為曹汝琦先生 ( 花蓮曹霸 ) 送了1顆年糕、1顆黃碧玉,從此洄瀾壯闊的石美,不曾在家缺席,喜歡自己去找、去撿、去交流,從台11出發、從台9回美崙,沿路熟識的石友家、路邊的攤商,每1站都停著滿滿驚艷,從以1堆計價、1麻袋計價、1公斤計價、1顆計價,到未來可能1克拉計價的時期,經過了無數的春秋浪花,除了質地,我愛挑有形的自然山水,回台北後刷洗乾淨,請師傅刻好台座,1枚1枚的放進櫃架,待思念南島時,一一請出來恭賞。時間過去30餘年,峰峰早已相連天邊,小小的斗室、澎湃的東海,硨磲、花皺、心臟、碧玉、白糕、黑鬼,稠稠黏黏的在思維、映著湖光山色,昨晚請了幾座山、上了案頭,靜靜觀想這年的秋月會從哪座山尖、大放光明!」(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