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季隆/撰文)(本文著作權屬廣博勵進會有限公司所有、請勿剽竊)
這半個多月中,台灣進入疫情的3級警戒,似乎個人和任何組織都困住了,除了少數的人存著不好的心,想「趁火打劫」之外,大家都能將心比心,一起過著前所未有的苦難日子,因為看不到這場變局何時結束。而今,最好面對變局的策略,無疑的是共同面對它,並在變局中超越!我們做得到的!
平常的日子很容易得過且過,只有遇到困境,即能發揮人類的特質,其中之1便是有著超凡的適應力。尤其環境愈是艱困,愈有突破的潛力產生。如何激發自己的潛力?最好的方法,就是「互相激勵」。每個人固然無法將自己舉起來,可是要舉起他人將不是難事。如果1個人舉不起另1個人,那也無妨!只要多找1個人就能抬起他,是不是如此?
這是變化極為快速的時代,瞬息之間往往就已變了,應對之策就要如孔子所說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不管變化如何大,都要處之泰然啊!其中,最重要的便是,不時調整自己的人際網絡。環境,本來就是由人組成的,也是形塑於人!能夠由人際網絡循線而佈建、修改,將可連結起來一起面對變局,並改善生活的環境。
不久之前,現為無任所大使的簡又新博士,受創價學會之邀,以「巴黎協定×SDGs啟動世界大翻轉」為題發表演說,豐富且精彩的演講內容,獲得所有與會幹部代表約800餘人熱烈迴響。他從現今劇變的大時代與面對2030永續發展目標年開始,向與會代表說明氣候變遷帶給人類生存與文明的實體與轉型風險,強調目前國際社會加速邁向碳中和氛圍,一直到2050年都是變、變、變,能夠在變局中走出1條路的國家,才有機會在世界立足,否則將會沒落下去;對個人也是如此!由此可見,在變局中有風險,更有機會存在!
連結,是21世紀最重要的關鍵字眼,也有一些工具可供使用。人因懂得使用工具,而能不斷進步。在目前的工具多數是利用網際網路的便捷性,和強大的連結作用。可是對人際網絡而言,就有所侷限了。人際,講究接近性與溝通。要使自己的人際網絡緊密和擴大,便必須找其他的工具。
過去的15年來,創辦「台北內科週報」和本報的曾季隆發行人,終於苦盡甘未來,而展望今後兩報的2.0,他則深具信心,多年的實驗之後,已逐漸孕育出人際網絡的連結工具,更領悟了1套「神奇公式」。在去年12月24日出版的「台北內科週報」頭條刊出:「活用神奇公式、為生命帶來轉變」的特別報導。
所謂「活用神奇公式」,該文指出,「請問:1+1會不會等於1?在沒人回答之前,恐怕很多人都要說,怎麼會1+1=1呢?這不只不符合算術,而且沒道理啊!是的!這是沒道理,卻有它的神奇之處!先從它背後的根據想想,將1把泥土放進去1桶水中,不是變成1桶泥水了嗎?這就證明1+1=1是能夠成立的。問題只不過是,如何使1+1=1?」
如何重整人際網絡,最大的關鍵就在於:「如何使1+1=1?」之所以個人的人際網絡不夠緊密,完全是拋不去「我」!當然實現不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神奇公式最神奇之處,便是不必拋去「我」就可以和「你」相連結。曾發行人樂於和你共享,聯絡方式如下:電話為0952-836186;email:cowell.tw@gmail.com。(本文作者係身心靈健康管理公司執行長,也在台北內湖科技園區一人創辦兩份報紙,而今更成立「廣博勵進會公司」,推動「一人公司」創業實習,希望創新企業組織,讓人人走向幸福家園。)